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1篇
  免费   251篇
  国内免费   744篇
测绘学   421篇
大气科学   267篇
地球物理   218篇
地质学   1247篇
海洋学   231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130篇
自然地理   32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42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186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145篇
  2006年   152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加筋路基处治不均匀沉降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羊晔  刘松玉  邓永锋 《岩土力学》2009,30(3):703-706
通过室内小比例模型试验,模拟高速公路过渡段施工中经常采用的土工格栅加筋路基,研究土工格栅加筋结构能否有效控制高速公路过渡段的不均匀沉降。试验共设计了不铺设土工格栅、铺设1层土工格栅在路基上、中、下位置、铺设2层土工格栅在路基上中、中下、上下位置铺设,以及铺设3层土工格栅上中下位置,共8种工况,分析各种土工格栅加筋方案中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和土工格栅的受力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土工格栅加筋路基可明显调节过渡段的不均匀沉降,在路基的中部和上部铺设2层土工格栅的加筋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92.
地裂缝活动对土体应力与变形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进行西安典型地层环境下地裂缝活动的大型模型试验,研究了隐伏地裂缝活动引起附近土体应力与变形的规律。试验表明,地裂缝活动在上盘土体中产生负的附加应力,引起土体应力降低,而在下盘土体中产生正的附加应力,引起土体应力增强,且距离地裂缝越远由地裂缝活动引起的附加应力越小。地裂缝活动导致其两侧土体发生台阶状位移突变现象,随着地层由深至浅,土体变形范围明显增大,且影响区范围上盘大于下盘。地裂缝活动引起附近土体应力的分布在空间上大致分为4个区域即下盘原始应力区、应力增强区、应力降低区和上盘原始应力区,其中应力降低区范围约为应力增强区的1.5~2倍。同时,地裂缝附近土体沉降变形也可分为3个带,即下盘稳定带、差异沉降过渡带和上盘稳定带,其中上盘差异沉降带范围约为下盘沉降差异带的2倍。  相似文献   
993.
贾强  张鑫  应惠清 《岩土力学》2009,30(11):3500-3504
桩基础托换法开发既有建筑物地下空间的施工过程可分为桩基托换前、托换后和土方开挖至设计标高3个工况。施工过程会使既有建筑物地基产生二次沉降变形,由此产生的附加内力会影响到上部结构的安全。为了研究一个3层框架结构建筑物增加一层地下室桩基础托换过程的地基沉降规律,建立了3个工况的ANSYS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数值分析。通过定义路径的方法,可以得到3个工况的沉降曲线和柱脚处地基的沉降差。从沉降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桩基托换前,地基总的沉降趋势是中间部位柱脚大于周边部位柱脚的“盆式沉降”;桩基础托换后,柱脚处的沉降差进一步增大;土方开挖后,由于下层土被“卸载”,中间部位柱脚处的地基明显回弹,使得中间部位柱脚与周边部位柱脚的沉降差出现了减少的趋势。最大的沉降差出现在桩基托换后土方开挖前,此时由沉降差引起的上部结构的附加弯距可以通过ANSYS有限元分析求出。  相似文献   
994.
多年冻土地区构筑物沉降变形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现场观测和数值分析,将多年冻土地区构筑物的沉降变形归结为几个具有不同机制的物理力学过程共同作用所致。伴随着冻土上限下降所产生的融沉,由于构筑物的修建引起多年冻土层升温而产生的高温冻土的蠕变和活动层的未冻土在暖季发生的蠕变,以及由于活动层中冻融循环改变了土的工程性质而导致的附加沉降变形。基于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的修建和维护的实践,分析了以上几个可能引起沉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995.
崔广强  林从谋  耿鹏 《岩土力学》2009,30(9):2770-2774
沉降观测是爆炸挤淤筑堤质量检测的一个重要手段,目前其监测方法较多还是按传统的观测法,需要较长的观测时间,耗时耗力。通过分析灰色Verhulst模型的特点,根据实际观测资料运用灰色Verhulst模型预测了堤身各时刻的沉降量,与实际观测具有较好的符合性,并预测了堤身的最终沉降量和所需时间。结合实例预测表明,这一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以在类似工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6.
丁智  魏新江  魏纲  陈伟军 《岩土力学》2009,30(Z2):550-554
在建筑物密集的城区,盾构施工使周围一定范围内的既有建筑物受到影响。在考虑建筑物基础形式的不同的情况下,采用二维有限元方法对邻近不同位置建筑物工况下的盾构隧道施工进行了模拟和分析。研究表明,建筑物轴线到隧道轴线的水平距离和建筑物基础形式是影响邻近建筑物工况下隧道开挖引起地面沉降的重要因素,建筑物的存在会增大隧道开挖引起的地面沉降,建筑物对隧道开挖引起的地面沉降的影响存在一个影响范围,超过该范围时建筑物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997.
The alterations of the water level across the Pearl River Delta (PRD)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a ‘range of variability approach’ (RVA) based on monthly water level datasets extracted from 17 gauging stations. A mapping method was used to illustrate the spatial patterns in the degrees of alteration of water level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more stations showing moderate and high alterations in monthly mean maximum and minimum water levels when compared with monthly maximum and minimum water levels. River channels characterized by higher alterations of water levels were observed mainly in the regions north of 22° 30′N. Alterations of water levels across the PRD were a consequence of various influencing factors. However, changed hypsography due to extensive and intensive human activities, particularly the large‐scale dredging and excavation of the river sand, may be taken as one of the major causes for the substantial hydrologic alteration. This study indicated that the river channels characterized by altered water levels are mostly those characterized by highly and moderately intensive sand dredging. The changed ratio of the streamflow between Makou and Sanshui stations, the major upstream flow control stations, also influenced the water level alterations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will be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better human mitigation of the natural hazards due to the altered water level under the changing environment. Copyright © 2009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98.
分析了伊犁谷地28个黄土样品的粒径、密度、含水量和孔隙比,测试了震陷、湿陷、动弹模量和塑性指数,探讨了伊犁谷地黄土的物性、动力学特征,讨论了它们与滑坡之间的关系。伊犁谷地的原生黄土主要以粉粒为主,含量为74%,大于75μm的颗粒含量为10%,小于5μm的颗粒含量为15%;黄土天然含水量为4%~16.1%,谷地东部的黄土明显地比谷地西部的更细,伊犁黄土的孔隙比在0.832~0.907之间,有相当的湿陷性。在含水量低于20%时,还会有湿陷。黄土的塑性指数为9左右,比较小,粘粒含量低,易损性大,抗震性能差,具有较强的震陷性。在同样的动应变下,伊犁黄土的动模量较小,随着动应变的增大,其动模量衰减较快。冻融季节是伊犁地区滑坡的多发季节,构造活动强烈的地段也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地段。  相似文献   
999.
机场高填土地基工后不均匀沉降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强康  李宁  黄文广 《岩土力学》2009,30(12):3865-3870
以威斯特卡德板中受荷计算刚性道面PCN值的理论为基础,考虑刚性道面接缝传荷能力和山区机场地基不均匀沉降,建立了基于“地基-道面-飞机荷载”相互作用的足尺9块板道面结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运用该方法,根据统计的国内主要民航运输飞机ACN值,确立了15组计算分析模型。经威斯特卡德理论和Bisar软件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研究表明,高填土机场道面板底最大拉应力与地基不均匀沉降呈线性关系,高填土机场工程中对于1‰的地基不均匀沉降控制比较合理,对于设计强度为5.0 MPa以上的道面结构,允许地基最大不均匀沉降值为1.2‰。  相似文献   
1000.
软土地基工后沉降预测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吕秀杰 《岩土力学》2009,30(7):2091-2095
预测工后沉降是高速公路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指数曲线法和双曲线法是以往常用的分析方法。但实践表明,前者推算的结果常常偏小,而后者推算的结果又常常偏大。文中提出了一种反映沉降速率与沉降半立方非线性关系的双曲型曲线预测模型。理论分析和实例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的预测值更接近实测值,预测结果的可靠度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