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57篇
  免费   2457篇
  国内免费   5681篇
测绘学   32篇
地球物理   243篇
地质学   16916篇
海洋学   81篇
综合类   911篇
自然地理   112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253篇
  2022年   397篇
  2021年   488篇
  2020年   430篇
  2019年   540篇
  2018年   478篇
  2017年   617篇
  2016年   729篇
  2015年   671篇
  2014年   969篇
  2013年   772篇
  2012年   1010篇
  2011年   920篇
  2010年   866篇
  2009年   712篇
  2008年   660篇
  2007年   728篇
  2006年   666篇
  2005年   594篇
  2004年   593篇
  2003年   526篇
  2002年   492篇
  2001年   540篇
  2000年   509篇
  1999年   472篇
  1998年   463篇
  1997年   441篇
  1996年   399篇
  1995年   314篇
  1994年   250篇
  1993年   184篇
  1992年   165篇
  1991年   126篇
  1990年   74篇
  1989年   69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81.
造山型金矿床指造山过程中形成的后生脉状金矿床,受构造、建造双重控制,是全球最重要的金矿勘查类型。按容矿岩石建造的不同,造山型金矿可分为绿岩带型(包括绿片岩型、BIF型和花岗- 片麻岩型3个亚类型)、浊积岩型、碳酸盐岩型和浅成侵入岩型,构成了造山型金矿床完整的成矿谱系。不同类型之间具有紧密的时空和成因联系,可互为找矿标志。绿岩组合和浊积岩系具有高的金丰度,既是容矿岩系,也是重要的矿源层,多类型造山作用驱动大规模区域性流体活动,造就了造山型金矿省/巨型成矿带,岩浆流体叠加和“热机效应”是形成超大型金矿床的重要因素。构建了多源区域性流体+岩浆流体叠加的地壳连续成矿模型和造山型金矿区域成矿模式,强调了多旋回造山作用对造山型金矿的成矿意义。“富金矿源层+剪切变形带+浅成侵入岩”组合是大型金矿系统的勘查选区标志,靶区优选的目标是获取找矿潜力大的优质矿权;矿权区勘查的优先目标是发现可规模化露天开采的矿床(体),通过化探异常评价和浅钻追索次生富集带,可快速发现主矿体;矿区深部找矿(深度>300 m)潜力巨大,主攻目标是资源量大、品位高的热液通道相的厚板状或筒状矿体。  相似文献   
882.
黑色细粒沉积岩系沉积学和孔隙结构研究对于沉积环境恢复、页岩气储层评价和有利储层预测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下扬子地区最新完钻的XYZ-1钻井资料,综合钻井岩心、岩石薄片、XRD分析、氩离子-场扫描电镜等手段,开展幕府山组细粒沉积岩系的沉积学和孔隙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幕府山组岩性组成以块状、纹层状深色(碳质)泥岩、浅灰色纹层状...  相似文献   
883.
聚源钨矿是华南地区为数不多的大型石英脉型白钨矿矿床之一.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本文利用α径迹蚀刻、电子显微镜、扫描电镜以及电子探针等实验手段,对该矿床含钨和含铀矿物开展了精细矿物学的研究工作,探讨了成矿过程中钨和铀的富集规律.研究显示,该矿床钨铀矿物的形成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钨铀主要进入富含Nb、Ti的氧化...  相似文献   
884.
合龙钨矿床位于南岭东西向构造岩浆带与北-北东向于山构造带交汇部位,是南岭东段于都-赣县矿集区的重要组成.合龙钨矿床是赣南地区近年在石英脉型钨矿勘查取得最重要突破的矿区,新发现钨多金属矿体达48条,新探明黑钨矿资源量3.5万余吨,WO3平均品位2.189%,深部具有大型以上资源潜力.合龙钨矿床以外带石英大脉型矿体与岩体内...  相似文献   
885.
陈瑞红  赵锴 《矿产与地质》2021,(1):70-75,89
昆阳磷矿位于滇池西南部,为探讨该磷矿的成矿物质来源及其沉积环境,从岩相学和元素地球化学两方面对磷矿石展开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磷块岩矿石的主要矿物成分为胶磷矿,矿体w(P2 O5)平均含量为26.16%,磷块岩P2 O5含量由地表向地下沿倾向逐渐降低,酸不溶物含量逐渐增加,在垂直剖面上,矿区中部P2 O5含量相对上部和...  相似文献   
886.
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浆结晶分离早期形成镁铁矿物,镁铁矿物中的Ni和Mg是相容元素。随着结晶分离作用的进行,Ni、Mg在硅酸盐岩浆及后形成的硅酸盐物质中的丰度下降。橄榄石中Ni含量及硅酸盐物质MgO/FeO比值都与母岩浆的相关值相关,据此可推断母岩浆的信息,它们之间可由实验测得的系数相联系。当岩浆饱和硫化物时,在结晶分离过程中硫化物珠滴会与镁铁硅酸盐物质一道析出,同时,与硫化物非饱和岩浆相比,过多的Ni会随之析出。这也反映在Ni、Mg含量比无硫化物分离时有更迅速的降低上。Ni、Mg含量变化值可以在VoiseysBay侵入体的模式曲线上反映出,加拿大Labrador的这一侵入体赋存了一个世界级的Ni-Cu-Co硫化物矿床。过去的作法是将侵入体中橄榄石的Ni、Mg含量与Simkin和Smith得出的各种火成岩中橄榄石的Ni、Mg含量相比较以确定Ni亏损,进而假定橄榄石来自硫化物饱和、有经济价值的岩浆。现在的研究显示这种简单的对比会导致错误。将样品数据与模式曲线对比并反映出侵入体矿物结晶堆积特征是重要的方法。使用这一方法,样品数据能很好地被模式曲线拟合。以在VoiseysBay的研究为例,当硫化物液相与硅酸盐矿物被去除后,硫化物非饱和的分离作用期就会显现出来,随后是硅酸盐结晶作用期。  相似文献   
887.
中国贵金属矿床的基本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近年来贵金属矿床勘查进展及其主要类型、主要成矿时代、主要矿集区等的分析与归纳,总结了中国金矿床、银矿床和铂族元素矿床的基本成矿规律,并提出它们各自的找矿方向。中国金矿床类型多,主要形成于中生代和新生代,集中在胶东、辽东、华北地台边缘、小秦岭、阿尔泰、金沙江-红河断裂带、台湾和东南沿海、滇黔桂、陕甘川及长江、黑龙江等主要水系的上游,金矿的找矿方向包括:①老矿区的"探边摸底"和"攻深找盲";②新矿集区的典型研究与采选冶技术改进;③综合利用技术的创新将使相当多的表外矿变为当前可开采的矿床;④新区勘查;⑤加强成矿系列、成矿体系和成矿规律的研究,以理论指导找矿并综合评价。中国银矿以伴生银矿为主,主要形成于中生代和新生代,变质岩、岩浆岩和沉积岩均可容矿,造山带和盆地区的构造破碎带尤其值得重视。当前需要加强对锰矿区含银性和Mn异常区的研究,尤其是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盆地区断裂带与Mn、Ag化探异常吻合地区,应该综合评价。中国铂族元素矿床可以分为岩浆型、沉积型和热液型三大类,可形成于从前寒武纪到新生代的各个时代,至少构成8个重要成矿远景区(带),重点放在康滇地轴和二叠纪末期峨眉地幔柱影响到的地区,但华北地台老基底中的原生矿及其周边的砂矿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888.
行洛坑钨矿位于武夷山成矿带中部,是该带目前规模最大的钨矿床.钨矿体主要产于强烈蚀变的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岩株顶部,发育细脉浸染状、网脉状及大脉状多种矿化类型,黑钨矿与白钨矿含量近1:1.关于矿床的流体演化过程与成矿机制目前仍不清楚,成因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在详细成矿阶段划分的基础上,对不同阶段产出的不同世代白钨矿开展了系统...  相似文献   
889.
黄铁矿热电性是矿床学及深部地质找矿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该方法多应用于金矿床的地质勘探,而在铜矿床勘探中应用较少.滇中和尚洞铜矿床属于中高温热液矿床,矿体宏观地质条件差异小,深部找矿难度大,本文对该矿床Ⅰ号矿体开展了黄铁矿热电性特征及深部找矿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黄铁矿热电系数分布呈现多峰组合,矿体铜矿化强度与黄铁矿...  相似文献   
890.
The Qinggouzi stibnite deposit is located in Huashan Town, Jilin Province, in the northeastern margin of North China Craton(NCC). It is controlled by fault structures, hosted within structurally controlled felsic dykes, predominantly surrounded by phyllite, schist and quartzite. This study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fluid inclusions studies, intending to determine the source of the fluid responsible for ore-formation, hence exploring its metallogenesis. The aqueous biphase inclusions are identified in the stibnite-bearing quartz veins of the deposit. Moreover, aqueous biphase inclusions are further classified into(1) biphase liquid-rich inclusions(1 a) and(2) biphase gas-rich inclusions(1 b) depending upon liquid to gas ratio trapped within the fluid inclusions.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s for(1 a) and(1 b) range between 114.8℃ to 422℃ and 128.3℃ to 267.5℃, respectively. 1 a and 1 b have salinities of 0.18% to 16.14% NaCl_(eqv) and 1.22% to 12.88% NaCl_(eqv), and density range from 0.43 to 1.02 g/cm~3 and 0.81 to 0.98 g/cm~3, respectively. Sulfur isotopic analysis indicates δ~(34)S_(V-CDT) from 4.4×10~(-3) to 6.5×10~(-3), with an average of 5.2×10~(-3), whereas H isotopes values on δD_(V-SMOW) standard are-100.8×10~(-3) and-107.5×10~(-3), while O isotopes data on δ~(18)O_(V-SMOW) standard range between 20.1×10~(-3) and 20.4×10~(-3). Fluid inclusions study, combining with sulfur and H-O isotopic data reveal that the ore-forming fluids originated from deep source and were subsequently contaminated by meteoric water. Hydrostatic pressure calculation shows that the minimum and maximum pressures are 11.65 and 42.33 MPa, and relevant depths of deposit are estimated to be 1.16 and 4.23 km. Finally, we inferred that Qinggouzi stibnite deposit is a medium-low temperature, low salinity hydrothermal deposit, which is formed by deep source and later contaminated by meteoric water, and is classified as epizonal deposit in terms of orogenic ser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