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03篇
  免费   1062篇
  国内免费   910篇
测绘学   76篇
大气科学   41篇
地球物理   1412篇
地质学   4037篇
海洋学   395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64篇
自然地理   346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203篇
  2020年   184篇
  2019年   214篇
  2018年   204篇
  2017年   199篇
  2016年   198篇
  2015年   218篇
  2014年   289篇
  2013年   413篇
  2012年   281篇
  2011年   289篇
  2010年   299篇
  2009年   286篇
  2008年   321篇
  2007年   372篇
  2006年   372篇
  2005年   316篇
  2004年   256篇
  2003年   224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157篇
  2000年   150篇
  1999年   180篇
  1998年   143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Evolution of Quaternary groundwater system in North China Plain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The Quaternary groundwater system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is formed mainly through the terrestrial water flow action on the united geological and tectonic backgrounds. The analysis of groundwater dynamic field, simulation of groundwater geochemistry, and the14C dating and extraction of isotope information have provided more evidence for recognizing and assessing the evolution of groundwater circulation system and studying the past global changes. Th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groundwater on a large scale and overexploitation have given rise to the decline of regional groundwater level, change of flow field, decreas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downward movement of saline water body. The water environment has entered a new evolution stage in which it is intensely disturbed by the mankind’s activities. 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相似文献   
142.
A combined analysis of lineament length density from radar imagery and surface resistivity data is used to assess the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in the Oban massif, Nigeri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ata guided th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estimation of some aquifer parameters. These include resistivity of the water bearing formations (280–740 ω m), thickness (5–140 m), limited hydraulic conductivity (8.53-13.18 m/day) and transmissivity (410.65–725.88 m2/day) data. In addition, the lineament length density for the area ranged between less than 0.2 to slightly more than 0.4. Site evaluation for the location of productive boreholes/wells using a groundwater potential index (GWPI) indicates that areas with a GWPI of greater than 35 are consistent with relatively high yield.  相似文献   
143.
利用室内模拟试验成果对长春市生活垃圾淋滤液的组分特征、变化规律及其对土壤、地下水的污染机理进行了分析;结合野外监测资料运用非确定性模型方法建立模拟模型,对淋滤液的污染组分进行趋势预测,为垃圾堆放场地的设计和垃圾污染的治理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同时为解决城市生活垃圾污染问题和寻找垃圾场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4.
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昌宁盆地地下水水质进行了评价,并指出为确保评价的精度,在进行模糊评判中,建议四种A·R复合运算方法联合应用,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45.
对对流占优的三维溶质运移问题提出了分步广义迎风解法,首先利用N.N.Ya-nenko对水动力弥散方程分步求解的思想,将原来的一个定解问题分解为两个定解问题即对流定解问题和扩散定解问题,对对流定解问题采用广义迎风对偶单元均衡法求解,对扩散定解问题采用一般的Galerkin有限元法求解,不仅避免了用一般有限元法和有限差分法求解对流占优的地下水水质数学模型时常出现数值弥散和过量问题,而且避免了求节点速度这一步,节省运算步骤,对井点的浓度变化给出了更合适的求解方法。  相似文献   
146.
物探方法在岩溶勘查中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简要介绍了岩溶勘察中常用物探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并举例说明其在岩溶地区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岩溶地下水寻找、环境保护和溶洞探测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7.
苏北海岸带潮成辐射砂脊群的形成及其古地理意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黄海潮成辐射砂脊群的面积约为20000km2,以160° 的角度从弓京港向海展开。它与以弓京港为顶点的辐聚辐散潮流场相伴而生。60余个钻孔揭示,毗邻海区辐射砂脊体系的江苏沿岸平原上存在一个面积约3000 km2潮成砂区,其顶点位于东台,同样呈扇形以130°的角度向东展开。在潮成砂区内潮成砂质沉积单元位于冰后期海侵型砂坝-湖沉积层之上,二者之间具明显的冲刷面。砂坝-湖沉积层位于晚更新世基底硬粘土层之上,二者之间有较长的沉积间断。潮成砂沉积层上覆潮坪沉积层,二者呈渐变关系。以潮成砂层底部的侵蚀面为界,其下为海侵序列,其上为海退序列。古潮流的研究揭示,潮成砂区内同样存在辐聚辐散的古潮流场,其顶点位于东台附近。由此推断,沿海平原的潮成砂区内也是辐射状潮成砂脊体系,它形成于全新世海退时期。由于长江和黄河三角洲的前展,以东台为顶点的潮成砂脊体系逐渐暴露成陆。陆上和海域潮成辐射砂脊群形成于相同的潮汐动力环境,但处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前者形成于全新世中期,后者发育于全新世晚期。矿物分析揭示,陆上和海区的潮成辐射砂脊体系主要由长江和黄河沉积物组成,其中长江沉积物由南向北运移,且时间较早;黄河沉积物由北向南运移,时间较迟,这种泥沙的运移趋势一直延续至今。随着海平面上升趋于减缓,长江三角洲增长,江苏海岸线向外推进,苏北潮成砂区逐渐出露成陆。1128年黄河由苏北入海,大量的黄河沉积物的加入,加快了本区海岸线的推进速度。潮成辐射砂脊体系与辐聚辐散的潮流场相伴而生,全新世最大海侵以来,辐聚辐散的潮流场的位置曾经历三次变化,第一次以长江古河口湾为顶点,第二次位于现今陆上潮成砂区,第三次位于以弓京港为顶点的现代海域,代表了潮成辐射砂脊体系发育的三个阶段。只是长江古河口湾的潮成辐射砂脊体系由于河流的巨大改造作用,可能未很好保存,至今未发现典型的辐射砂脊体系。  相似文献   
148.
第二松花江干流区地下水信息管理数据库系统开发与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第二松花江干流区地下水信息管理数据库系统的开发环境及总体设计。在分析与地下水有关的数据信息的基础上,提出了较为合理的地下水信息管理数据库系统的结构。将该系统按其功能分为5个子系统基础子系统、数据信息管理子系统、区域信息管理子系统、动态绘图子系统、水资源评价子系统,并对5个子系统的功能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49.
大同煤田岩溶地下水的水文地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赵慧玲 《中国煤田地质》2004,16(1):26-28,35
根据大同煤田岩溶地下水化学特征资料、钻孔揭露岩溶发育的资料、以及矿井出水资料,结合岩溶地下水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岩溶地下水的水温与同位素特征,对大同煤田岩溶地下水的富水层位与找水方向作了进一步的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150.
瞬变电磁法在甘肃寻找地下含水构造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甘肃省部分地区的地下水勘查工作中,用常规物探方法难以划分地层的结构、确定断裂构造的位置、查明基岩面的起伏形态及判断地下水的赋存状况。通过TEM勘测并结合钻孔资料分析,对上述水文地质问题有了一些突破性的认识,证明了瞬变电磁法在地下水勘查工作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