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42篇
  免费   2311篇
  国内免费   760篇
测绘学   210篇
大气科学   76篇
地球物理   7388篇
地质学   3327篇
海洋学   463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459篇
自然地理   98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228篇
  2021年   299篇
  2020年   361篇
  2019年   424篇
  2018年   338篇
  2017年   324篇
  2016年   306篇
  2015年   371篇
  2014年   473篇
  2013年   497篇
  2012年   558篇
  2011年   606篇
  2010年   486篇
  2009年   554篇
  2008年   576篇
  2007年   688篇
  2006年   731篇
  2005年   588篇
  2004年   603篇
  2003年   518篇
  2002年   438篇
  2001年   319篇
  2000年   356篇
  1999年   300篇
  1998年   295篇
  1997年   243篇
  1996年   283篇
  1995年   218篇
  1994年   195篇
  1993年   187篇
  1992年   123篇
  1991年   77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8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91.
针对南美地区两种典型铁矿—苏比利尔湖型和阿尔果玛型铁矿,基于ETM+遥感数据,采用光谱角方法提取研究区的羟基、铁染蚀变信息;通过影像增强,波段合成等预处理结合人工解译,进行赋矿地层和控矿构造信息提取。总结分析示矿信息规律和特征,建立遥感找矿模型,圈定2处遥感找矿靶区,缩小了野外地质调查范围。  相似文献   
992.
松辽盆地深层断陷沙河子组烃源岩分布预测与生气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宏  李剑  夏利 《世界地质》2014,33(3):630-639
松辽盆地下白垩统沙河子组是深层断陷的主要烃源岩发育层系,目前钻井揭示其厚度大(700 m),埋藏深(3 500 m),但钻井大都分布于深层断陷的边部,断陷内部烃源岩层揭示少。根据断陷结构样式及地震反射特征,总结出单断箕状断陷和双断地堑式断陷两种沙河子组烃源岩发育模式,并确定深层烃源岩主要有五种存在形式。断陷中部席状平行结构、成层性、连续性好的地震反射特征的烃源岩最为落实,主要为深湖--半深湖相,暗色泥岩厚度大,暗地比高(45%~70%)。深层沙河子组烃源岩总生气量约148.38×1012m3,天然气资源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993.
本文对铜陵矿集区的landsat 7 ETM+遥感影像进行综合分析,获取影像波谱特性,运用波段比值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提取铁染和羟基蚀变信息,利用彩色密度分割得到蚀变异常图像,清晰显示铜陵矿集区的成矿有利区域。并对遥感解译结果和铜陵地区地质构造与现有矿点对比,验证提取结果。圈定的11个成矿有利区域中:3个A类区蚀变信息明显,具备有利成矿条件,成矿潜力巨大;4个B类区蚀变信息中等,具备有利成矿条件,具有一定成矿潜力;4个C类区蚀变信息离散,成矿条件不明显,具有成矿可能,但是潜力不大。  相似文献   
994.
基于τ-p变换原理,研究一种基于τ-p变换的地震数据重构方法,运用该方法对待重构道用零道替代,通过τ-p正反变换及一定的迭代处理实现地震道数据重构。理论模型与实际资料应用表明,基于τ-p变换的地震道重构方法效果明显,重构数据稳健。  相似文献   
995.
本文尝试运用北京昌平十三陵钻孔98 m深度原地应力测量和实时监测数据,依据弹性力学应力张量叠加原理,计算得到不同时段地应力结果;根据断层滑动摩擦准则,探讨南口山前断裂活动性,对了解该区地震危险性有重要的意义。原地应力测量与实时监测计算结果表明:在2010年1月初和2013年3月31日,最大水平主应力平均值分别为5.30 MPa和7.56 MPa,呈增加趋势;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也由NNW逐渐过渡到NE至近EW向。断层面上剪应力与正应力的比值结果显示:在2010年1月初和2013年3月底,平均比值分别为0.12和0.22,虽均没有达到断层面临界滑动摩擦系数0.6,但其显示出的增加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地区构造活动有增强的迹象,该现象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96.
东沙隆起珠江组生物礁是珠江口盆地重要的储层类型,礁灰岩主要为珊瑚藻灰岩,分为骨架岩、粘结岩及障积岩。研究区生物礁发育于开阔台地、台地边缘及台地前缘斜坡3类沉积相中,生物礁类型可分为台内点礁、台地边缘堡礁及台缘斜坡塔礁,以台地边缘堡礁为主。珠江组沉积早期,东沙隆起发育滨岸砂质沉积;中期海水逐渐淹没东沙隆起,形成镶边浅水碳酸盐台地,发育生物礁;晚期海侵台地逐渐淹没消亡,被浅海陆棚泥质沉积代替。流花台地厚度最大,最厚达563m,台地顶面地震强反射使外形轮廓清晰,台地内部中-弱振幅至空白反射,连续性降低;惠州台地厚度较流花台地薄,厚度多大于100m,顶界面强反射轮廓清晰,内部层状反射能量强-中振幅、高-中连续、中-低频,局部空白反射;陆丰台地厚约30m,只有一个高连续的强振幅。生物礁地震响应以丘形、箱型、低丘-透镜状为特征,礁顶常为强振幅,内部为波状、有时见前积结构,翼部可见上超和披覆现象等。  相似文献   
997.
2010年青海玉树Ms 7.1级大地震引发了一系列次生地质灾害,其中地震落石是除地震滑坡外沿断裂带及其邻侧最常见的现象。对玉树震区落石的调查发现,该区多处存在非常典型的多期地震落石分布现象,指示该区地震落石的发育与其他古地震现象类似,具有多期性和一定的原地复发性。实地调查表明,该区地震落石分布的主要特征为:多集中发育在活动断裂带附近的陡峭基岩斜坡下方,分布零散,且滚动较远,并常与古地震滑坡相伴生。初步获得的8个地震落石钙膜U系测年结果分布在距今6030±300a BP、4720±210a BP、3530±490~3560±280a BP、2010±160a BP、1090±70a BP、760±20a BP和230±20a BP年龄段,与该区古地震探槽和滑坡反映的地震事件比较吻合,进一步揭示玉树断裂带附近在全新世中晚期发生过多期可导致地表产生地震落石的事件。同时也说明,地震落石及其钙膜测年是特别值得进一步探索的潜在古地震研究方法或途径。  相似文献   
998.
塔河油田6~7区孔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河油田6~7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受岩溶作用影响,非均质性极强。因此,准确地刻画储集体的形态及三维空间展布对油气田的勘探开发至关重要。在对研究区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纵向发育规律的认识的基础上,首次提出采用"多点统计学"进行储集相建模的基本思路。根据地震属性与孔洞型储层之间的对应关系优选"特征属性",建立基于"特征属性"的"训练图像";以钻井、地震识别以及测井解释成果作为硬数据,地震波阻抗的溶洞发育概率体作为软数据,进行"储集相"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实现了对孔洞型储集体形态的模拟,而且再现了孔洞型储集体的复杂结构及空间分布,同时模拟结果与该类型储集体的纵向发育规律相符。  相似文献   
999.
为研究太阳活动与全球大震的关系, 引入一个无量纲的"地震能量函数√G", 并分析研究了1681—2011故年间全球M≥7.0大震的能量释放的时间序列.由此发现全球大震在太阳活动周4个阶段的分布和活动度, 随震级的强度而异.提出地壳对太阳风暴加卸载响应模式, 用于解释此现象: 通过考察最近331 a, 得出全球共发生了10个M≥9.0超级巨震的时空分布特征, 特别是太阳活动峰年期间没有发生过超级巨震.该研究结果可为判断全球大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北京平原南口—孙河断裂带北西段活动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口—孙河断裂是北京平原区唯一一条北西向的活动断裂,也是张家口—渤海地震带中最醒目的隐伏、半隐伏的第四纪活动断裂。对南口—孙河断裂北西段开展了浅层地震勘探和钻探工程,验证了该目标断裂的精确定位。笔者通过钻孔岩心及探槽剖面的对比分析,并结合磁性地层研究及~(14)C年龄测定,对该断裂第四纪以来的活动性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南口—孙河断裂具有粘滑兼蠕滑的活动特点,中更新世、晚更新世和全新世以来的垂直活动速率分别为0.12 mn/a、0.58 mm/a、0.31 mm/a。总体表现为弱-强-弱的规律。晚更新世以来至少可识别出两次古地震事件,分别为距今(9230±45)aBP~(9370±40)aBP和(13620±90)aBP~(13960±60)aBP,错断地层的最浅深度为1.2 m。同时探讨了城市隐伏活动断裂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