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76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184篇
海洋学   45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63篇
  2024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71.
Effluents from brown coal mines are frequently rich in iron, the water being red-brown in colour and turbid. For several years a fish farm in the Lusatia (Brandenburg, Germany) has used such mine effluents for rearing rainbow trout. The total iron content of this water varies between 5 and 10 mg/l with pH ranging from 6.7 to 7.4. Water turbidity is high with a transparency of 10 to 40 cm at the most due to the substantial ferric hydroxide concentrations. Until 1989 trout have been reared in net cages within concrete settling basins destined for settling the ferric hydroxide mud. The cages were stocked with fingerlings in autumn, reaching portion size in the spring of the following year. Specific growth rate was 0.98% per day, comparable to that of trout in another farm unpolluted by iron but stocked at higher densit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fingerling rainbow trout may live in water containing more than 5 mg/l total iron but in the absence of Fe2+. These concentrations of water-borne iron seem to have only a limited detrimental effect on fish growth and feed conversion and do not prevent trout culture in principle.  相似文献   
72.
贡伟亮  赵伟 《矿物学报》1993,13(2):104-108
作者进行了稀土铌钛氢氧化物共沉淀实验,对共沉淀物及其高温灼烧产物进行了XRD、IR、DTA和Raman研究,结合前人高温高压实验结果以及野外地质事实,提出了热液体系复杂氧化物矿物易解石和黑稀金矿的络合物高温水解、氢氧化物共沉淀、脱水去羟、聚合成核和结晶的成因模式。  相似文献   
73.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ntle source region of sodium lamprophyres and petrogenetic tectonic setting in northeastern Hunan,China~~  相似文献   
74.
以尿素分解产生的NH3为沉淀剂,通过分阶段控制温度直接在水热反应釜均匀沉淀薄片状氢氧化镁。电镜扫描示粒子呈棱形形状,粒度分布均匀、晶形好、纯度高。  相似文献   
75.
应用钠离子选择性电极和Ag-AgCl电极组成可逆电池,通过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应用Debye H櫣ckel极限公式,计算了不同温度下NaCl在1,2-丙二醇非水溶剂中的活度系数,并根据电解质溶液的溶剂化理论对NaCl的活度系数的某些变化规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6.
利用盐湖卤水制取氢氧化镁的技术探索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盐湖中蕴藏有丰富的有色金属资源,在开发过程中.对镁资源的利用不够.造成资源浪费。探索生产氢氧化镁产品的可行性工艺.合理开发盐湖镁资源.实现盐湖资源的综合利用,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7.
高纯氢氧化镁及其水热处理技术评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比较分析了高纯氢氧化镁制备的方法,水热改性对其组织结构的影响及产品的应用及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78.
利用从油藏中分离的芽孢杆菌HBS4在兼性厌氧情况下作用于剧毒物质亚硒酸钠,36 h后1~11mM的样品中均出现了大量红色颗粒沉淀物.生物显微镜观察发现,在很多细菌内部出现一颗到多颗红色的圆形颗粒,排列方式有单链、双链、弧线和无规则排列,并且在细胞周围释放有游离态的红色颗粒.XPS测试红色沉淀物发现四价硒全部还原为零价硒.实验还发现添加葡萄糖对单质硒的产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9.
苏北榴辉岩中金红石矿床的形成机制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钛的迁移形式和条件的研讨,结合苏北地区的地质背景、有关矿物流体包裹体的化学成分、榴辉岩中有关矿物的化学成分、金红石的赋存状态、含金红石榴辉岩主要矿物组合等情况,认为该类金红石矿床的形成机制可描述为:华北、扬子两大板块碰撞、俯冲,将苏北地区地壳浅部的基性岩等带入上地幔的高温、高压、强还原富氢环境,岩石中部分钛呈氢化物活化。此后,由于地壳运动,榴辉岩折返、抬升,地幔深部的钛氢化物与岩石中活化的钛氢化物随榴辉岩一同迁移至地壳浅部,由于氧逸度大增,压力、温度大降,还原性气体逃逸、氧化,逐渐演化为相对氧化性的环境,钛氢化物被氧化成金红石、沉淀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80.
在贵州水银洞卡林型金矿床原生富矿石的一条含砷黄铁矿细脉中发现有100余粒次显微-显微自然金颗粒(0.1~6μm),并具有清晰的显微岩相学结构。提出了该类型金矿次显微-显微可见自然金颗粒的形成过程可能与含Au热液-岩石相互作用过程中含Fe碳酸盐矿物溶解释放Fe的大量硫化物化而导致热液中Au的过饱和有关,含Fe碳酸盐赋矿围岩是形成高品位大型卡林型金矿床最重要的控制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