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2篇
  免费   920篇
  国内免费   1295篇
测绘学   222篇
大气科学   33篇
地球物理   1111篇
地质学   3177篇
海洋学   229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197篇
自然地理   7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144篇
  2019年   167篇
  2018年   168篇
  2017年   157篇
  2016年   189篇
  2015年   188篇
  2014年   235篇
  2013年   241篇
  2012年   274篇
  2011年   276篇
  2010年   239篇
  2009年   279篇
  2008年   230篇
  2007年   266篇
  2006年   256篇
  2005年   218篇
  2004年   209篇
  2003年   215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124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6篇
  1973年   2篇
  1971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991.
刘卫华  魏东平 《地震》2006,26(2):45-53
中国西部的青藏和新疆地区现代构造变形活动非常强烈, 业已证实该区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塔里木、 阿拉善、 天山、 柴达木和西藏5个活动地块。 利用GPS观测资料得到的中国大陆地壳水平运动的速度场, 借鉴全球板块运动模型的建模方法, 将其视为刚性的地块系统, 反演得到各地块相对欧亚板块运动的欧拉矢量, 进而求得各地块两两之间相对运动的欧拉矢量, 并计算出沿地块边界的相对运动速率。 结果显示, 与地块边界上的地震滑移矢量, 由地质学资料得到的滑移速率, 以及GPS数据本身均有较好的一致性, 从而也说明了将该地区划分为若干活动地块并视为刚性地块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92.
流动单元划分新方案及其在临南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把沉积学与储层物性相结合, 从流动单元体系的角度出发, 提出了流动单元划分的新方案.在流动单元体系内部划分出流动单元、亚流动单元和渗流区3个不同层次.在储层精细小层对比的基础上, 首先根据区域内连续分布的隔层把储层分成几个独立的流体压力系统, 即流动单元; 然后再根据不连续分布的隔层, 把一个流动单元进一步分成若干个亚流动单元; 最后根据储层物性的差别把流动单元/亚流动单元划分成不同的渗流区.按照这个思路, 选取临南油田的典型高产区块———以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为主的夏52块砂三中段三砂组, 进行了流动单元、亚流动单元和渗流区的划分, 共划分出7个流动单元、7个亚流动单元和63个渗流区, 这样划分出来的流动单元体系同时包括了油藏整体与局部细节的特征, 为油藏开发提供了详细的地质依据, 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3.
型钢混凝土梁柱框支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框支剪力墙结构在实际工程中经常被采用,震害表明钢筋混凝土框支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较差,本文提出型钢混凝土梁柱框支剪力墙结构对此加以改进。作者进行了4个1/4缩尺模型在竖向荷载和单调及低周反复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对比试验,其中3个试件采用型钢混凝土转换梁、型钢混凝土框支柱,1个试件采用钢筋混凝土转换梁、钢筋混凝土框支柱。我们分析其承载力、刚度、变形、延性和破坏形态等。试验结果表明,型钢混凝土梁柱框支剪力墙结构承载力高、延性好、滞回曲线丰满,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994.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在剪力墙结构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直接基于位移的设计方法在剪力墙结构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采用结构非线性分析程序探讨了墙厚、混凝土强度等级、纵筋配筋率、钢筋级别、轴压比、墙长等因素对单肢剪力墙屈服位移的影响,从而对现有的屈服曲率计算公式进行了改进。另外将按顶点荷载作用下的屈服位移计算公式求出的屈服位移与实际倒三角形荷载作用下的剪力墙屈服位移进行了比较,,从而推导出倒三角形荷载作用下的屈服位移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995.
轴压比对中等高度LC结构剪力墙抗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轻骨料混凝土(L ight-we ight concrete,简称LC)剪力墙的轴压比是剪力墙抗震设计时一个重要的控制因素,直接关系到其延性性能。为使设计规程具有足够的理论依据,本文通过对六榀轻骨料混凝土剪力墙试件的试验,研究了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着重考虑不同轴压比对中等高度有边框剪力墙的破坏形态和变形性能的影响效应,对其滞回特性进行分析,计算了各剪力墙的刚度退化率与延性系数,并将无竖缝剪力墙与带竖缝剪力墙的抗震性能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996.
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抗震性能研究简述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可以充分发挥钢和混凝土2种材料的优势,改善传统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延性和耗能能力较差的缺点,在钢-混凝土混合结构中具有应用优势。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一些新型的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并简述了其抗震性能的研究现状,最后对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97.
The unique features of jointed post-tensioned wall systems, which include minimum structural damage and re-centering capability when subjected to earthquake lateral loads, are the result of using unbonded post-tensioning to attach the walls to the foundation, along with employing energy dissipating shear connectors between the walls. Using acceptance criteria defined in terms of inter-story drift, residual drift, and floor acceleration, this study presents a multiplelevel 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evaluation of two five-story unbonded post-tensioned jointed precast wall systems. The design and analysis of these two wall systems, established as the direct displacement-based and force-based solutions for a prototype building used in the PREcast Seismic Structural Systems (PRESSS) program, were performed at 60% scale so that the analysis model could be validated using the PRESSS test data. Both buildings satisfied the performance criteria at four levels of earthquake motions although the design base shear of the direct displacement-based jointed wall system was 50% of that demanded by the force-based design method. The study also investigated the feasibility of controlling the maximum transient inter-story drift in a jointed wall system by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energy dissipating shear connectors between the walls but without significantly affecting its re-centering capability.  相似文献   
998.
低级序复杂断块构造应力场定量模型与油气分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对现河低级序帚状断块构造体系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沙一、东营及现今3期构造应力场定量模型,研究了构造应力场特征及其与油气分布的关系。研究表明,不同地质时期应力强度不同,应力的方向和大小都有变化,认为应力值由老到新呈增大趋势。最大水平主应力在平面上自帚状构造的撒开端向收敛端逐渐变低,在剖面上随深度增加而增加,断裂带是应力低值区,也是油气富集区。提出应力转换带为应力低值区,也是低幅断鼻构造的有利分布区,还是开发中后期复杂断块油藏剩余油富集区。   相似文献   
999.
郭增建  韩延本 《地震研究》2006,29(3):300-303
介绍了块、带、源观点的产生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以及最新的相关研究成果。根据块、带、源观点,将青藏高原巨块划分为南块和北块,并讨论了北块边界上大震的活动性。  相似文献   
1000.
T形短肢剪力墙静力性能有限元仿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首先采用其中三维实体单元SOLID65建立了T形短肢剪力墙有限元分析模型,从弹性到混凝土开裂直至破坏的全过程进行了仿真试验分析。分析了影响短肢剪力墙受力的几种因素:混凝土强度等级、配筋率、轴压比、墙肢截面高厚比对短肢剪力墙承载能力、变形能力及延性的影响,剖析了短肢剪力墙破坏过程及其原因。比较真实的反映了短肢剪力墙在轴压力和逐步加载侧向力共同作用下的响应。试验结果表明:增加混凝土等级和轴压比能提高试件的开裂、屈服和极限荷载,但应综合考虑其与变形能力、延性的关系。截面配筋率具有其特殊性,配筋率在1.4%1.6%之间时试件的承载能力、变形能力及延性较好。墙肢截面高厚比是不稳定因素但在高厚比为6.57.1时,延性及变形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