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62篇
  免费   1386篇
  国内免费   1835篇
测绘学   223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1495篇
地质学   5834篇
海洋学   234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502篇
自然地理   172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225篇
  2021年   232篇
  2020年   212篇
  2019年   306篇
  2018年   244篇
  2017年   267篇
  2016年   299篇
  2015年   312篇
  2014年   383篇
  2013年   331篇
  2012年   437篇
  2011年   364篇
  2010年   284篇
  2009年   349篇
  2008年   313篇
  2007年   339篇
  2006年   376篇
  2005年   296篇
  2004年   318篇
  2003年   305篇
  2002年   237篇
  2001年   248篇
  2000年   295篇
  1999年   217篇
  1998年   212篇
  1997年   174篇
  1996年   142篇
  1995年   157篇
  1994年   109篇
  1993年   102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略阳─石泉边界地质体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略阳─石泉构造带是一板块缝合带,经历了长期复杂的演化历史。现由不同时期、不同构造体制下的断裂构造系统,裹挟不同构造演化阶段的各类建造─蛇绿混杂岩、陆缘楔状体,岛孤岩浆岩及外来岩块等,共同组成了分隔秦岭、扬子地块的一个特殊边界地质体。  相似文献   
172.
对北大巴山地区岚皋-镇坪一带的区域地质构造演化及其与早古生代碱基性火山杂岩的成岩关系进行了综合分析,指出本区曾经历了裂陷-愈合一再裂陷-愈合的地质发展和演化。早古生代时期本区是一个在已固结愈合的中-晚元古代的裂陷的扬子地台北缘构造软弱带的基础上重新活化的大陆边缘陆内断陷构造带。它不仅控制了区内该时期碱基性火山杂岩的产出位置、岩浆脉动活动特征,而且还影响到岩浆物质来源的深度。在此基础上,笔者探讨了与杂岩密切相关的碱(钾)质煌斑岩的金刚石含矿性。  相似文献   
173.
莫里青断陷西部在始新世双阳组沉积时期发育NE,SW和NW方向三个浊积扇体,其中NE向浊积扇体仅发育于湖平面上升初期(双一段沉积时期),SW向浊积扇体在湖平面上升初期、上升早期和快速上升时期(双一,双二和双三段沉积时期)始终存在,而NW向浊积扇体形成于湖平面上升早期(双二段沉积时期),并一直持续到湖平面快速上升时期(双三段沉积时期)。目前在区内仅钻遇中扇水道、中扇过渡带和外扇沉积。  相似文献   
174.
构造非平稳运动定量研究的MDD模式制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文寄  李齐 《地球科学》1996,21(3):277-279
利用MDD模式得到的连续冷曲线,可以定量地描述地质体的冷却(隆升)过程;采自我国7个不同地区中38个钾长石MDD模式研究结果证明,快速冷却事件存在的普遍性,不同的快速冷却速度可能反映了不同的构造事件;突变因子(δvi)可以定量地描述地质体非平稳运动以及突变程度,并且使得不同地质事件非平稳程度的对比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75.
祁连山西段及酒西盆地区第四纪构造运动的阶段划分   总被引:25,自引:6,他引:25  
通过沉积地层、地貌、构造形变等的综合研究,对祁连山西段及酒西盆地区第四纪构造运动的期次和阶段进行了划分。上新世晚期以来,这一地区至少经历过6次显著的构造变动或构造事件,其中以玉门、酒泉和白杨河运动最为强烈。针对上述构造事件进行了古地磁、孢粉、红外释光和热释光等方法的综合研究和年龄测定,论述了各阶段构造运动的方式、性质和其它有关特征。  相似文献   
176.
岩质边坡设计坡角和锚固方案的确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赤平极射投影、块体理论和岩体力学的基本原理, 试探求一种可供边坡工程设计采用的确定人工岩质边坡最大安全设计坡角和锚固方案的简易方法。  相似文献   
177.
本文提出延边地层区的晚石炭世地层有两种类型:一是原地系统的天宝山组;二是外来岩块,包括原山秀岭组。并建议停止使用山秀岭组一名。  相似文献   
178.
阿尔泰诺尔特地区地层—岩浆—构造轮廓初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新疆阿尔泰北部诺尔特地区的地质轮廓主要形成于海西期,地层主要由上泥盆统和下石炭统组成,岩石以沉积碎屑岩为主,夹火山碎屑岩和熔岩。沉积厚度较大,并且具粗砂岩、细砂岩和粉砂岩反复出现的韵律特征。诺尔特地区的火山岩为海西早、中期形成,早期形成岩屑、晶屑凝灰岩和英安岩,海西中期形成石英斑岩和凝灰岩,前者以中性为主,后者则偏酸性;在构造分区图上投点表明,前者落在A区,属非造山带火山岩,后者落在B区,属造山带及岛弧火山岩区;稀土配分型式表明,海西早期火山岩的铕异常明显,海西中期火山岩的铕异常不明显。诺尔特地区花岗岩属海西晚期产物,数量不多,通过AR─SiO2图、K—Na─Ca图、ACF图等图解的分析表明,它们属碱性岩浆成因的S型花岗岩,稀土元素配分型式显示花岗岩分界明显,但曲线平缓,分异不彻底。诺尔特地区地质构造演化的基本轮廓:早期是一种类似坳拉谷的环境;中期逐步闭合并抬升;晚期裂谷完全闭合,整个地区露出水面接受剥蚀。  相似文献   
179.
乌鲁木齐西山断层新构造运动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展布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亚板块南缘西山南麓的乌鲁木齐西山断层,构造地貌发育,航卫片上线性影象清晰,呈舒缓波状。断面倾向NWW,倾角60°~83°。破碎带宽约100m,内含多个断面,构成叠瓦状构造,逆冲量颇大。在走向近NE区段有一定左行走滑活动分量。新构造运动使侏罗系逆冲到中更新统之上,断层断错了全新统的冲积层。由中强地震沿西山断层分布资料显示,现今仍为粘滑活动。经14C测年确定,最近两次明显粘滑活动时间为4759a和493a,其时间间隔为4266a,其中一个断面的逆冲量分别为1.0m和0.25m。  相似文献   
180.
哀牢山-红河左旋走滑剪切带中新世抬升的时间序列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陈文寄  李齐  汪一鹏 《地质论评》1996,42(5):385-390
在哀牢山-红河剪切带的元阳到者龙的6个不同地点,对18个变质岩样品进行系统分析钾长石的~(40)Ar-~(39)Ar年龄。发现用MDD模式得到的18条冷却曲线(温度范围在400-150℃之间)均存在一次(或两次)快速冷却过程(冷却速度>100°C/Ma),这种快速冷却(抬升)过程不仅反映了该剪切带在大约25-17Ma时,韧性走滑作用结束和正断作用的开始,而且它的起始时间还有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变新的趋势。利用6个不同地点快速冷却(抬升)的起始时间与相对距离作图时,得到了较好的线性函数关系(斜率为34m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