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75篇
  免费   1041篇
  国内免费   1812篇
测绘学   62篇
大气科学   322篇
地球物理   470篇
地质学   6330篇
海洋学   575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89篇
自然地理   1778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266篇
  2021年   317篇
  2020年   331篇
  2019年   362篇
  2018年   236篇
  2017年   370篇
  2016年   322篇
  2015年   338篇
  2014年   479篇
  2013年   376篇
  2012年   546篇
  2011年   519篇
  2010年   387篇
  2009年   397篇
  2008年   422篇
  2007年   470篇
  2006年   415篇
  2005年   385篇
  2004年   307篇
  2003年   306篇
  2002年   252篇
  2001年   235篇
  2000年   193篇
  1999年   236篇
  1998年   170篇
  1997年   189篇
  1996年   143篇
  1995年   117篇
  1994年   120篇
  1993年   108篇
  1992年   132篇
  1991年   72篇
  1990年   87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91.
山西省太谷县地质灾害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太谷县地质构造条件复杂,地质灾害破坏严重,随着地区的经济发展,其城镇建设与地质灾害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调查显示,太谷县发育地质灾害92处,区内地裂缝占灾害点总数46.7%,主要发育于平原区;不稳定斜坡占灾害点总数32.6%,滑坡占灾害点总数12.0%,且80%为土质滑坡;泥石流以沟谷型为主,占灾害点总数5.4%;崩塌占灾害点总数3.3%。论文研究了区内地质灾害的基本发育特征及其诱发因素。依据地质灾害防治评估划分原则,对不同类型地质灾害按轻、重、缓、急进行分期防治,对重要地质灾害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工程措施治理。结合地质灾害调查分析,提出了建立群测群防网络、因地制宜、因灾设防等防治对策,为增加防灾减灾效益、环境效益及经济效益提供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92.
江西省永平铜矿西部排土场极限堆载高度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内外对排土场极限堆载高度的理论计算缺乏研究,目前尚无成熟的统一理论计算方法。文章结合永平铜矿西部排土场的工程实例,在进行边坡工程地质条件勘察与排土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排土场进行了分层堆载数值模拟计算。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得到位移、塑性区与安全系数随堆载高度的变化规律,并确定了该排土场的极限堆载高度。  相似文献   
93.
区域性地质灾害危害程度等级尚无比较科学的划分方法。通过福建省区域地质灾害危害程度等级划分的探讨,采用单位面积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死亡数、财产损失值作为“地质灾害模数”,对区域地质灾害危害程度等级进行划分,判别不同区域地质灾害严重程度,为区域地质灾害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4.
广东省五华县地质灾害形成特征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五华县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有滑坡、崩塌、地面塌陷、水土流失等。其中以滑坡、崩塌为主,多分布在东南、南部花岗岩区、北部花岗岩风化土区等广大中低山及丘陵区,具有点多面广,灾害点个体规模小,稳定性差,活动频繁,地质灾害发育呈明显的地域性与季节性分布等特点。五华县地质灾害的形成与发生是多种致灾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地层岩性是其形成的内在要素,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地质灾害的发育程度与类型;地形地貌与植被是地质灾害形成的外在条件,它制约着崩、滑、塌等致灾地质作用的形成;大气降雨是地质灾害形成与发生的激发因素,决定着地质灾害发生的速度和时间;人类工程活动是影响地质灾害形成与发生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应采用避让、预防、监测及治理措施,做到避让与治理结合,以群测群防为基本手段,点状灾害以工程治理与生物防治为主;面状灾害以生物防治为主;采用点、面结合综合治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95.
黑龙江省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产生了诸多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这些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可分为资源毁损、地质灾害、环境污染3大类。又可细分为土地资源压占、植被资源破坏、地下水位下降、风景景观和地质遗迹破坏、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泥石流、煤层自燃、煤矸石自燃、水土侵蚀、土地沙化、盐碱化、草原退化、水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等种类。这些矿山环境问题给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危害。论文阐述了主要矿山环境问题及其危害,并提出了有关防治对策建议,以促进黑龙江省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的进步。  相似文献   
96.
余成伟  刘星 《云南地质》2008,27(4):509-513
隧道断层(F2)为张性正断层,破坏原岩中较为对称的应力平衡,加之带内岩石破碎,节理裂隙发育,使得断层更加容易坍塌和涌水。建议采用稳定掌子面法和专门支护保证硐室稳定。  相似文献   
97.
殷先明 《甘肃地质》2008,(3):1-5,35
本文讨论了甘肃北山地区印支燕山期花岗岩的空间分布与构造,矿化集中区的耦合关系;与印支燕山期花岗岩活动有成因关系的几个典型矿床;印支燕山期作用强度、构造环境、矿源层和矿化集中区。  相似文献   
98.
江西长江河道演变及其对水患灾害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江西长江河道的演变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基本查清了近代江西长江河道的发展演变历程。自清代以来未发生重大的变迁事件,但其也处于不断演变中,其演变主要表现在河道的冲淤作用,即岸线的冲刷侧蚀后退和边滩的淤胀,江心洲、心滩、浅滩的增生淤胀、消亡和移动,河道的淤塞等。为研究洪涝灾害成生背景、致灾作用,以及防灾治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
经从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等方面对燕山期太山庙花岗岩体详细研究,认为该岩体侵入为一重要构造热事件,控制着区内多个多金属矿床的形成与规模。本文着重探讨和阐述太山庙花岗岩体特征及其对周边矿床的控矿关系。  相似文献   
100.
在福建省闽侯县鹅宅-南园村层型剖面所划分的南园组被证实为早白垩世石帽山群后,原鹅宅-南园村割面已失去层型剖面的意义.通过125万周宁县幅、福州市幅、莆田市幅、泉州市幅的区域地质调查和系统研究,在福建省仙游县园庄建立了南园组的新层型剖面,重新厘定了南园组的地层层序和岩石组合,根据地层叠覆关系、同位素测年和古生物资料的系统研究结果,将南园组的时代重新厘定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初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