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75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192篇
海洋学   10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介绍了DLG型断层位移水平切向分量测量仪的自动化标定系统组成、标定原理和标定过程.给出了该标定系统在北京市丰台区大灰厂地震台的实际标定结果,该结果满足地壳形变观测仪技术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52.
粉状煤系土的物理力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祝磊  洪宝宁 《岩土力学》2009,30(5):1317-1322
采用不同天气下的原位及室内试验方法,对广东云浮地区粉状煤系土的工程地质性质进行了测试,系统研究了煤系土的物理力学特性,重点论述了粉状煤系土不同干密度、不同含水率下抗剪强度和现场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的变化规律,提出了粉状煤系土的多项强度指标,建立了具有实用参考价值的经验性公式。研究结果为合理评价粉状煤系土的特性、路基处理和边坡处治提供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3.
冻土三轴剪切过程中细观损伤演化CT动态试验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孙星亮  汪稔  胡明鉴 《岩土力学》2005,26(8):1298-1302
对冻结粉质粘土在三轴剪切过程中的结构损伤进行了CT技术动态测试。通过对CT图像及CT数的分析发现:在受载之前冻土结构已经存在孔隙、管状孔隙和低密度区等初始缺陷;变形过程中冻土结构的弹性损伤只占总损伤的比例很小,而结构粘塑性损伤的比例则很大;在三轴剪切过程中和蠕变过程一样存在结构损伤的弱化和强化现象,孔洞几何特征的改变和孔洞的长大、联合,颗粒之间的相互错动及滑移是冻土结构粘塑性损伤发展的重要特征。冻土的结构损伤主要发生在冻土屈服之后,这部分损伤不能用CT数的变化来定量计算。  相似文献   
54.
多剖面反算滑带土抗剪强度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嫒彩  戴自航 《岩土力学》2006,27(10):1811-1814
基于最小二乘原理,首先探讨了采用多个剖面反算滑带土综合抗剪强度指标的方法,其次,根据滑动带物质结构组成或是否受地下水侵蚀的不同,反算不同滑动段多种强度指标。以工程实例介绍了两种方法的应用,并以两种方法反算的强度指标进行滑坡推力计算,对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前者在简单小型滑坡治理设计计算中其精度仍是较为可靠的,而在大中型复杂滑坡治理设计计算中采用后者将更为合理和可靠。  相似文献   
55.
NW向扭动构造体系广泛发育于中国西部并向中国东部延伸,且呈多字型特征,但在中国东部规模等级较小,断续相循,成生活动时期很新(晚白垩世末至早第三纪以来),由NW向褶皱、NWW向压扭性走滑、NNW向扭压性走滑和NEE向张扭性走滑组成。偏共轭剪切形成之NWW向扭动构造向中西部延伸并复合叠加在西域系(古河西系)之上。它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会聚在中国大陆板内碰撞效应的产物,与中国东部和中国西部已经厘定的其他构造体系有着完全不同的应力活动方式。   相似文献   
56.
Structural analysis along with 40Ar–39Ar and U–Pb datings in the Fuping massif provide new insight into the evolution of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Trans-North China Belt (North China Craton), from 2.7 Ga to 1.8 Ga. D1 is responsi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dome-and-basin structure coeval with crustal melting giving rise to migmatite and Nanying gneissic granites at 2.1 Ga. This dome-and-basin architecture resulted from the interference between a N–S compression of a weak ductile crust and gravity-driven vertical flow, in a high thermal regime. The next events involved flat lying ductile thrusting (D2) and normal faulting (D3) dated at around 1880 Ma and 1830 Ma, respectively. The D2 and D3 events belong to the Trans-North China Orogeny that results in the final amalgamatio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The D1 deformation is considered as evidence for an earlier orogen developed around 2.1 Ga prior to the Trans-North China Orogeny. The change in the deformation style between the 2.1 Ga and 1.8 Ga could be viewed as a consequence of the cooling of the continental crust in the North China Craton.  相似文献   
57.
以排山楼金矿床和八亩地金矿点为例,总结了华北陆台北缘韧性剪切糜棱岩型金矿的地质特征:①地处地体边界的多期复杂活动带;②韧脆性剪切富集金,矿化局限于糜棱岩内;金矿与韧性剪切糜棱岩二者同生;③含金纹带状集合体组成主要为细粒石英和黄铁矿;④矿体呈透镜状,金的集合体在糜棱岩中与糜棱面理呈整合关系;⑤矿石主要组分不是简单的裂隙充填物,而是动态重结晶的产物,表明成矿是活化或复活的韧性剪切作用的产物;⑥蚀变为弱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和碳酸盐化.  相似文献   
58.
康古尔韧性剪切带变形特征及控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古尔韧性剪切带具明显的遥感影像特征和区域重、磁异常变化特征。韧性剪切引起的变质作用表现为强应力下的岩石变质、变形,变质相序从绿片岩相到角闪岩相,变质岩石类型为千枚岩、片岩、变粒岩、糜棱岩及糜校岩化的岩石。韧性剪切变形和塑性流动形成的面理、线理、招皱、韧性断裂等构造形迹十分明显,构成一条东百长1000多千米,南北宽20~30km的狭长线形构造带(强应变带);它经历了多期次、多种构造作用交替叠加的变化过程,按性质分类属大型平移断裂系统。康古尔韧性剪切带控制着重要的金矿、铜镍矿床及稀有金属等矿产,是新疆东部有重要找矿意义的成矿带。  相似文献   
59.
以三峡库区左岸归州老城滑坡为例,利用Janbu条分法和推力传递法,分析了天然抗剪强度指标c0、φ0值和饱和csat、φsat值与滑坡推力和治理造价的关系。通过综合研究和比较,发现φ值对稳定系数、剩余下滑力的影响要明显高于c值,φ值成为治理设计中保证治理安全和控制造价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滑坡稳定性分析和治理设计中,选取合理的φ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0.
尹敬涵  崔臻  盛谦  陈健  张茂础 《岩土力学》2023,44(1):109-118
基于现有结构面剪切力学特性研究中对简单几何形态结构面研究多,天然形态结构面研究少,力学性质演化研究多,几何形态演化研究少的研究现状,通过巴西劈裂试验制备近天然形态岩石结构面,并采用模拟材料批量复制劈裂结构面试样的方法,开展循环荷载作用下岩石劈裂结构面的剪切力学特性演化规律与影响因素研究,分析法向应力、循环剪切次数、岩壁强度以及结构面粗糙度对循环剪切作用下岩体结构面力学特性和形貌特征的影响。最终通过在黏着摩擦理论-Barton经验公式中引入与循环剪切次数Nd有关的负指数假定劣化参数,提出了岩体结构面循环剪切强度公式。研究结果表明:法向应力、岩壁强度、结构面粗糙度越大,结构面的最大剪应力越大;法向应力、循环剪切次数、结构面粗糙度越大,岩壁强度越小,则归一化粗糙度参数越小。提出的循环剪切强度公式较好地验证了试验结果,可为工程安全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