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68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224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Additives for Slurry Shields in Highly Permeable Ground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ummary. For tunneling projects in saturated soils tunnel boring machines (TBMs) with slurry shields are widely used. However, in coarse, highly permeable soils the suspension penetrates the ground and the required support pressure cannot be built up. For the Zimmerberg Base Tunnel near Zurich permeabilities much greater than 10−3 m/s were expected. This value is usually considered as the critical limit for the applicability of slurry shields. Therefore it was aimed to find additives for the bentonite suspension which would allow it to attain a higher suspension pressure. For these investigations an apparatus has been developed. It allows the maximum attainable support pressure for a given suspension and a ground to be determined. It reflects the real situation, produces reproducible results and is insensitive to the inevitable variation of individual parameters. In the tests the additives polymer, sand and vermiculite were studied and their effects on the attainable maximum suspension pressure investigated. For the best combination, i.e. with a well defined proportion of the individual components, suspension pressures could be attained which were about 10 to 20 times higher than those with an ordinary bentonite suspension. Successful excavation of the Zimmerberg Base Tunnel proved the validity of the laboratory tests containing 200 kg bentonite per m3 water.  相似文献   
72.
魏臣 《探矿工程》2007,34(10):29-31
针对依兰煤田钻探施工中出现的钻孔缩径挤夹钻具事故,提出产生事故的根本原因不是因岩层本身膨胀所致,而是由于某种岩层裂隙发育,渗透性良好,吸水性强,使钻孔孔壁泥皮迅速增厚所致,并提出预防事故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3.
通过地方病高发区成井用胶质水泥浆的试验研究,以普通水泥和膨润土为基本材料,同时添加改善材料性能的外加剂,研制了一种用于高砷、高氟、高矿化度地区水井成井的止水材料,具有流动性好、抗渗性高、不收缩、完全无毒、价格低廉等特点,特别是其高抗渗性和不收缩性非常适合地方病区成井时隔离劣质含水层,保证优质含水层与劣质含水层互不串通、不渗漏、不污染。  相似文献   
74.
环境矿物、SAP、化学固沙浆材综合治理荒漠初探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介绍了水玻璃-乙酸乙酯、植物栲胶化学固沙浆材在柱撑蒙脱石、缺铝型沸石的制备方法及性能,并将柱撑蒙脱石、缺铝型沸石、SAP、生根素等以一定的配比和方式复合在一起,制备成具有保水、保肥、保墒等多项功能的“复合富水营养包”,实验室初步证明,在无水、无肥、昼夜温差较大,不采取任何植保措施的情况下,营养包可使树苗在沙土中度过3个月的成活期。根据两种固沙浆材的特性及营养包的功能,提出一种新的治理沙漠的设想;用化学固沙浆材料在较大范围内固定流沙,为树木生长创造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然后用营养包保活单株树木,当大量树木构成规模林带、林地后,即可实现地下保水、地表固沙、地上成林三维结合的立体综合治荒目标。  相似文献   
75.
江祖成  胡斌 《岩矿测试》2000,19(2):122-128
评述了电热蒸发电感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分析(ETV-ICP-AES)联用技术的新近进展及其在痕稀土元素检测中的应用。从原理、分析性能、方法及应用诸方面对以聚四氟乙烯(PTFE)悬本为化学改进剂的氟化辅助电热蒸发(FETV)-ICP-AES新技术作了全面的介绍,引用参考文献28篇。  相似文献   
76.
刘汉东  刘国珍 《地球科学》2000,25(5):532-535
提出了悬浮液进样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环境样品中痕量铅的分析方法.讨论了悬浮颗粒粒径、悬浮液浓度、悬浮稳定剂、基体改进剂等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样品粒径 < 38μm, 以0.2g/L的Triton - 100为悬浮剂, 3g/L的(NH4)2HPO4为基体改进剂, 电磁搅拌进样可简便快速地测定地质样品中的痕量铅, 方法的检出限为0.10ng/g, 精密度为3.31% (n =10).43GSD标样测定结果与推荐值一致   相似文献   
77.
李昀  张子新 《岩土力学》2006,27(Z1):464-468
泥水平衡盾构开挖时,泥浆与开挖面上的土体会形成一层不透水的泥膜,以便泥浆压力有效地作用在开挖面上。但由于刀盘的不断切削,泥膜并不能完全地阻止泥浆对前方土体的渗透,特别是在渗透性较大的砂性土体,或在特殊地质条件下出现泥浆与土体性质不匹配的时候。这种渗透将会减小泥浆对开挖面的支撑作用,过剩泥浆压力将以渗透力的形式作用于开挖面土体。为了定量考虑渗透对开挖面稳定性的削弱,提出了针对泥水平衡盾构开挖面稳定性的泥浆渗透模型。结合极限平衡法的村山公式,考虑泥水的渗透区域与滑动面之间的几何关系对泥水压力进行折减,得到了泥浆渗透模型的开挖面稳定性安全系数,并采用此渗透模型探讨了泥浆渗透对开挖面稳定性的影响。通过与工程算例对比分析表明,实际工程中所需的泥浆压力明显大于“薄膜模型”的计算结果。因此,采用渗透模型进行开挖面稳定性分析是合理、有效的。  相似文献   
78.
真空预压淤泥搅拌墙气密性试验分析与应用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胡利文  王永平 《岩土力学》2005,26(3):427-431
通过淤泥搅拌桩墙的抗渗试验、工艺试验和现场试验,从土-水特性关系分析了真空预压期淤泥搅拌桩墙的抗渗时效性、抗渗能力及墙体的抗渗厚度,得出了淤泥搅拌墙在大面积真空预压工程中的共用密封墙桩帽技术及长短桩墙相结合等应用技术,可有效地解决共用密封墙的沉陷开裂和周边密封墙气密性的持久有效性问题。通过对广州南沙港区陆域吹填地基84×104 m2真空预压软基处理工程的应用,从预压期孔隙水压力、水位及真空度分布与变化情况,分析了密封墙气密性及真空预压的加固效果,分析表明:真空预压处理软土地基时,采用优化不透水淤泥搅拌墙方案进行密封处理是可行的。在85 kPa膜下真空度的情况下,1 m厚渗透系数小于10-6 cm/s的淤泥搅拌墙满足气密性的持久性要求。  相似文献   
79.
李效生 《安徽地质》2015,(2):129-131
在厚第四纪地层中进行勘探施工,最常见且最难以处理的孔内事故钻具下钻受阻,导致经常出现岔孔等孔内事故,对钻探施工影响很大。本文运用现代钻探理论,结合现场事故处理经验等资料,分析论证了在钻进和停钻时地层、泥浆和钻具等因素对钻孔孔径的影响,并对此问题的处理了探讨。  相似文献   
80.
高压油气井由于存在高压地层,在整个钻井工程中都引起了高度重视。有些高压油气井可能还存在低压易漏层。在固井候凝过程中,水泥浆会产生失重,进而降低了井筒内的液柱压力,如果液柱压力低于失重井段的地层压力,地层流体将会向环空侵入,造成窜槽,甚至会引发井控事故;如果液柱压力高于地层(破裂)压力将引起地层漏失,进而污染油气层,造成水泥浆低返。因此,处理好固井过程中井筒内动态压力和地层压力的关系以及制定相关的应急措施是高压油气井固井成败的关键。分析了水泥浆失重对高压油气井固井质量的影响因素,提出了高压油气井油气水侵的预防措施和固井中相关风险的应急措施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