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3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213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50篇
地球物理   117篇
地质学   557篇
海洋学   124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7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51.
采用Ba型、H型和Cs型三步阳离子交换树脂法,对海洋沉积物中孔隙水的氯进行了分离和提纯。氯的回收率达99.6%,能满足氯同位素质谱测定的需要。氯同位素的测量采用基于Cs2Cl^+离子的高精度正热电离质谱法,对ISL354NaCI标准物质的多次测量结果为”CI/”CI=0.319130±0.000029,对一个南海海底沉积物中孔隙水的多次测量结果为^37CI/^35CI=0.319144±0.000043,表明此方法的稳定性好,测量精度高,可用于海洋沉积物中孔隙水的氯同位素示踪研究  相似文献   
852.
设-5,0,6℃三种温度,测定其对南极冰藻Chlorophyceae L-4细胞膜相对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的冰冻状态,Chlorophyceae L-4的质膜可以维持相对的稳定性,从而可以维持细胞膜的正常功能和细胞内环境的稳定。X-射线微区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对细胞质内的主要无机离子Ca2 ,Na ,K 和Cl-含量影响不同,无机离子在Chlorophyceae L-4的低温生存中发挥一定的作用。Ca2 在Chlorophyceae L-4细胞中同Ca2 在高等植物中的作用一样,在Chlorophyceae L-4的抗冷生理中发挥第二信使的功能。Chlorophyceae L-4在-6℃条件下,Ca2 的含量在短时间内(6~12 h)迅速增加,此后,Ca2 迅速回到正常水平。因此,维持Ca2 的含量的稳态和活跃的Ca2 转运系统,对南极冰藻的低温生存是有利的。在低温下,维持细胞质中K 的含量稳定,以及Na ,Cl-等的平衡,对南极冰藻的低温生存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53.
云南元谋超基性岩群中 ,朱布及黑泥坡以辉石橄榄岩为主 ,黑泥坡岩群中还有部分纯橄榄岩 ;白泥湾白铜厂为含镍蛇纹菱镁片岩。朱布、黑泥坡开发镁橄榄石砂、镁橄榄石砖与白铜厂开发水溶性农肥并副产菱镁矿均具良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854.
王兆云  程克明 《沉积学报》2000,18(4):600-605
碳酸盐沉积物特殊的成岩机理和过程决定了有机质的复杂赋存状态,在碳酸盐岩中,除分散有机质外,还存在包裹体有机质。在包裹体有机质的提取过程中,当用6%(质量分数)的盐酸酸解碳酸盐矿物时,又将包裹体中的一部分有机质分离出(部分呈悬浮状态),本文定义为酸溶有机质I。对这三部分可溶有机质的含量、红外光谱、GC、GC-MS等分析表明它们的特征是不同的,并且分散有机质和包裹有机质在不同演化阶段对成烃的贡献不同。这为评价碳酸盐岩生烃潜力以及研究碳酸盐岩生烃机制和过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55.
我国河水主要离子组成与区域自然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张利田  陈静生 《地理科学》2000,20(3):236-240
对我国四大水系-长江、黄河、松花江和珠江5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河水中主要离子含量流域降水量、区域地质岩性等自然条件进行了统计研究。研究表明:区域地质岩性对河水离子含量和组成有显著影响;河水离子总量与相应区域的降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56.
长江水质地球化学   总被引:41,自引:2,他引:39  
文章在对1958—1990年期间长江水系191个站点水质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长江主要离子的地球化学。结果表明,长江水系各地河水总溶解性固体(TDS)含量的差别达一个数量级(49·7~518·1mg/L),TDS的平均值为205·9mg/L,是全球河流均值的3倍。相比之下,河水TDS含量的季节性变化并不大,尽管河水流量的季节变化很大。长江的主要离子化学主要受岩石风化作用,尤其是碳酸盐矿物的溶解作用所控制。长江中上游的川贵地区酸雨严重。酸雨作用于当地广泛分布的石灰岩和富含碳酸盐的三叠纪砂页岩,导致近半个世纪来长江水质的酸化趋势,使大部分河段SO24-和Ca2+含量增高,总硬度与总碱度的比值增高。  相似文献   
857.
A 6-m ice core was recovered in 2004 from the Naimona'Nyi Glacier, the middle Himalayas.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EOF) analysis on the major ion reveals that EOF1 represents the variations of majority of ions which may be originated from crustal aerosols. Comparing the calcium concentrations from the Naimona'Nyi with these from Dasuopu, East Rongbuk and Guliya ice cores, it is observed that calcium, a good indicator of the input of crustal aerosol in snow, concentrates mostly in the Guliya ice core located on the northern Tibetan Plateau, and gradually decreases from west to east in the Himalayas.  相似文献   
858.
文章对西宁第四纪黄土-古土壤序列L9以来的黄土和古土壤层进行了土壤化学分析,揭示出剖面中含有大量的可溶盐。古土壤层中的可溶盐含量远高于黄土层,且二者所含可溶盐类型的相对比例存在明显差异。黄土层中Na2CO3和NaHCO3的相对比例较高,表现出更多的碱化特性,而古土壤中含有较多的NaCl和Na2SO4,表现出更多的盐化特性。从剖面所处的地貌-水文条件及土壤微形态特征来看,这些可溶盐主要来自大气降尘。研究揭示,约900ka以来,该区周边地区一直存在较多的干盐湖,是形成粉尘物质的重要源区之一,且间冰期粉尘比冰期粉尘可溶盐含量高得多。这些粉尘中含有较多的、包括对气候有影响的硫酸盐在内的可溶盐类。  相似文献   
859.
Seventy-six samples of formation waters were collected from oil wells producing from the Aux Vases or Cypress Formations in the Illinois Basin. Forty core samples of the reservoir rocks were also collected from the two formations. Analyses of the samples indicated that the total dissolved solids content (TDS) of the waters ranged from 43,300 to 151,400 mg/L, far exceeding the 35,400 mg/L of TDS found in typical seawater. Cl-Br relations suggested that high salinities in the Aux Vases and Cypress formation waters resulted from the evaporation of original seawater and subsequent mixing of the evaporated seawater with concentrated halite solutions. Mixing with the halite solutions increased Na and Cl concentrations and diluted the concentration of other ions in the formation waters. The elemental concentrations were influenced further by diagenetic reactions with silicate and carbonate minerals. Diagenetic signatures revealed by fluid chemistry and rock mineralogy delineated the water-rock interactions that took place in the Aux Vases and Cypress sandstones. Dissolution of K-feldspar released K into the solution, leading to the formation of authigenic illite and mixed-layered illite/smectite. Some Mg was removed from the solution by the formation of authigenic chlorite and dolomite. Dolomitization, calcite recrystallization, and contribution from clay minerals raised Sr levels significantly in the formation waters. The trend of increasing TDS of the saline formation waters with depth can be explained with density stratification. But, it is difficult to explain the combination of the increasing TDS and increasing Ca/Na ratio with depth without invoking the controversial 'ion filtration' mechanism.  相似文献   
860.
包万友  范晓 《海洋学报》1999,21(3):141-144
褐藻胶是一种多糖,为线性长链聚合物,呈大分子网状结构体,其基本单元是甘露糖醛酸共聚块(M-块)和古罗糖醛酸共聚块(G-块)及M者交替共聚块(MG-块),褐藻多糖是细胞壁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具有良好的胶体化学性能,如悬浮、乳化、增稠、絮凝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等行业.本文应用汞膜电极反向极谱法以Ph+2等离子为例,研究和探讨了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对褐藻胶结构的穿透性,为试制以褐藻多糖为一定组分的新型植物生长化控营养素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