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416篇
  国内免费   64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598篇
海洋学   27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51.
彭奋飞 《地质与勘探》2020,56(1):154-162
为了提高在硬岩钻进的绳索取心钻具工作的可靠性,从提高单动机构的单动性能和悬挂机构的工作可靠性两方面着手,对钻具的单动机构展开结构优化并利用ABAQUS仿真分析手段对悬挂机构进行模拟硬岩拔取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经改进后的钻具单动机构尺寸合理,结构更为紧凑,有利于钻具总长的缩短,同时提高了对芯轴定心效果以及防海水腐蚀性好的特点,满足海底钻机的使用工况;改进后的悬挂机构能够降低在拔心过程中由于悬挂环和座环塑性变形相互咬合失效所造成的内管总成无法顺利打捞的风险。  相似文献   
652.
Tsunami deposits present an important archive for understanding tsunami histories and dynamics. Most research in this field has focused on onshore preserved remains, while the offshore deposits have received less attention. In 2009, during a coring campaign with the Italian Navy Magnaghi, four 1 m long gravity cores (MG cores) were sampled from the northern part of Augusta Bay, along a transect in 60 to 110 m water depth. These cores were taken in the same area where a core (MS06) was collected in 2007 about 2·3 km offshore Augusta at a water depth of 72 m below sea level. Core MS06 consisted of a 6·7 m long sequence that included 12 anomalous intervals interpreted as the primary effect of tsunami backwash waves in the last 4500 years. In this study, tsunami deposits were identified, based on sedimentology and displaced benthic foraminifera (as for core MS06) reinforced by X-ray fluorescence data. Two erosional surfaces (L1 and L2) were recognized coupled with grain-size increase, abundant Posidonia oceanica seagrass remains and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Nubecularia lucifuga, an epiphytic sessile benthic foraminifera considered to be transported from the inner shelf. The occurrence of Ti/Ca and Ti/Sr increments, coinciding with peaks in organic matter (Mo incoherent/coherent) suggests terrestrial run-off coupled with an input of organic matter. The L1 and L2 horizons were attributed to two distinct historical tsunamis (ad 1542 and ad 1693) by indirect age-estimation methods using 210Pb profiles and the comparison of Volume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data between MG cores and MS06 cores. One most recent bioturbated horizon (Bh), despite not matching the above listed interpretative features, recorded an important palaeoenvironmental change that may correspond to the ad 1908 tsunami. These findings reinforce the value of offshore sediment records as an underutilized resource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past tsunamis.  相似文献   
653.
赵大军  吴金发 《探矿工程》2020,47(11):12-18,24
川藏铁路隧道工程勘察水平孔工作量大,钻具阻力大、施工深度大、难度大、孔内事故率高,现有技术不能满足其隧道工程勘察水平孔施工要求。在充分调研石油、煤炭、地质勘探行业现有水平孔施工技术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隧道工作勘察绳索取心钻进水平孔钻具的回转及振动的运动规律,确定了钻杆处于临界弯曲状态下极限弯矩及钻杆失稳变形的临界荷载计算公式,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初步研究了钻杆所承受的摩阻力。  相似文献   
654.
LGZ系列全液压多功能桩机拥有可轴向滑移主动钻杆、大扭矩中空式回转动力头和双筒同步卷扬机3项专利技术,具有施工安全、一机多能、传动平稳高效等技术优势。本文介绍了该系列桩机的性能参数、技术特点,及其在螺杆桩、螺旋挤土桩、水泥土搅拌桩、长螺旋钻孔灌注桩、大直径长螺旋钻孔桩等5种工法中的应用。实践证明,LGZ系列全液压多功能桩机可以满足多种桩基工法施工需求,并可扩展到更多工法应用。  相似文献   
655.
复杂土层中自升式平台桩靴安装穿刺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敬宾  胡畔  王栋 《海洋工程》2018,36(3):123-130
由于复杂海洋工程地质条件的普遍性,自升式平台在安装过程中穿刺事故频发,近年来涌现出大量针对自升式平台桩靴基础在复杂土层中穿刺预测方法的研究。为了方便工程设计人员的理解和使用,首先简单介绍这些研究中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总结现行规范ISO 19905-1建议的桩靴在复杂土层中贯入阻力的预测方法以及最新文献中提出的新的设计方法,并对规范方法和新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评价。所总结的设计方法针对国内外常见的含穿刺风险的海洋地基形式,包括双层"砂—黏"、三层"硬—软—硬"黏性土、三层"软—硬—软"黏性土、三层"黏—砂—黏"地层以及四层"黏—砂—黏—硬层土"地层。通过对离心机模型试验的预测,对规范方法和新方法的预测精度进行了比较,对比结果显示新方法对桩靴穿刺破坏的预测更为合理精确。  相似文献   
656.
油田在长期注水开发过程中,不仅储层孔隙空间结构发生变化,而且储层含油饱和度也发生了变化,形成了水淹层。水淹层的测井解释是油田开发的一个难题,经研究分析表明,油层水淹前后的测井响应特征不同,且从宏观沉积特征看,不同的沉积微相类型,其储层物性在水淹前后变化量也不同。据此,可以通过单井常规测井资料解释,或通过一些特殊测井资料与常规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来解释和识别水淹层,并依据对子井测井曲线特征研究、生产动态资料研究、密闭取心资料分析、沉积微相划分及多井综合评价等一系列技术对解释结果进行有效性验证,从而找到水淹层电性特征与含油饱和度及沉积特征的关系,达到准确解释水淹层的目的。  相似文献   
657.
为解决5000 m地质岩芯钻探基础准则与依据缺失问题,提高钻探装备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启动了5000 m智能地质钻探技术装备研发工作,通过钻机装备、钻探器具研制,钻探工艺技术研究并经试验示范验证,取得多项创新成果,形成了5000 m地质岩芯钻探技术体系。通过特深孔钻孔口径与管柱规格优化研究、钻杆规格设计、装备性能参数选配,形成了5000 m地质岩芯钻探技术规范体系;基于5000 m特深孔地质岩芯钻机、孔口自动化作业装置等关键设备研制,实现了绳索取芯钻进的孔口作业全流程自动化,形成了轻量化钻机孔口管柱柔顺控制技术;基于复杂地层孔内工况判别、钻进参数优化与轨迹优化控制等技术问题研究,形成了多源信息融合的地面与孔底一体化钻进过程智能控制技术;基于高性能薄壁绳索取芯钻杆和系列小口径高效钻具研制,形成了大深度绳索取芯系列钻杆钻具技术;研发了耐高温环保型冲洗液、生物破胶废浆处理技术、“广谱型”双浆堵漏技术,形成了绿色环保型冲洗液体系与护壁堵漏技术。  相似文献   
658.
自动化智能化地质岩芯钻探技术装备研发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金昌  尹浩  刘凡柏  黄洪波  梁健  王瑜  吴敏  陶士先 《地质论评》2022,68(2):2022030029-2022030029
为解决5000 m地质岩芯钻探基础准则与依据缺失问题,提高钻探装备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启动了5000 m智能地质钻探技术装备研发工作,通过钻机装备、钻探器具研制,钻探工艺技术研究并经试验示范验证,取得多项创新成果,形成了5000 m地质岩芯钻探技术体系。通过特深孔钻孔口径与管柱规格优化研究、钻杆规格设计、装备性能参数选配,形成了5000 m地质岩芯钻探技术规范体系;基于5000 m特深孔地质岩芯钻机、孔口自动化作业装置等关键设备研制,实现了绳索取芯钻进的孔口作业全流程自动化,形成了轻量化钻机孔口管柱柔顺控制技术;基于复杂地层孔内工况判别、钻进参数优化与轨迹优化控制等技术问题研究,形成了多源信息融合的地面与孔底一体化钻进过程智能控制技术;基于高性能薄壁绳索取芯钻杆和系列小口径高效钻具研制,形成了大深度绳索取芯系列钻杆钻具技术;研发了耐高温环保型冲洗液、生物破胶废浆处理技术、“广谱型”双浆堵漏技术,形成了绿色环保型冲洗液体系与护壁堵漏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