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4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83篇
测绘学   56篇
大气科学   44篇
地球物理   248篇
地质学   277篇
海洋学   50篇
综合类   45篇
自然地理   6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91.
在进行原生晕元素分带研究时,所选元素多未进行筛选,不利于正确认识分带规律及指导矿产预测.本文基于扎家同哪金矿2779个钻孑L样品数据,拟通过定量评价不同金属元素在围岩、矿化围岩、矿石等中的富集程度,研究不同元素在矿化过程中形成原生晕的能力差异.研究发现,扎家同哪金矿Au、As、Sb、Hg、W、Ag在围岩、矿化围岩和矿石...  相似文献   
692.
现有的静力试桩方法主要有堆载法、锚桩反力架法和自平衡法3种,且各自都存在明显的不足。为了弥补传统基桩静载试验的不足,设计并加工了一套能在工程实践中应用的真空负压静力试桩的反力装置,并进行了原型桩堆载和真空负压静载试验。在试桩上安设了钢筋应力计、桩底土压力盒和桩底位移杆监测传感器及装置,借鉴了地基真空预压排水预压密封系统的措施,形成了有效的密封反力系统。分析了试桩在加载过程中的荷载-位移(Q-s)曲线、位移-时间(s-lgt)曲线,以及轴力、桩侧摩阻力和桩端摩阻力的分布规律。试验表明,桩侧摩阻力的发挥与抽真空过程密切相关。由于负压平台的刚度、压力传递和密封效果原因,真空负压最大加载量级与理论值存在一定差距,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693.
在黄浦江防汛墙沉降监测基础上,总结了防汛墙沉降特征与影响因素,部析各类沉降对黄浦江防汛墙防御能力的影响。同时,以外滩黄浦江防汛墙为例,分析了区域地面沉降、工程结构沉降和近墙施工等因素对防汛墙影响的权重,综合评价了防汛墙沉降对其防洪能力的影响,提出了相关的对策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694.
30年前的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城7.3级地震的成功预报,可以说为中国日后进行地震预报的探索拉开了序幕.30年来的探索历程,中国还取得了若干次预报成功的震例,如1976年8月16日四川松潘7.2级震群、1995年7月12日云南孟连7.3级地震、1997年6月4日新疆伽师6.4级震群、1998年11月20日云南宁蒗6.2级震群都作出了比较成功的短临预报.但这些预报成功的震例还不能简单说明技术进步了,在整个预报工作中仍然还有大量的虚报和漏报.因此,如何提高成功预报震例的科技含量?减少虚报和漏报?给地震监测和科研提出了新挑战。  相似文献   
695.
选取2002~2006年5月,山西大同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到对于本台网不同方位的,较大的,具有典型的区域(地区)代表意义,已速报的网外ML3~5地震,统计对比分析了该地震参数精度与中国地震局目录参数之差及地震发生后的响应能力.并对震中参数偏差较大的地震重新做了分析、鉴别处理,认为本台网对网外震中距500 km以内的4级左右地震具有较好的监测响应能力.  相似文献   
696.
Perinereis aibuhitensis(Grube, 1878) lives in marine sediments of estuary or shoal areas, where substrate has some cruci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affecting its burrowing and distribu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basic data for the habitat selection and suitability evaluations of the artificial aquaculture of P. aibuhitensis, this paper conducted a quantified analysis of its burrowing ability and explored its behavioral preferences in different substrates,including mud(75 μm), fine sand(125–250 μm), medium sand(250–500 μm), coarse sand(500–2 000 μm), gravel(2 000–4 000 μm) and ceramsite(4 000–8 000 μm). The research results revealed that substrate grain siz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burrowing time, burrowing rate, burrowing depth and distribution rate(P0.01).Moreover, P. aibuhitensis demonstrated preferential selections relating to substrate grain sizes, had higher burrowing ability in ceramsite, mud and fine sand compared with other substrates. The strongest burrowing ability and the highest distribution rate were observed in ceramsite. The study indicated that P. aibuhitensis was sensitive to substrate grain size, which also had an impact on its burrowing process and population distribution.In the natural sea, substrates mainly composed of mud and fine sand are fit for aquaculture and stock enhancement. Based on behavioral preferences and ecological rehabilitation function of P. aibuhitensis, this paper proposes a symbiotic system of marine animals and halophytes, and constructs an ecosystem model of"Marine fish-Halophytes-Perinereis aibuhitensis" with P. aibuhitensis as the link.  相似文献   
697.
基于机器学习方法和多源数据构建高精度蒸散发(Evapotranspiration,ET)产品对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干旱、半干旱地区陆地水循环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西北地区12个草地通量站点与卫星遥感产品,基于随机森林、极端梯度提升、支持向量回归和人工神经网络4种机器学习方法构建ET估算模型,制作5 km分辨率ET产品,并分析ET的长期变化趋势。交叉验证结果表明,4种模型的均方根误差都低于0.57 mm·d-1,R2高达0.73~0.88。SHAP (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可解释性分析表明,4种模型均将净辐射、植被和土壤湿度作为ET估算的重要因子,也能刻画出土壤偏干时土壤水分对ET的限制作用,有较好的物理解释性。多模型集合的ET结果相比单一机器学习模型以及现有遥感产品误差分别降低7%~20%和45%~70%。趋势分析结果显示,西北地区非裸地下垫面在2001—2018年间整体呈现ET增加趋势,平均速率为19 mm/(10 a)。在河套平原和内蒙古中部和东北部地区,ET的增长速率超过降水,这可能会进一步加剧这些地区的干旱化。  相似文献   
698.
基于中国地震科学台阵资料及内蒙古、甘肃地震台网资料,采用结合台阵策略的震相拾取深度学习方法APP,开展内蒙古地震监测能力薄弱区——阿拉善右旗拾震能力研究。研究结果显示,APP方法检测到了人工目录中97.8%的地震,地震拾取总数为人工目录地震数的22倍。经tomoDD方法定位后,地震深度分布较符合内蒙古西部的地质构造特征。对震源深度与断裂位置间相关性的初步分析显示,深度随纬度变化中有5条深度“集中条带”与研究区7条断裂的位置相对应,深度随经度变化中有4条深度“集中条带”与研究区7条断裂的位置相对应。分析认为,APP拾取方法在实际地震资料应用中展示出较强的泛化能力,可为增强固定地震台网对于监测能力薄弱地区微震的识别能力,以及优化地震台网布局、提高监测能力薄弱地区的地震监测水平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99.
郑洪艳  田晓 《中国地震》2020,36(2):305-316
采用启发式分割算法(BG算法)对唐山台跨断层形变观测时间序列进行均值突变检测。以此为基础,通过计算突变前后子序列均值变化量,探讨唐山台跨断层形变的阶段性变化特征。结合台站及其周围典型震例,分层次统计突变距离发震日的时间间隔,计算虚报率、漏报率和R值,并对唐山台跨断层形变的预报效能进行定量评估。结果显示,唐山台跨断层形变阶段性变化特征显著;各测项突变后对应发生地震的概率均不低于50%,突变距发震日的最短时间间隔自当天到2个月不等;水准的预报效能整体上略优于基线,而断层垂向分量和张压分量的预报效能整体上优于走滑分量。  相似文献   
700.
大庆头台地区扶余油层无效缝的形成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建文 《地学前缘》2000,7(4):391-402
:在研究大庆头台地区扶余油层微裂缝的基础上给出了无效缝的概念 ,从研究与无效缝形成有关的成岩作用入手 ,研究了成岩作用中的演化及无效缝的形成 ,论述了微裂缝形成期次、成藏期、次生矿物作用及无效缝形成期次的匹配关系。阐述了无效缝的形成机理、影响因素及在扶余油层中的分布特征。通过对无效缝的研究 ,揭示了无效缝的形成与发展对大庆头台地区扶余油层产油能力和储油能力的影响。本研究对特低渗透裂缝型油田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