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9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159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498篇
海洋学   135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4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本文描述了采自藏东贡觉—江达地区上三叠统波里拉组(T_3b)和川西白玉地区上三叠统下逆松多组碳酸盐岩段(T_3~x~2)的牙形刺 Epigondolella postera 组合,成员包括 Epigondolella postera,E.sp.,Neogondolellanavicula。含上述牙形刺化石的地层时代为中诺利期。  相似文献   
92.
以赣南红壤崩岗侵蚀区野外调研孢粉资料为基础,分析了8个表土样品。结果发现:赣南红壤崩岗侵蚀区表土样品孢粉种属类型丰富,共鉴定出131种,统计有效孢粉2 694粒;表土孢粉组合为乔木、灌木、草本、蕨类和苔藓植物,其中乔木和蕨类植物的孢粉占优势,平均分别为48.49%和37.10%,灌木和草本花粉含量较低,平均为3.00%和8.43%。乔木植物中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平均浓度为28.0%,蕨类植物中里白厥(Hicriopterisglauca)平均浓度为26.09%,均具有超代表性;植物花粉亚热带特征明显;不同母岩崩岗侵蚀区优势科属种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孢粉组合反映出马尾松、里白蕨对红壤崩岗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和代表性。该研究为今后在这一地区开展第四纪古植被、古气候和古环境等研究提供参考性依据,同时也为南方崩岗治理筛选先锋植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3.
为了对洞错混杂带进行深入研究,通过遥感图像解译将其分为玄武岩岩片带、蛇绿混杂岩带和蛇绿岩带3个次级构造带,这3个次级构造带在平面上近平行延伸,向东、西方向收敛,在剖面上呈叠瓦式向南逆冲.实地检查证明,遥感解译结果符合实际情况,各带内岩块的物质组成、几何结构大不相同,中部的蛇绿混杂岩带是洞错混杂带的主带.  相似文献   
94.
鄂尔多斯盆地中三叠统与上三叠统地层界线讨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邓秀芹 《地质学报》2009,83(8):1089-1096
针对延长组地层划分的争议,开展了延长组孢粉组合、岩石学特征、湖盆演化规律等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长8-长10地层与长1-长7地层差异显著。其中,长8-长10油层组沉积期,地势平坦,河流、三角洲和滨浅湖沉积发育,岩石成分成熟度低,孢粉组合中蕨类植物孢子占优势,中三叠世的重要分子Punctatisporites、Verrucosisporites含量较高;长7油层组沉积期深湖范围宽广,盆地西南、西部地区长7砂岩中石英含量明显提高,岩石类型发生较大的改变,西缘和西南缘沉积体系也由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体系演化成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该段地层孢子花粉含量相近,以具有晚三叠世色彩的Duplexisporites大量出现为特征。此外,在盆地西部、西南及湖盆中部地区,长7底部稳定分布的一套凝灰岩薄层,记录了同期的火山、岩浆活动等地质事件,为早印支运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因此长7与长8之间地层界线为中三叠统与上三叠统界线。  相似文献   
95.
准噶尔盆地天然气成藏体系和成藏过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准噶尔盆地目前已发现的天然气以中—小型的中浅层晚期次生气藏为主。研究表明,以区域盖层上三叠统白碱滩组泥岩为界可划分为下部近源原生天然气成藏体系和上部远源次生天然气成藏体系,前者一般具有异常高压的特征,后者则具有正常的压力系统。通过对盆地东部地区、腹部地区、西北缘地区、莫索湾凸起天然气成藏过程的解剖获得了比较一致的认识,即上部次生天然气是在下部原生天然气的改造和调整的基础上形成的,下部天然气成藏体系的原生大—中型天然气藏是未来准噶尔盆地天然气的勘探方向。值得注意的是南缘冲断带的上部成藏体系既有源自侏罗系煤系烃源岩的原生天然气聚集,又伴随有次生天然气藏的形成。  相似文献   
96.
福建政和地区"稻香组"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揭育金 《福建地质》2004,23(3):124-130
在野外实际调研成果并结合前人资料的基础上,从岩石组合、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组合特征等方面分析,认为原“稻香组”建组剖面(政和稻香-高堀剖面),可划分为三套分属不同时代的岩性组合,且将稻香组的定义重新修订。其下部为细砂岩、粉砂岩、硅质岩、泥岩组合,时代暂置晚古生代。三套岩石组合间为构造拼接关系,其性质为逆冲推覆.运动方向由南东向北西,推测逆冲推覆事件发生在晚侏罗世。  相似文献   
97.
正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大陆形成最早、演化历史最长的一个沉积盆地,也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矿产地。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清洁能源的需求,加大了对该盆地的砂岩型铀矿的找矿工作,但长期以来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铀矿目的层白垩系志丹群的古生物化石、古环境研究相当缺乏,而对于白垩纪孢粉研究更为少见,仅在1988~1992年有过几例孢粉研究(张子福,1988,1989,1992),  相似文献   
98.
官伟  徐怀民  李涵  程磊  马永辉 《现代地质》2019,33(2):401-411
永1井区位于准噶尔盆地腹部昌吉凹陷,中晚侏罗世受燕山运动的影响在盆地腹部形成车莫隆起带,使得下伏西山窑组地层受到超覆、削蚀,形成了一系列岩性、地层及复合油气藏。在油气运聚成藏过程中不整合体的结构发挥了重要作用,故对不整合结构进行了三级层次划分:一级为盖层和不整合体层;二级将不整合体层分为上覆层、不整合层及下伏层;三级是成藏要素级,包括运聚层、隔挡层、风化黏土层和风化淋滤带。借助测井资料,运用岩性、物性、岩石学特征等分析不整合体纵向结构,研究区不整合体三级结构发育完整。地震资料结合测井资料,通过自然伽马反演明确不整合体结构层中运聚层和隔挡层的展布。风化淋滤带厚度自高部位向凹陷方向逐渐减薄,风化黏土层反之,二者具有较好的负相关性。不整合体的结构控制了本区最重要的两类储盖组合,分别是不整合体上覆层-不整合体盖层的储盖组合及不整合体下伏层-风化黏土层的储盖组合。  相似文献   
99.
100.
雷州半岛湛江组红树孢粉组合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开发  张玉兰 《海洋学报》1998,20(4):141-144
雷州半岛的第四纪沉积,为早更新世的湛江组、中更新世的北海组、晚更新世的湖光岩组,该区以湛江组沉积厚度最大且典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