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5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267篇
测绘学   69篇
大气科学   98篇
地球物理   176篇
地质学   739篇
海洋学   185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57篇
自然地理   18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71.
条件性对称不稳定与梅雨锋暴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相似文献   
72.
沂沭活断层分段特征及地震趋势的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一冲 《地震》1993,(1):45-48
沂沭活断层以莒南—汤头一线为界可分成南北两大段。其中,北段以蠕滑为主,南段则表现为强烈的粘滑错动。另外,在南段内还存在着一个次一级的段落。文中详细分析了各段的断层滑动方式及地震活动的特点,并对沂沭断裂带今后的地震趋势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73.
阿舍勒铜锌矿床原生晕和次生晕均受矿体、中泥盆统阿舍勒组第二岩性段地层、近SN向一断裂控制。阿舍勒铜锌矿床的成矿、成晕作用是多期次的,其成矿、成晕直接(矿体)指示元素为Cu,Pb,Zn,Au,Ag,Ba等。前晕指示元素为As,Sb,Hg等;尾晕指示元素为Sn,Mo等。利用这些异常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不仅可确定该矿床的矿化类型和矿体剥蚀深度(或埋深),而且也可确定与该矿床相似的成矿靶区(即异常区),并对成矿靶区进行预测评价。  相似文献   
74.
全球旋回地层学是指在对全球沉积岩进行综合系统研究之基础上,通过估算沉积盆地中源于物源区的沉积物类型和沉积环境条件变化,来预测地层学特征的一种过程一结果模型。其研究内容包括对全球地质演化时期全球海平面变化、全球气候条件、全球构造运动、全球古地理背景、全球沉积环境特征、全球古生物事件及全球矿产形成过程进行动态模拟,强调古气候在地质记录中的意义,注重沉积记录的全球同时性研究;强调各种事件在沉积作用中的意  相似文献   
75.
南平花岗伟晶岩中铯沸石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岳清  倪云祥 《福建地质》1995,14(2):109-117
目前在中国已发现两种铯矿物,即南平石和铯沸石,其中铯沸石主要分布在新疆、陕西、河南省的花岗伟晶岩中,在华南,南平花岗伟晶岩是迄今所报道的铯沸石的唯一产地。我们将南平钩沸石分成原生和次生两类,本文详细报道了南平铯沸石的产状、物性和光性、化学成分、X射线衍射特征、红外光谱、差热分析和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76.
注水开发过程中原油的水洗作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注水开发过程中的水洗作用是一个以往被忽略,但又十分重要的问题.通过对3口井、时间间隔为20年的6个原油样品系统的地球化学测试与对比研究,探讨了注水开发过程中水洗作用对原油的改造作用以及各种地球化学参数的变化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在注水开发过程中,水洗作用对芳烃的影响远大于饱和烃,主要表现在芳烃组分的含量明显降低,一些芳烃类化合物的含量和芳烃参数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认为这些变化是注水开发过程中原油遭受水洗作用的特征性标志,并对油源对比和油气运移等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7.
黑龙江鸡东盆地是受古、新近纪敦密断裂带作用而形成的断陷含煤盆地。依据该盆地91-205钻孔永庆组的岩性变化特点和盆地构造演化阶段,识别和阐述了中中新世湖盆发育的3个阶段,即早期湖泊形成发展阶段、中期湖泊扩张最大阶段和晚期湖泊收缩衰退阶段,并揭示湖泊阶段性发展的旋回性特征。根据孢粉资料,恢复湖盆各个不同发育阶段的古植被面貌,重建当时的古气候。结果表明植被经历了北亚热带含常绿阔叶成分的落叶阔叶林、暖温带—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以及含亚高山针叶树种的暖温带—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阶段,鸡东盆地中中新世湖泊的演变和植被更替存在着潜在的关联。  相似文献   
78.
文化景观是人类活动的产物,文化景观研究是文化地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之一,而作为文化景观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景观特性研究无疑将推动这一领域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运用比较分析方法,根据文化景观的定义,探讨文化景观具有时代性、继承性、叠加性、区域性、民族性等五大特性,并对这些特性进行科学的界定和详细的阐述,展示出这五大特性之间所存在的矛盾统一关系和其内在的紧密联系,进一步说明这些特性的实际意义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79.
云南一次持续性暴雨过程的非地转湿Q矢量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应用非地转湿Q矢量(Q^*)理论,对2001年5月31日至6月2日发生在云南的持续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非地转湿Q矢量辐合区是暴雨发生的有利区域;非地转湿Q矢量的垂直分布反映了次级环流的方向和强弱,云南的暴雨落区位于次级环流的上升支附近。  相似文献   
80.
In this study we assess the feasibility of remotely measuring canopy biochemistry, and thus the potential for conducting large-scale mapping of habitat quality. A number of studies have found nutrient composition of eucalypt foliage to be a major determinant of the distribution of folivorous marsupials. More recently it has been demonstrated that a specific group of secondary plant chemicals, the diformylphloroglucinols (DFP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feeding deterrents, and are thus vital determinants of habitat quality. We report on the use of laboratory spectroscopy to attempt to identify one such DFP, sideroxylonal-A, in the foliage of Eucalyptus melliodora, one of the few eucalypt species browsed by folivorous marsupials. Reflectance spectra were obtained for freeze-dried, ground leaves using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NIRS) and for both oven-dried and fresh whole leaves using a laboratory-based (FieldSpec) spectroradiometer. Modified partial least squares (MPLS) regression was used to develop calibration equations for sideroxylonal-A concentration based on the reflectance spectra transformed as both the first and second difference of absorbance (Log 1/R). The predictive ability of the calibration equations was assessed using the standard error of calibration statistic (SECV). Coefficients of determination (r2) were highest for the ground leaf spectra (0.98), followed by the fresh leaf and dry leaf spectra (0.94 and 0.87, respectively). When applied to independent validation sub-sets, sideroxylonal-A was most accurately predicted from the ground leaf spectra (r2 = 0.94), followed by the dry leaf and fresh leaf spectra (0.72 and 0.53, respectively). Two spectral regions, centred on 674 nm and 1394 nm, were found to be highly correlated with sideroxylonal-A concentration for each of the three spectral data sets studied. Results from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calibration equations derived from modified 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 may be used to predict sideroxylonal-A concentration, and hence leaf palatability, of Eucalyptus melliodora trees, thereby indicating that the remote estimation of habitat quality of eucalypt forests for marsupial folivores is feasib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