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1篇
  免费   1119篇
  国内免费   877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76篇
地质学   4142篇
海洋学   39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71篇
自然地理   159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131篇
  2021年   181篇
  2020年   152篇
  2019年   165篇
  2018年   165篇
  2017年   126篇
  2016年   174篇
  2015年   212篇
  2014年   264篇
  2013年   201篇
  2012年   252篇
  2011年   262篇
  2010年   223篇
  2009年   242篇
  2008年   216篇
  2007年   196篇
  2006年   174篇
  2005年   180篇
  2004年   149篇
  2003年   139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125篇
  2000年   140篇
  1999年   136篇
  1998年   104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砂岩型铀矿床的形成既需要适当的沉积环境做准备, 又与成岩环境关系密切.通过宏观沉积学和泥岩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探讨了吐哈盆地西南缘水西沟群的沉积介质环境, 利用砂岩样品的流体包裹体及激光拉曼光谱分析阐明了成岩环境.研究发现, 从沉积期到成岩期研究区的水西沟群具有2种截然不同的地质环境: 沉积期泥岩矿物中Sr/Ba比值小于0.3, B平均值为46.35×10-6, 同时具有淡水动物化石组合, 显示为温暖潮湿的贫氧、淡水介质环境, 但到成岩期却演化为具有有机质参与的中低温(156.1℃)、超盐度(7.4%)成岩环境, 现今环境(地下水盐度为7.8%)恰好与成岩环境相似.值得注意的是, 研究区铀成矿的年龄(104± 1)Ma、(24± 1)Ma、(7± 0)Ma与成岩期基本吻合, 表明具有有机质参与的中低温、超盐度环境也可能是砂岩型铀矿的成矿环境.   相似文献   
992.
云南楚雄盆地波动特征及构造沉积演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云南楚雄盆地是扬子板块西南缘的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 具有复杂的构造、沉积演化历史.应用沉积波动过程分析方法, 研究了楚雄盆地演化过程中的主要周期, 得出楚雄盆地存在3个一级沉积波动周期(2 2 0Ma)、6个二级沉积波动周期(1 0 0Ma)、9.5个三级沉积波动周期(4 5Ma) 以及高频波动周期(1 0Ma、5Ma).通过对不同波动单元的波动曲线对比, 得出楚雄盆地构造沉积演化规律: 在古生代沉积中心位于盆地东部的云龙凹陷; 中生代早期, 沉积中心具有自西南向东北, 由盆地边缘向中心迁移的规律, 晚期受构造运动影响, 沉积中心有自东北向西南回迁的趋势.   相似文献   
993.
通过对构造环境、地球物理场特征、盆地生储盖层发育等方面对比研究, 讨论南海南北部沉积盆地的油气资源分布特征, 为在南海进行油气勘查指明方向.目前油气勘探实践证明, 南海南部的油气资源比北部丰富, 究其原因, 南海北部为被动大陆边缘, 张性沉积盆地的烃源岩体积较小, 而南部挤压环境下形成的沉积盆地的烃源岩体积大; 北部的地热流较南部小, 因此地温梯度也较小, 如北部陆架上的珠江口盆地的热流值在5 3~ 87mW /m2之间, 平均6 7mW /m2, 而南海南部大曾母盆地平均热流值达97mW /m2, 最大值达130mW /m2, 故南部边缘烃源岩的成熟度比北部高; 由于南部边缘处于挤压构造环境, 因此在沉积盆地中形成了许多挤压构造, 而北部边缘一直处于张性构造环境, 形成的构造较少且较小; 同时, 南部边缘沉积盆地中, 烃源岩生烃与构造形成在时间上搭配较好.因此, 在南海南部边缘沉积盆地中形成了许多大型油气田, 而南海北部边缘沉积盆地中, 大型油气田较少, 中小型油气田较多.这就是为什么南海南部边缘的油气资源比北部丰富的地质原因.   相似文献   
994.
THE PERMIAN SYSTEM OF THE NUJIANG—LANCANGJIANG—JINSHAJIANG AREA, SOUTHWESTERN CHINA  相似文献   
995.
四川盆地西部坳陷晚三叠—早白垩世地层沉积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四川盆地西部坳陷区内晚三叠—早白垩世地层、沉积相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 ,认为南部存在中侏罗统千佛崖组 ,中南部有较多的三角洲相沉积 ;讨论了沉积相的时空展布规律 ,这对区内上三叠—下白垩统沉积—层控矿产的研究和油气资源勘探均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6.
Trace fossils represent both sedimentological and paleontological entities, representing a unique blending of potential environmental indicators in the rock record. Trace fossils and trace fossil suites can be employed effectively to aid in the recognition of various discontinuity types and to assist in their genetic interpretation. Ichnology may be employed to resolve surfaces of stratigraphic significance in two main ways: 1) through the identification of discontinuities using substrate-controlled ichnofacies, and 2) through careful analysis of vertical softground (penecontemporaneous) ichnologic successions (analogous to facies successions). Ichnological analysis is a valuable tool in genetic stratigraphic studies. Integrating the data derived from substrate-controlled ichnofacies with paleoecological data from vertical ichnologic successions greatly enhances the recogni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a wide variety of stratigraphic surfaces. When this is coupled with conventional facies analysis and sequence stratigraphy, a powerful approach to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rock record is generated.  相似文献   
997.
中朝地台南部下、中寒武统 (风台组—张夏组 )可划分 9个三级层序。除底部的 DS-A层序外 ,其余 8个层序均可与中朝地台大部分地区进行对比。下部的 3个层序 (DS- A~ DS-2 )属 型层序 ,其余为 型层序。研究表明 ,本区的沉积层序除受早古生代全球海平面变化控制之外 ,秦岭板块的俯冲对中朝地台南部层序地层的发育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8.
塔里木地区石炭纪沉积序列与海平面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石炭系地面和钻井剖面的研究,总结出4种典型环境下的岩相特征和沉积序列。盆地内不同地区因局部沉积条件(如古水深、陆源碎屑供给量、古气候等)的不同,出现不同的沉积序列。在塔中、塔北一带多出现以碎屑岩为主的沉积序列,而塔西南多出现以碳酸盐为主的沉积序列。尽管各地区喾序列在垂向上的组合方式不同,但各沉积序列特征均能反映出海进一步退的旋回变化。结合生物地层资料,可以识别出4个三级级别(相当于  相似文献   
999.
Quaternary Climate and Environment in the Lop Nur, Xinjiang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Since the middle Early Pleistocene (1.20 Ma B.P.), the desert steppe climate and environment have predominated in the Lop Nur area, Xinjiang, characterized by warm humid epochs interrupted by dry cold intervals. The grain-size and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curves record 30 climatic oscillations, each with a ca. 40 ka cycle, in the area since 1.2 Ma B.P., which reflects the controlling effects exerted by the astronomic factor on the environment. The Quaternary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in the Lop Nur gradually changed from a fresh lake through a brackish lake to a saline lake, showing a spiral evolution, and finally it evolved into a playa.  相似文献   
1000.
南黄海&SDP102孔冰消期以来的重矿物组合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利用1995年中韩合作项目在黄海东部海域获得的YSDP102钻孔岩心,选取了28个样品进行了矿物学的分析与测试,共发现矿物24种,其中重矿物20种,组合为绿泥石、云母、绿帘石、角闪石、石榴子石。结果显示重矿物组合及物质来源比较稳定,主要是冰消期以来海侵过程对陆架上早期沉积物的改造,其次是各种海洋动力对对陆架基岩的侵蚀所形成的沉积物,在垂向上可以分成3个矿物段,这3个矿物段与沉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