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3篇
  免费   678篇
  国内免费   955篇
测绘学   230篇
大气科学   184篇
地球物理   490篇
地质学   2561篇
海洋学   243篇
天文学   33篇
综合类   133篇
自然地理   14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156篇
  2014年   178篇
  2013年   178篇
  2012年   232篇
  2011年   178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219篇
  2008年   184篇
  2007年   195篇
  2006年   201篇
  2005年   157篇
  2004年   163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朱燕 《内陆地震》2004,18(2):162-168
通过分析、比较1996--2003年喀什地震台站记录到的新疆伽师及附近地区发生的多次6级地震的地磁前兆异常特征,发现在这几组地震活动过程中喀什地震台的地磁表现出不同的异常特征,说明与地震破裂特征有更深层次的相关性,且地磁响应比异常和总强度差值异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台站周围小范围的震源区介质电性结构的变化。巴楚-伽师6.8级地震前地磁异常特征并不十分突出,有别于1996—1998年伽师强震群震前地磁异常量较丰富的特点。  相似文献   
92.
支盘灌注桩单桩承载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支盘灌注桩受力机理的分析 ,结合郑州某工程支盘灌注桩试桩资料 ,利用不同的估算方法 ,对支盘灌注桩单桩承载力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3.
在圆形截面均匀配筋偏心受压混凝土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基本计算公式的基础之上 ,结合基坑工程中圆截面灌注桩的受力特点 ,推导了灌注桩均匀配筋计算的有关公式 ,并以此为基础 ,利用可视化编程软件Delphi 6 .0编写了相应的配筋计算程序。通过实际例证 ,表明该程序计算快捷且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94.
介绍了后方交会及支导线的计算方法,探讨了Casio Fx4500计算器程序的编制,说明后方交会法配合可编程计算程序在道路施工及其它测量放线过程中不仅克服了其路基不平等许多不便之处,而且大大提高了测量放线的速度和精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5.
苏鲁造山带区域地壳山根结构特征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徐纪人  赵志新 《岩石学报》2004,20(1):149-156
本利用苏鲁大别造山带及其邻区的三维P波速度资料,详细对比研究了苏鲁与大别超高压变质带莫霍面深度和深部P波速度结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尽管苏鲁、大别超高压变质带都具有上地壳明显高速且上凸;中地壳增厚;下地壳埋藏较深且下凹等共同的P波速度结构特征,与大别地区相比较,苏鲁超高压变质带还存在着独特的区域性特征。从地貌上看,苏鲁地区山脉已经基本消失。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地壳厚度为32~33公里,深于其周围地区2~3公里,但是莫霍面下凹程度远不如大别地区,造山带地壳山根已逐步趋向消失。苏鲁地区上地壳P波速度高于大别,比其周围地区约快1~1.2km/s,有可能显示了该区有更多高速、高密度的超高压变质岩折返到上地壳与地表的岩石物性效果。大别造山带山脉依然存在,莫霍面下凹更明显,沿NWW向串状残留地壳山根最深为37~38公里,深于其周围地区3~4公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区域构造运动的作用,苏鲁大别造山带中的不同地段,在其造山、演化过程中也存在着差别。苏鲁的造山运动起始虽略晚于大别,但结束的更快,比大别更早进入了造山运动的后期。分析促使苏鲁造山运动进程加速的主要构造原因可能有两点,郯庐断裂带的左旋走滑运动以及通过中国华北区域的大范围NW-SE向扩张应力场的影响。大区域构造背景加速了苏鲁造山带地表高山侵蚀过程的同时,随着山根浮力的不断减弱,地壳深部山根逐渐趋向消失。地壳速度结构特征有可能反映了苏鲁造山带的地壳山根随着地表山脉的侵蚀而减弱,趋向消失的过程。  相似文献   
96.
水泥搅拌桩与锚杆组合支护结构的力学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剑豪  陈振建  方家强 《岩土力学》2004,25(Z2):265-270
水泥搅拌桩--锚杆组合支护结构是一种新型的组合支护结构,笔者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各相关力学参数研究,分析了该组合支护结构的受力特性及变形性态.通过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的比较,表明本文所得结论对该组合支护结构的应用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7.
连殿云 《岩土力学》2004,25(Z1):144-146
六四式军用梁应用于遂川江特大桥40mT梁侧向架梁中,笔者详细地介绍了架梁设备的主要结构,以及架梁施工技术与操作方法,并对军用梁架梁设备进行系统验算,架梁设备达到安全要求。并进行了经济技术分析,应用该架梁方案,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98.
结合蚌埠城市中心广场会展中心工程,介绍了管井降水技术在多种含水介质的复杂地质环境下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
卢予北 《探矿工程》2004,31(2):43-47
针对目前地热井施工技术现状及地热井使用中常见的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并就今后发展方向和建议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0.
Clastic sedimentary rocks record a number of in-formation about the compositions and paleoweathering conditions of the source areas, and the tectonic setting of the depositional basin[1―6]. The traditionallypetrological study commonly utilizes the major com-ponents (Quartz, Feldspar and Lithics) of the silici-clastic sedimentary rocks to investigate the source rock composition and tectonic setting[7]. However, thepetrological method is somewhat limited, because many of the mafic components 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