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042篇
  免费   9483篇
  国内免费   11767篇
测绘学   6813篇
大气科学   5563篇
地球物理   10299篇
地质学   32798篇
海洋学   6387篇
天文学   2207篇
综合类   4364篇
自然地理   9861篇
  2024年   165篇
  2023年   582篇
  2022年   1579篇
  2021年   1848篇
  2020年   1881篇
  2019年   2042篇
  2018年   1735篇
  2017年   2091篇
  2016年   2256篇
  2015年   2398篇
  2014年   3010篇
  2013年   3079篇
  2012年   3316篇
  2011年   3600篇
  2010年   3014篇
  2009年   3575篇
  2008年   3590篇
  2007年   3995篇
  2006年   3897篇
  2005年   3437篇
  2004年   3238篇
  2003年   3031篇
  2002年   2689篇
  2001年   2410篇
  2000年   2210篇
  1999年   2063篇
  1998年   1761篇
  1997年   1569篇
  1996年   1466篇
  1995年   1219篇
  1994年   1221篇
  1993年   1041篇
  1992年   794篇
  1991年   589篇
  1990年   503篇
  1989年   393篇
  1988年   289篇
  1987年   189篇
  1986年   136篇
  1985年   94篇
  1984年   39篇
  1983年   36篇
  1982年   42篇
  1981年   22篇
  1980年   26篇
  1979年   30篇
  1978年   37篇
  1977年   26篇
  1976年   7篇
  1954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中国古生教授学会微体古生物学分会举行代表大会和学术年会中国古竽物学会微体古物学分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分暨第六次不术年会于1996年1月24日到30日在福州市召开。来自全国地质、石油、煤炭的和产、科研和大学的100多位代表参加了这次大会和学术研讨。大会共...  相似文献   
62.
莱州湾南岸潍河下游地区咸水入侵灾害成因及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对莱州湾南岸咸水入侵较严重地潍河下游地区晚更新世以来沉积特征及现代自然环境条件变化的分析,探讨了沉积相对咸水入侵产生及空间范围特征的环境机理。晚更新世以来的三次海平面升降变化造成了潍河下游地区海陆沉积环境交替,形成了巨厚的海陆交互相沉积层。海进时期,大面积的滨海平原被淹没,在近海平原洼地滞留的海水经过蒸发、浓缩变为卤水,成为咸水入侵的物源;海退后陆源碎屑在滨海地区沉积形成了巨厚的古河道砂层。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对地下淡水的过度开采,淡咸水水头压力差减小.卤水通过古河道砂层快速南侵。通过对潍河下游地区100余个地质钻孔水化学连续监测资料分析,阐明了咸水入侵的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咸水入侵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3.
西秦岭温泉花岗岩体岩石学特征及岩浆混合标志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温泉花岗岩体由酸性端元的寄主岩石和暗色微细粒镁铁质包体群及基性岩墙群组成。无岩浆混合作用或岩浆混合作用较弱区段,寄主岩石以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为主.显示正常的花岗岩结构构造岩浆混合作用强烈区段。岩石的异常结构构造十分发育.矿物之间自形程度差异显著.常见包晶反应、包含结构、交代边、熔蚀边、交代蚕食的港湾状结构构造及交代缝合线、矿物镶边、斜长石异常环带和矿物残留等,多见指示岩浆混合的标志性矿物针状磷灰石。暗色微粒包体中多见寄主二长花岗岩中的捕掳晶。包体的形态、结构构造以及与寄主岩石强烈地成分交换等均是岩浆混合作用的标志。  相似文献   
64.
西南矿区山体崩塌成因机制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南地区的矿区具有相似的地理、地质环境,通过四川芙蓉煤矿白岩崩塌的典型实例,对西南矿区山体崩塌的成灾环境进行调查研究,揭示了西南矿区山体崩塌的成因机制,并简要提出了对该煤矿开发与综合治理建议,指出了加强防治工作的紧迫性,强调开展系统工程防灾的重要性,并为该煤矿解决正常采掘接替及工作面的布置问题作出了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65.
地壳对海洋潮汐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应用三维动态有限元方法研究了中国北部地区的地壳对邻近的渤海与黄海海平面变化的响应。虽然此应力场过于微弱不足以引发地震,但发现应力集中的位置及应力场变化较大的位置恰好与某些现代地震的震中一致。这一结果表明研究地壳对广泛分布的载荷的响应对研究区域地震构造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66.
介绍了MATLAB语言特点和系统建模方法的基本理论.根据南海气象数据的实际建模处理过程,给出了建模的详细步骤及其MATLAB实现过程以及MATLABTM的主要实现程序.试验讨论和结果表明利用MATLAB语言可以方便地对南海气象数据用系统建模方法进行建模和处理,MATLAB在运用系统建模法处理南海气象数据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7.
信息融合技术中,在各局部传感器的有色观测噪声为一阶AR模型的情况下,可以利用观测扩增方法消除有色噪声的影响,得到最优加权观测融合方程,从而实现状态的最优滤波解。对于有色观测噪声为MA或ARMA模型的情况,观测扩增方法不再适用。提出了基于有色观测噪声随机模型级数展开的方法,求解出各局部传感器有色观测噪声的方差,并利用该方差对加权观测融合滤波器进行了构造。通过计算实例证明,该方法不仅适用于观测噪声为AR模型,同时适用于噪声MA或ARMA模型。  相似文献   
68.
给出了局部大地水准面精化系统的总体结构以及各分系统的详细设计与实现方法,开发了旨在对相关重力测量数据实现自动化处理的局部大地水准面精化系统工具软件,并应用于某区域实际大地水准面的精确计算。实践证明,该系统能有效提高相关数据的处理效率,有助于局部大地水准面精化过程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69.
Monocrystalline quartz inclusions in garnet and omphacite from various eclogite samples from the Lanterman Range (Northern Victoria Land, Antarctica)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cathodoluminescence (CL), Raman spectroscopy and imaging, and in situ X‐ray (XR) microdiffraction using the synchrotron. A few inclusions, with a clear‐to‐opalescent lustre, show ‘anomalous’ Raman spectra characterized by weak α‐quartz modes, the broadening of the main α‐quartz peak at 465 cm?1, and additional vibrations at 480–485, 520–523 and 608 cm?1. CL and Raman imaging indicate that this ‘anomalous’α‐quartz occurs as relicts within ordinary α‐quartz, and that it was preserved in the internal parts of small quartz inclusions. XR diffraction circular patterns display irregular and broad α‐quartz spots, some of which show an anomalous d‐spacing tightening of ~2%. They also show some very weak, hazy clouds that have d‐spacing compatible with coesite but not with α‐quartz. Raman spectrometry and XR microdiffraction characterize the anomalies with respect to α‐quartz as (i) a pressure‐induced disordering and incipient amorphization, mainly revealed by the 480–485 and 608‐cm?1 Raman bands, together with (ii) a lattice densification, evidenced by d‐spacing tightening; (iii) the cryptic development of coesite, 520–523 cm?1 being the main Raman peak of coesite and (iv) Brazil micro‐twinning. This ‘anomalous’α‐quartz represents the first example of pressure‐induced incipient amorphization of a metastable phase in a crustal rock. This issue is really surprising because pressure‐induced amorphization of metastable α‐quartz, observed in impactites and known to occur between 15 and 32 GPa during ultrahigh‐pressure (UHP) experiments at room temperature, is in principle irrelevant under normal geological P–T conditions. A shock (due to a seism?) or a local overpressure at the inclusion scale (due to expansion mismatch between quartz and its host mineral) seem the only geological mechanisms that can produce such incipient amorphization in crustal rocks. This discovery throws new light on the modality of the quartz‐coesite transition and on the pressure regimes (non‐lithostatic v. lithostatic) during high‐pressure/UHP metamorphism. In particular, incipient amorphization of quartz could favour the quartz‐coesite transition, or allow the growth of metastable coesite, as already experimentally observed.  相似文献   
70.
济宁市嘉祥县石灰岩矿山地质环境评价与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嘉祥县石灰岩矿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评价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评价体系,其中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为2个评价指标,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评价分为2种要素3个指标,同时将矿山恢复治理难易程度也作为一个评价因子。评价过程中对各指标危害性大、中、小程度均单独赋值,然后将各指标的分值进行叠加,确定出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等级,将概划出的13个评价单元分为极差、差、一般3个区。提出了强化矿山管理、植树造林、科学避让、修建拦水坝等保护与治理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