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92篇
海洋学   8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1.
文章从赋矿层位、构造入手,研究了金矿形成的特殊矿源层及构造作用下的成矿裂隙特征,认为小尖山金矿位于全区含金丰度最高的石炭系下统雅满苏组地层内,差异的矿化特征主要由不同的裂隙导致形成。  相似文献   
92.
武汉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SA的环境技术要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介绍了武汉CINRAD/SA雷达系统建设中确定雷达塔高与频点的技术分析过程,明确提出了雷达站四周的净空保护要求;重点计算和分析了CINRAD/SA雷达在3种实际运行模式(vCPll、VCP21、VCP31)下电磁辐射功率密度的空间分布,并按照国家“电磁辐射防护规定”和“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和标准’’的要求,估算了武汉CINRAD/SA雷达电磁辐射的最小防护距离。  相似文献   
93.
安徽庐江龙桥铁矿层新资料及成矿作用多阶段演化模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倪若水  汪祥云 《地质论评》1994,40(6):565-575
根据龙桥铁矿层位岩性,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南京地区中三叠世周冲村期含膏岩系的对比,结合含矿层位的展布与区域构造及火山岩盆地的构造分析。论证龙桥铁矿含矿层位是中三叠世东马鞍山期(周冲村期)萨布哈-泻湖沉积环境下,含铁沉积(菱铁矿,铁白云石,磁铁矿及赤铁)矿源层。经燕夺浆侵入的热变质和热液叠加构造,成矿作用经历多阶段演化。  相似文献   
94.
华北聚煤区火山灰蚀变粘土岩夹矸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论述了火山灰蚀为粘土岩夹矸的层位和分布,对结构构造作了系统分类及命名,首次在我国粘土岩夹矸中发现了较广泛分布的铵云母,还有伊利石和纳云母。成因矿物标型特征的研究为探索原始物质提供了可信的证据。  相似文献   
95.
超压背景下粘土矿物转化的化学动力学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在目前的粘土矿物转化化学动力学模型中,人们仅考虑了温度、时间和流体介质的影响。然而新近的一些研究表明,超压可以抑制粘土矿物的转化,增加反应活化能。通过超压调节反应活化能,建立超压背景下粘土矿物转化的化学动力学模型,并根据渤海湾盆地板桥凹陷、歧北凹陷超压发育井和歧南凹陷超压不发育井的粘土矿物实测资料,确定了相关参数。模拟结果表明,在超压井中,伊/蒙混层中蒙皂石层含量S%的计算值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但与Pytter和Reynolds(1989)模型的预测结果相差甚远,在压力系数为1.2~1.7的地层中,超压对S%的抑制最大可达15%~20%。由于在蒙皂石向伊利石转化的过程中,释放出大量S i4+、Ca2+、Mg2+、Fe3+、Na+等阳离子,所以超压对粘土矿物转化的抑制,导致了泥岩中这些阳离子生成量的减少和相邻砂岩中许多胶结作用的延迟,这非常有利于深层(埋深>3 500 m)优质储层的发育和油气藏的形成。  相似文献   
96.
苏北盆地阜宁组三段油藏属低中渗储层。在储层敏感性与损害机理研究基础上,通过对油田开发全过程的储层损害因素分析,认为钻井液和注入水是损害储层的两个主要因素。着重研究了保护阜三段油藏储层的钻井液技术,开发了保护储层的改性正电胶钻井液体系和屏蔽暂堵剂。现场应用表明:该钻井液体系能明显降低表皮系数,试验井油井的平均产量比非试验邻井增产三成以上,储层保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7.
We conducted a detailed analysis of along-trench variations in the flexural bending of the subducting Pacific Plate at the Tonga-Kermadec Trench. Inversions were conducted to obtain best-fitting solutions of trench-axis loadings and variations in the effective elastic plate thickness for the analyzed flexural bending profiles. Results of the analyses revealed significant along-trench variations in plate flexural bending: the trench relief(W_0) of 1.9 to 5.1 km;trench-axis vertical loading(V_0) of –0.5×(10)~(12) to 2.2×(10)~(12) N/m; axial bending moment(M_0) of 0.1×(10)~(17) to 2.2×(10)~(17) N;effective elastic plate thickness seaward of the outer-rise region(T_e~M) of 20 to 65 km, trench-ward of the outer-rise(T_e~m) of 11 to 33 km, and the transition distance(X_r) of 20 to 95 km. The Horizon Deep, the second greatest trench depth in the world, has the greatest trench relief(W_0 of 5.1 km) and trench-axis loading(V_0 of 2.2×(10)~(12) N/m); these values are only slightly smaller than that of the Challenger Deep(W_0 of 5.7 km and V_0 of 2.9×(10)~(12) N/m) and similar to that of the Sirena Deep(W_0 of 5.2 km and V_0 of 2.0×(10)~(12) N/m) of the Mariana Trench,suggesting that these deeps are linked to great flexural bending of the subducting plates. Analyses using three independent methods, i.e., the T_e~M/T_e~m inversion, the flexural curvature/yield strength envelope analysis, and the elasto-plastic bending model with normal faults, all yielded similar average Te reduction of 28%–36% and average Te reduction area S¢Te of 1 195–1 402 km~2 near the trench axis. The calculated brittle yield zone depth from the flexural curvature/yield strength envelope analysis is also consistent with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observed normal faulting earthquakes. Comparisons of the Manila, Philippine, Tonga-Kermadec, Japan, and Mariana Trenches revealed that the average values of T_e~M and T_e~m both in general increase with the subducting plate age.  相似文献   
98.
朋曲组——西藏南部最高海相层位一个新的地层单元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西藏南部定日地区遮普惹山向斜核部近来发现一套非碳酸盐型海相沉积 ,由黄绿色页岩含砂岩、紫红色砂页岩组成 ,总厚约 180 m,产丰富的钙质超微化石 ,时代属始新世中—晚期 (路特中晚期—巴顿早期 ) ,延时约 10个Ma(5 0~ 40 Ma B.P.)。这套地层显然与过去在该区命名的碳酸盐型最高海相层位不同 ,本文命名为朋曲组 ,包括两个段 :下部恩巴段 ,黄绿色页岩夹砂岩 ,含超微化石带 NP15 ,限时路特中—晚期 ,属残留海浊流沉积 ;上部扎果段 ,紫红色砂、页岩 ,含超微化石带 NP16 ,局限于路特末期—巴顿早期 ,系入海三角洲相。这套非碳酸盐型最高海相层的发现有三点重要意义 :1)第一次在研究区建立了始新统的较为精确的化石、年代地层 ;  2 )在西藏特提斯喜马拉雅发现了真正碰撞型残留海沉积建造 ;  3)为新特提斯洋在西藏南部最后关闭和西藏南部早期隆升的时间确定提供了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99.
人对温度、湿度、风速的感觉与着衣指数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体表温度、体感温度、不舒适指数及着衣指数能将人们对环境气象中温度、湿度、风速和日射的综合感觉或反应定量化.该文对这4个指标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指出各自的适用范围.使用武汉的数据进行计算, 在高温区补充了夏季居民对这4个指标的感觉分类界限, 并讨论了有关的预报问题.  相似文献   
100.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神木—双山地区古生界地层含气层系多,地层在横向及纵向上变化复杂,为了更加准确评价该区域含气规模以及特征,本文在岩石地层单元定义基础之上,结合测井、地质等资料,对神木—双山地区古生界含气层系岩石地层的划分进行了重新认识,论述了各个含气层系及标志层的地质和测井响应特征,讨论了测井资料在地层划分及对比时的优越性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