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93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101篇
地质学   319篇
海洋学   59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介绍了用自行编制的适用于群桩地基基础应力、变形分析的三维非线性程序对一种有代表性的群桩进行分析的情况。讨论了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的工作机制和应力、变形分布特点,并通过多种方案的比较就不同的荷载水平、桩长、桩上置换率、土层分布、桩身变形模量等诸因素对地基沉降、桩端应力、桩的承载率的影响和规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2.
The absolute amounts and relative distributions of neutral nitrogen compounds in the Tabei oilfield (e. G. Blocks Ln1-Ln1 1) showed remarkable migration fractionation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From Ordovician reservoirs (O) to oil legs TⅢ and T Ⅰ of Triassic reservoirs in blocks LN1-LN11, the concentrations of [a] [c] decreased from 1. 59μg/g, 0.49μg/g to 0.17 μg/g (oil). The ratios of various alkylcarbazole isomers, such as 1,8-dimethylcarbazole/nitrogenpartially shielded isomers and 1,8-dimethylcarbazole/nitrogen-exposed isomers, were adopted as the indicators of petroleum migration. The ratios increased from 0.13, 0.20 to 0.67 and from going from the south to the north of the Tabei oilfield, the absolute concentrations of neutral nitrogen compounds decreased drastically, and the nitrogen-shielded isomers were enriched relative to nitrogen-exposed isomers and nitrogen-partially shielded isomers. Crude oils in the Tabei oilfield migrated laterally from the Jilake structure to the Sangtamu fault uplift and Lunnan fault uplift, and crude oils in the same fault uplift migrated and remigrated vertically from Ordovician reservoirs, to oil legs TⅢ to TⅠ of Triassic reservoirs.  相似文献   
23.
Although seismic isolation rubber bearings in bridges and buildings have proven to be a very effective passive method for reducing earthquake‐induced forces, a detailed mechanical modeling of the rubber that is used in bearings under large strains has not been established. Therefore, a 3D model of failure behavior and the design criteria for the safety evaluation of seismic isolation bearings have not yet been developed. This paper presents: (1) correlation‐based template‐matching algorithms to measure large strain fields of continua; (2) a failure criterion for rubber; and (3) the design criteria for the safety evaluation of laminated algorithms, data‐validation algorithms were developed and implemented to eliminate possible unrealistic displacement vectors present in the measured displacement field. The algorithms were successfully employed in the strain field measurement of LRB and rubber materials that are subjected to failure. The measured local strains for rubber material at failure were used to develop a failure criterion for rubber. The validity of the proposed criterion was evaluated by applying it to the LRB; the criterion was introduced into a 3D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LRB,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bearings failure, and verified. Finally, design criteria are proposed for LRB for the safety evaluation. Copyright © 200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24.
本文是一篇综述,讨论在熔融铝硅酸盐和铝酸盐中Al的两性行为。这是7台金学和岩石学中一个至今尚无可靠结论的问题。作者认为:每个四配位的Ala都含一个配位键,例如Al—O(^Ca Si)或Al—O(^Ca Al)。相应的非桥氧Onb并没有消失,而是变成了三价氧离子。碱性Alb能否出现取决于该体系的酸碱平衡。构筑硅酸盐的键合结构模型时,作者建议用5种Si-O四面体(Qn)作为微结构单元。即,用它们的相对量和微观化学位描述其宏观物性(如组元活度)。为了沟通铝硅酸盐的微观结构与宏观物性,仍可用5种Qn作为微结构单元。其中所含Ala的影响用各种Qn微观化学位的相应变化来反映。对于铝酸盐,建议用Ala-O四面体(Tn)作为微结构单元。  相似文献   
25.
中国叠生型铁矿床成矿特征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沈保丰  张阔 《矿床地质》2016,35(2):213-224
叠生成矿作用主要是指早期成矿作用被晚期成矿作用叠加、复合和改造。晚期成矿作用的性质常与早期成矿作用不同,也就是说,在早先己有矿床(或矿体、矿源层)的基础上,叠加复合了晚期成矿作用,即成矿时间上有先后、空间产出上有重叠、并对早先形成的矿床进行复杂的复合、叠加和改造,使成矿作用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并可形成大矿、富矿。铁矿床中叠生成矿作用广泛发育。按矿床或矿体产出和形成的地质特征,中国叠生型铁矿床可分为风化淋滤型、热液叠加改造型和热液叠加复合型3个亚类。风化淋滤型铁矿床在中国分布有限,规模不大,工业利用价值不大,因而中国的叠生型铁矿床主要是指热液叠加改造型和热液叠加复合型两个亚类。热液叠加改造型主要是指早期的铁矿床(或矿体、矿源层)经后期热液叠加改造,使早期的较贫铁矿床(或矿体、矿源层)成为较富铁矿床(或矿体),这是中国BIF型铁矿床中最重要的富铁矿类型,以鞍本地区弓长岭二矿区为典型代表。弓长岭二矿区铁矿,早期在新太古代形成条带状磁铁石英岩(2528 Ma,贫矿石),后期在古元古代,含矿热液交代改造贫铁矿形成富铁矿(1840 Ma)。热液叠加复合型主要是指后期脉型铁(或稀土元素等)矿床叠加在早期(沉积或其他成因)铁等矿床上而形成的矿床,如白云鄂博铁-铌-稀土元素矿床和黔西菱铁矿矿床。白云鄂博铁-铌-稀土元素矿床的形成与火成碳酸岩有关,在中元古代(1.3 Ga)左右,区内火成碳酸岩的侵位,在早期主要形成以岩浆熔离作用为主的铁-铌-稀土元素矿,晚期叠加了加里东期稀土-铌矿化热液脉。古陆边缘构造带或陆内活化带是形成叠生型铁矿床的有利构造空间,较大的地球化学块体,为形成多期、多成因的矿床提供物质来源,叠生型铁矿床的形成明显受构造的控制。叠生成矿是复杂地质过程的一种具体表现。热液叠加改造型和热液叠加复合型的叠生型铁矿床的形成是因中国独特的大地构造环境决定的。叠生成矿作用的研究,尚处在初步阶段。加强对叠生成矿作用的研究,了解其形成的地质背景、成矿机制、作用过程、控矿因素等,对发展矿床学研究,认识区域成矿特征和指导地质找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6.
贾志刚 《探矿工程》2016,43(2):9-11
金山气田、龙凤山构造、长岭断陷等登娄库组以下深部地层可钻性差,研磨性强,导致钻头磨损严重,使用效率低。在对牙轮钻头、PDC钻头及孕镶金刚石钻头在高研磨性地层中的适应性进行细致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把PDC钻头机械钻速高和孕镶金刚石钻头进尺多的技术优势相结合的研制思路,开展PDC+孕镶复合式钻头设计。现场应用取得了良好的试验效果。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27.
采用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技术,研究了辽西金羊盆地北票组烃源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剖析其蕴含的有机质生源、沉积环境、有机质热演化程度等信息.金羊盆地北票组烃源岩样品的正构烷烃的正构烷烃分布图(m/z 85)峰型以"前峰型"的单峰态分布为主,表现出成熟源岩的分布特征;甾烷C29-αββ/(ααα+αββ)值介于0.35~0.58之间,平均为0.50,表明金羊盆地北票组绝大多数烃源岩处于成熟阶段,部分已达生油高峰或高成熟阶段.Pr/Ph值主要介于1.0~3.0之间,表现出弱的姥鲛烷优势;Pr/nC17-Ph/nC18交汇图判识北票组烃源岩以Ⅲ型为主,三环萜烷呈C20为主峰的正态分布,整体表现C24四环二萜含量很高,C24四环二萜/C26三环萜烷比值基本都大于1,SZK01、SZK03井烃源岩的三环萜烷/藿烷比值都低于0.4,烃源岩伽马蜡烷指数分布在0.02~0.30之间,平均值为0.12,说明金羊盆地北票组烃源岩形成于偏氧化性的微咸水-淡水的浅水沉积环境,为典型高等植物输入的沉积相带.  相似文献   
28.
孙剑  范民浩  李鑫 《探矿工程》2021,48(10):116-124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联合支护体系——护坡桩+微型钢管桩复合土钉墙支护体系,成功解决了基坑周边无放坡空间需垂直开挖、基坑深度大、要求位移小、支护费用高等技术难题,做到了施工便利,对控制边坡位移变形、增强边坡整体稳定性、保证在基坑开挖工程中不发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具有良好的作用。采用这种支护方式对北京一工程进行设计施工探讨,经工后监测效果良好,大大地提高了边坡的安全稳定性,从而验证了这一支护形式的可行性,其在深基坑支护中具有常规土钉墙和护坡桩无法相比的技术与经济优势,可供其他类似工程参考,具有较高的适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9.
2011年山东省地矿局在山东省利津县实施了国内第一个干热岩调查评价项目,采用转盘回转钻进,但钻效低、能耗高。为提高在高温硬岩条件下的钻进效率、缩短钻井周期、降低生产成本,2015年在福建省漳州市实施的中国地质调查局东南沿海深部地热HDR-1干热岩科学钻探工程井(井深4000.86 m,孔底温度109 ℃)和2017年在青海省共和县完成的GR1干热岩科学勘探井(井深3705 m,孔底温度236 ℃),在施工中均探索使用了“转盘+螺杆钻具”复合钻进工艺,并在高温取心段首次测试应用了“转盘+涡轮钻具”复合取心钻进工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就下一步研究方向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为螺杆钻具和涡轮钻具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宝贵的高温施工经验,也将为我国干热岩科学钻探与深部地热资源勘探提供新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0.
应用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技术,研究了秀水盆地秀D1井下白垩统义县组烃源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对烃源岩有机质来源、沉积环境、热演化程度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秀水盆地秀D1井下白垩统义县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为Ⅱ型,处于成熟演化阶段;(C20+C21)/(C23+C24)三环萜烷为0.66~5.06,C24四环萜烷/C26三环萜烷为0.38~2.25,具有典型湖相烃源岩特征;烃源岩Pr/Ph主要介于0.5~1.0之间,指示还原环境;伽马蜡烷/C30藿烷比值为0.05~0.41之间,指示处于强还原性沉积环境,并且烃源岩沉积时水体的盐度较低以及可能存在水体盐度分层;Pr/nC17、Ph/nC18关系表明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1型,C27-C28-C29甾烷的相互关系反映有机质来源应为低等水生生物和陆生高等植物的混合来源;Ts/Tm比值为0.45~1.82,C31αβ22S/(22S+22R)比值为0.41~0.62,表明烃源岩处于低成熟-成熟演化阶段,并且具有义县组中、下部烃源岩成熟度较义县组上部高的特点.综合认为秀水盆地早白垩世义县组烃源岩形成于水体盐度较低的还原-强还原环境,有机质来源为混合来源,有利于有机质的富集,义县组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