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35篇
  免费   6523篇
  国内免费   8267篇
测绘学   4597篇
大气科学   5344篇
地球物理   10020篇
地质学   17692篇
海洋学   4910篇
天文学   1282篇
综合类   2706篇
自然地理   4974篇
  2024年   108篇
  2023年   406篇
  2022年   1017篇
  2021年   1359篇
  2020年   1518篇
  2019年   1769篇
  2018年   1402篇
  2017年   1772篇
  2016年   1759篇
  2015年   1920篇
  2014年   2448篇
  2013年   2648篇
  2012年   2420篇
  2011年   2594篇
  2010年   2131篇
  2009年   2542篇
  2008年   2499篇
  2007年   2656篇
  2006年   2576篇
  2005年   2082篇
  2004年   1966篇
  2003年   1638篇
  2002年   1273篇
  2001年   1127篇
  2000年   1055篇
  1999年   987篇
  1998年   976篇
  1997年   827篇
  1996年   687篇
  1995年   610篇
  1994年   544篇
  1993年   466篇
  1992年   371篇
  1991年   268篇
  1990年   210篇
  1989年   235篇
  1988年   154篇
  1987年   101篇
  1986年   75篇
  1985年   64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26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26篇
  1977年   19篇
  1976年   25篇
  1973年   17篇
  1971年   14篇
  1954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21.
地下采煤会引起地表沉降、变形,甚至引发山体、河堤滑坡等地质灾害。采动坡体的稳定性研究一直是采矿工程中实际关心的问题。该文首先介绍分析了概率积分法移动变形稳态、动态预测模型以及基于极限平衡理论的单滑面采动坡体稳定性预测模型,提出了使用概率积分法结合Knothe时间函数对采动坡体稳定性进行预测分析的方法,并使用C#及XML Schema语言编制了相关的计算程序。最后,结合一个工程实例对采动坡体稳定性和动态变化过程进行了预测与分析,通过实测数据验证了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得出了采动引起的坡体下沉是影响坡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在坡体拉伸阶段进行注浆加固的方法。  相似文献   
22.
2000—2015 年伊犁河谷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 2000—2015 年的 EOS/MODIS 数据,采用趋势分析、Hurst 指数、变异系数法对伊犁河 谷植被时空变化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空间分布上,伊犁河谷植被覆盖度呈北部、南部、 东部偏高,西部、中部偏低的分布特征;时间变化上,2000—2015 年,伊犁河谷植被覆盖度波动减 小,减速为 6.25%·(10 a)-1;区域分布上,伊犁河谷植被表现为低波动变化,波动程度中等以及下占 73.16%,波动程度高的区域占 26.84%。未来预测表明,伊犁河谷植被覆盖呈退化趋势,其中,持续 退化的面积占 57.55%,持续改善的面积占 13.51%。  相似文献   
23.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消除中国城乡社会经 济“二元结构”的根本出路。根据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从人口、经济发展、生活质量、基础设施、资源 环境、城乡统筹 6 个方面,构建了包含 24 项指标的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熵值 法,对西部 11 个省会城市 2005—2015 年的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度。研究表明:西部省会城 市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总体上可分为“高等水平”、“中等水平”、“低等水平”3 个 级别,基础设施建设是造成差异的主要驱动力。各城市不同年间的城镇化单项水平影响因素呈现 多元化,在今后的发展中应有所侧重,同时兼顾城镇化质量,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4.
热力图是一种能直观准确展示空间观测值的有效工具,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本文在分析设定不同道路层权重、道路技术等级分类的基础上,以反距离权重、直方图均衡化、密度补偿、参数多次迭代等方法,研究构建了以热力方式展示道路网分布及发达程度的相关规则体系。热力规则通过道路赋权、路线曲面化、密度协调、图面综合等多套规则的有机结合,实现了道路网总体发达水平信息的提取与展示,并以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建设项目路网成果中的亚洲和非洲部分国家数据为例,进行了信息提取与热力分布试验。  相似文献   
25.
采用香港11个GPS测站的观测资料进行1 h、2 h、3 h和4h静态PPP解算,获得4组PPP坐标序列,利用调和分析求取11个测站处8个主要分潮的负荷位移参数(振幅和相位),将其与海潮模型计算的负荷位移参数进行对比,并比较分析PPP反演值与海潮模型值改正海潮负荷信号的效果。结果表明,垂直和水平方向上,不同PPP结果反演8个分潮的负荷位移分别具有约5 mm和7 mm的差异;PPP反演8个分潮垂向负荷位移优于全球海潮模型,但水平方向上的反演效果稍弱。  相似文献   
26.
张衡  李骁  叶朋飞 《测绘通报》2020,(1):102-106
使用无人机实施测绘航空摄影时,由于无人机相对航高较低,地面起伏会对无人机影像的分辨率、覆盖范围、重叠度造成较大的影响,影像成果会出现分辨率不足、重叠度不够、覆盖漏洞等缺陷。针对这一情况,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数字微分正解法的计算方法,借助DEM准确计算每张影像的覆盖范围,并使用FME软件高效生成全部影像的覆盖范围。经过实际使用,验证了该方法可以在航线设计阶段准确预测并分析全部影像的覆盖范围、重叠度,因此可及时发现设计问题并调整航线。该方法可以有效减少因地形起伏造成的影像覆盖缺陷,减少返工现象,从整体上提高了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27.
近年来国产卫星传感器类型日益丰富,使用自主可控的国产卫星影像进行生产和研究的需求越来越大,多源国产卫星影像联合平差的精度分析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在立体测图生产中,资源三号卫星影像在时相较旧、噪声较大、云覆盖和摄影漏洞等特殊困难的条件下,利用天绘一号卫星影像进行补漏生产的情况,最终分析并验证了两者无控联合平差的可行性和成果精度。  相似文献   
28.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spatial variability of streambed vertical hydraulic conductivity (Kv) in different stream morphologies in the Frenchman Creek Watershed, Western Nebraska, using different variogram models. Streambed Kv values were determined in situ using permeameter tests at 10 sites in Frenchman, Stinking Water and Spring Creeks during the dry season at baseflow conditions. Measurements were taken both in straight and meandering stream channels during a 5 day period at similar flow conditions. Each test site comprised of at least three transects and each transect comprised of at least three Kv measurements. Linear, Gaussian, exponential and spherical variogram models were used with Kriging gridding method for the 10 sites. As a goodness-of-fit statistic for the variogram models, cross-validation results showed differences in the median absolute deviation and the 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cross-validation residuals. Results show that using the geometric means of the 10 sites for gridding performs better than using either all the Kv values from the 93 permeameter tests or 10 Kv values from the middle transects and centre permeameters. Incorporating both the spatial variability and the uncertainty involved in the measurement at a reach segment can yield more accurate grid results that can be useful in calibrating Kv at watershed or sub-watershed scales in distributed hydrological models.  相似文献   
29.
The impact of dropped anchor on submarine photoelectric composite cables may possibly cause electrical faults, i.e. electricity and optical signal transmission failure. In order to study the impact capacity and structural impact failure mechanism, a test setup is designed originally to examine the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integrity. A detailed finite element model (FEM) is created, considering material nonlinearity and component interaction. A parametric analysis has been performed to predict the deformation of components and impact forces, under different impact velocities and collision directions.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armor layer indentation rate and that of internal power and optical units are achieved. The impact deformation of internal entities can be evaluated intuitively by armor layer indentation. The proposed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methods are well correlated, suitable to assess the impact capacity of subsea power cables and assist the protection design of subsea power cables in engineering.  相似文献   
30.
利用内蒙古西部12个台站的地脉动噪声数据,采用噪声谱比法研究台站的场地响应情况。分析表明,台站场地响应按曲线形态可分为3类,且可能受地形地貌、局部构造和台基状况等条件影响。对比分析噪声谱比法与Moya方法的场地响应结果发现,场地响应曲线形态基本一致,只有极少数台站存在明显差异。结果表明,内蒙古西部区域大部分台站的台基状况总体较好,场地响应曲线较为平坦,无明显频率放大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