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4篇
  免费   295篇
  国内免费   665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205篇
地球物理   267篇
地质学   1431篇
海洋学   39篇
综合类   77篇
自然地理   21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79年   4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利用GPS大地测量数据,借助最小二乘配置方法构建位移与应变间的偏导关系,探讨了鄂尔多斯地块西南缘地震空区近10年尺度地壳运动速度场、应变场的动态演化特征,分析了研究区域较少发生地震的成因。结果表明:地壳物质流在阿拉善地块、鄂尔多斯地块与西秦岭构造区的复杂地质构造交汇处,地壳内部物质流加速东移,板块间应力积累特征不显著;六盘山断裂、陇县—宝鸡断裂带以西,显示了EW向或NE向的压应变,而沿断裂走向则以拉应变为主,表明西侧地壳物质沿鄂尔多斯地块西南缘东迁顺时针旋转的运动状态;在岐山至扶风一带,出现了面膨胀的特征,释放了地壳内部的压应力,但构造内部运动并无闭锁现象出现,这可能降低了研究区域地震孕育与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992.
基于1961-2008年天山区域24站云量的逐日资料,使用相关和M原K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中国天山区域云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1)春季、秋季和冬季,伊犁河谷以北总云量最多,夏季则在中天山和东天山的部分区域最多,低云量在夏季占总云量的比重最大;(2)区域平均总云量在春季和秋季呈减少趋势;低云量在各季节均呈增加趋势,尤其在冬季和夏季;(3)总云量的年代际变化不明显,而低云量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都处在高值期。(4)低云量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均在20世纪90年代,而冬季在2000年左右发生了由少到多的气候突变;总云量未发生明显的气候突变。(5)总云量和低云量均和同期降水有较好的相关性。春季低云量和夏季降水,相关系数可达0.52。  相似文献   
993.
陈栋 《四川气象》2011,(3):13-22
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之上,利用2004年9月1~6日川东地区暴雨过程的观测资料,从大尺度环流、水汽输送和温度平流,并利用湿位涡的垂直和水平分量(Pm1和Pm2)以及相当位温诊断分析并验证川东暴雨发生的"鞍"型大尺度环流背景特征以及西南涡发展的物理过程,其结果表明如下:(1)在此次暴雨发生期间,仍存在显著"鞍"型大尺度环流配置;(2)在"鞍"型场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强西南气流绕流高原东侧直接进入四川盆地,而弱西南气流则绕流云贵高原输送进入四川盆地东部,受地形的阻挡和西伸的西太平洋副高的作用在四川盆地东部形成向北的急流辐合带,同时,由于两支气流输送着大量的水汽,暖湿空气在川东地区形成高温高湿的辐合区;(3)在"鞍"型场作用下,盆地上空的低层不断聚集季风气流输送的大量暖湿空气,而在高层有两股冷干空气侵入,从而导致了盆地内低涡系统强烈发展,由湿位涡的诊断表明了在暴雨发生期间,在四川盆地北部上空的高层不断有干空气入侵,引起了垂直对流不稳定,即Pm1〈0,并向盆地东北部发展,从而使此区域气旋性涡度不断加强,即低涡强烈发展;并且,在盆地上空低层暖湿空气相当位温的水平梯度对于西南低涡的发展和暴雨的发生同样起了重要作用,正的Pm2中心与暴雨发生区域有很好的一致性,这表明暴雨往往发生在高温高湿的强垂直不稳定区域;(4)"鞍"型场大尺度环流背景、孟加拉湾及南海水汽输送辐合、川北冷空气侵入,西南低涡发展是川东暴雨发生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994.
2011年夏季西南涡加密观测科学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总结了四川省2011年西南涡加密观测科学试验,包括在2010年试验基础上,2011年科学试验的基本特点、总体目标、具体方案等,并且,重点阐述了这次西南涡加密观测科学试验的主要成果及其业务应用,尤其是对改进数值天气预报业务能力的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995.
塔里木盆地新疆喀什以西部分是西南天山和帕米尔两大对冲构造系统的会聚带,关于两者变形前缘和分界的确切位置存在不同认识.在乌恰县以南的玛依卡克盆地南缘,清晰可见属于帕米尔构造带、向N或NNE逆冲的帕米尔前缘逆冲推覆体(PFT).最近野外调查在盆地北部发现了西南天山前缘的最新变形带:向南逆冲的乌拉根背斜南翼断层.断层总体近E...  相似文献   
996.
西天山查岗诺尔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8  
查岗诺尔铁矿区位于西天山伊犁地块东北缘博罗科努山系的主脊线上,属中天山北缘活动陆缘带.该矿区位于破火山口的西北缘,矿体产状受火山穹窿构造的制约.赋矿围岩为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安山岩及安山质火山碎屑岩.该矿床的成矿期可划分为矿浆期和热液期,隐爆作用伴随成矿全过程.矿浆成矿期形成了浮渣状、斑点状、致密块状、贯入角砾岩状和阴...  相似文献   
997.
肯登高尔是新疆西天山备受关注的一处铜钼矿,它处于博罗霍洛古生代岛弧带.矿体呈板状、不规则脉状和透镜状产在晚石炭世花岗闪长岩与上石炭统碳酸盐岩外接触带矽卡岩中,矿石中金属矿物以黄铜矿、辉钼矿为主,脉石矿物以透辉石、钙铁榴石为主;硫化物矿物呈自形晶或他形结构,网脉状、浸染状分布于矽卡岩中.内生成矿作用明显经历了矽卡岩和石英...  相似文献   
998.
����ɽ����ǿ��Ӧ�����������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ε???-????????????????1955??????????6????????????????????????????仯,?о????????????????????????á??о?????????????-????????????????????????????????????????????????????????????????????????????????????????????Σ?????  相似文献   
999.
西南天山乌拉根铅锌矿床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乌拉根铅锌矿床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的喀什凹陷中,含矿岩石为一套中-新生代砂砾岩,矿区伴随铅锌矿化普遍产出大量油气残留物、干沥青等有机质。文章通过有机碳、硫、氯仿沥青"A"及其族组成和饱和烃气相色谱分析等有机地球化学方法,对乌拉根铅锌矿的有机质进行测试分析,进而探讨了有机质在铅锌矿床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测试结果显示,乌拉根矿区铅锌的有机碳、硫含量均较高,表明其铅锌的成矿作用与油气的还原作用关系密切,铅锌等成矿元素是在还原状态下沉淀富集的。矿区有机质的氯仿沥青"A"变化不大(0·004%~0·025%)。A的族组分中,总烃平均为46·22%,"非烃+沥青质"平均为53·77%,饱和烃/芳香烃平均为9·59,具I型有机母质特征。饱和烃气相色谱参数特征分析显示,有机质以海相为主,母质来源以藻类为主。矿区样品中,Pr/Ph为0·41~1·84,平均为1·04,说明有机质是处在还原环境中的;OEP为0·75~1·07,平均为0·92,显示了有机质高成熟的特征;CPI为1·03~1·30,平均为1·16,指示热演化程度较高。综合野外证据和测试结果,表明油气活动参与了乌拉根铅锌矿床的成矿作用,油气还原是成矿金属元素富集沉淀成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00.
新疆东天山东戈壁钼矿床是迄今为止在我国东天山找到的最大规模的钼矿床,钼矿资源量超过5×105 t。该矿床赋存于花岗斑岩外接触带中,矿石矿物以辉钼矿、黄铁矿为主,围岩蚀变以硅化、钾化、黄铁矿化、电气石化、碳酸盐化和萤石化为特征。其成矿作用可以划分为成矿期和成矿期后两个阶段,成矿温度为140℃~380℃,盐度为0.88~21.33 wt%NaCl,成矿深度为1.76~2.87 km,指示东戈壁钼矿为中低温、中低盐度的浅成矿床。对主要钼矿体8件辉钼矿样品进行Re-Os同位素分析获得的等时线年龄为234.3±1.6 Ma,表明该矿床的成矿时代为印支期。东戈壁钼矿床形成时代的厘定对于提高该矿床的理论研究水平和指导该区隐伏金属矿床的找矿勘查工作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