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37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41篇
海洋学   22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殷墟文化发生的环境背景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不同农业单元122个表土样品花粉分析结果表明,安阳地区表土花粉组合中草本植物花粉含量最高,以禾本科、蒿属、藜科和十字花科为主,乔木植物花粉百分含量较低,以松属、桦属、胡桃属、黄栌属、栎属为主,应为西部太行山区传播而来。汪家店和茶店陂两个全新世地层自然剖面孢粉分析表明,约 10000cal.aB.P.以前,安阳地区分布着以松属、栎属、桦属等为主的落叶阔叶林;  约 10000~8200cal.aB.P.,气候变暖,降水量增加,森林植被中夹杂着常绿栎等亚热带树种;  约 8200~3400cal.aB.P.,安阳地区进入全新世大暖期,森林植被演变为亚热带落叶阔叶和常绿阔叶混交林;  商王朝在安阳地区建都后(3400cal.aB.P.后),乔木植物花粉急剧减少,草本植物花粉和中华卷柏百分含量升高,表明森林被大量砍伐,砍伐后的林地开垦为农田,主要种植禾本科等农作物;  两条剖面上部的冲积层中出现大量中华卷柏孢子,表明森林植被破坏后水土流失加剧。古地貌面孢粉分析也证明殷商时期安阳地区生长有亚热带落叶阔叶和常绿阔叶混交林,气候和植被条件适于野象生存;  殷墟附近为禾本科农作物花粉高含量区,表明殷商时期农业已具一定规模。  相似文献   
22.
海拉尔盆地查干诺尔凹陷扎赉诺尔群孢粉组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地区海拉尔盆地查干诺尔凹陷扎赉诺尔群自下而上划分为4个孢粉组合。云杉粉Piceaepollenites sp.-单束松粉Abietineaepollenites sp.-三角粒面孢Granulatisporites sp.组合,分布于大磨拐河组一段;罗汉松粉Podocarpidites sp.-双束松粉Pinuspollenites sp.-无突肋纹孢Cicatricosisporites sp.组合,分布于大磨拐河组二段;无突肋纹孢Cicatricosisporites sp.-刺毛孢Pilosisporite sp.-水龙骨单缝孢Polypodiaceaesporites sp.组合,分布于伊敏组一段;有突肋纹孢Appendicisporites sp.-桫椤孢Cyathidites sp.-星粉Astropollis sp.组合,分布于伊敏组二、三段。上述孢粉组合研究证明,大磨拐河组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凡兰吟期—欧特里夫期(Valanginian-Hauterivian),尽管没有出现最原始的被子植物花粉,但也不排除部分进入巴列姆期(Barremian)的可能,伊敏组的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巴列姆期-阿普第期(Barremian-Aptian)。据此认为扎赉诺尔群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凡兰吟期—阿普第期(Valanginian-Aptian)。  相似文献   
23.
张祖陆  孙庆义  宋印胜  王梅 《山东国土资源》2007,23(6):2007/3/14-2007/6/22
依据南四湖周边地区数十眼钻孔的数据资料,以岩性地层分析对比研究为基础,通过利用“C、热释光等年代测定和孢粉分析技术方法,对该地区第四纪地层的划分提出了初步认识。经研究认为,该区中南部的南四湖、北五湖的湖相沉积大约形成于全新世中晚期之后。根据区内松散岩层的沉积物岩性和岩层的组合特征可以划分出5个岩组段。  相似文献   
24.
对南海北部C4站柱状沉积剖面进行了高分辨率孢粉、藻类成分的分析和研究,同时测定了部分样品的AMS14C年代,划分了该站柱状沉积物地层时代,相应恢复了南海北部9 800 a B P以来植被、气候、环境的3个演替阶段.南海北部C4站从下至上可划分成3个孢粉组合带,依次为:1带(258~194 cm):以Pinus-Quercus(常绿)-Polypodiaceae-Pterdium-Pteris-Dicranopteris-Adiantum为主孢粉带;2带(194~94 cm):以Pinus-Quercus(常绿)-Pteridium-Polypodiaceae-Microlepia-Dicranopteris为主孢粉带;3带(94~4 cm):以Pinus-Pteridium-Polypodiaceae-Quercus(常绿)-Microlepia-Dicranopteris为主孢粉带.与3个孢粉带相对应的古植被阶段依次为:伴有针叶树的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热带半常绿季雨林,热带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与周边地区的植被演替相一致.由此可见,研究区经历了全新世早期气候转暖,中期气候炎热、干湿季明显、海平面上升以及晚期气候暖热、湿润3个古环境演变阶段.  相似文献   
25.
Judian Lake in the east of Lubei Plain is located in the monsoon area of northern China,which is sensitive to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provides abundant lake sedimentary data for the study of the past climate and environment evolution in the land-sea interaction area. Based on the sporopollen identification,grain size analysis and AMS14C dating of core sediments from the drilling hole of the Judian Lake,the evolutional process of climate and environment since 8900 cal a BP in the northern Lubei Plain was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8900-7625cal a BP,the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increased and the climate changed from cold-dry to warm-wet;7625—6810 cal a BP,the overall climate was becoming cooler and drier;6810—4435cal a BP,the temperature rose and the precipitation increased,showing an overall warm and humid climate in the middle Holocene;4435—3150cal a BP,the climate was generally cold and humid with some low-amplitude fluctuations of cold and warm. During the middle Holocene,there were two obvious cold and dry events in 5450—5280cal a BP and 4160—4090cal a BP,which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geological and climatic records in China and even in the world. It may be due to the southward movement of the equatorial convergence zone caused by the change of solar radiation,the change of ocean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the feedback of surface vegetation.  相似文献   
26.
从孢粉角度对漳浦前湖湾古森林遗迹分布区所在的剖面QHP和钻孔QHZ~1的第四纪沉积物进行系统的分析.经过孢粉种属鉴定、孢粉浓度的统计,木本、草本、蕨类、藻类以及各科属孢粉百分比的不同,划分出7个孢粉组合带,剖面QHP自下而上为组合带Ⅲ、Ⅱ、Ⅰ,其中组合带Ⅲ推知属晚更新世的中期产物,组合带Ⅱ属晚更新世中期接近晚期的产物,组合带Ⅰ属晚更新世晚期的产物;钻孔QHZ-1自下而上为组合带Ⅳ、Ⅲ、Ⅱ、Ⅰ,其中组合带Ⅳ推知属晚更新世的早期的产物,组合带Ⅲ是一过渡层,组合带Ⅱ推知属晚更新世的中期的产物,组合带Ⅰ推知属晚更新世晚期的产物,而组合带Ⅰ以上的层位是全新世以来的产物.结合^14C测年和沉积地层岩性等资料,得出该地区晚更新世以来沉积环境及其古气候演化的4次变迁过程:晚更新世早期的寒冷干燥;晚更新世中期的温和热湿,期间发生2次明显的海侵事件;晚更新世晚期过渡到全新世的冷暖干湿的动荡期;全新世以来与现代气候较为接近的气候.  相似文献   
27.
根据昌乐、临朐一带古近-新近纪地层重点勘查成果及发现的孢粉、微体及腹足类化石等资料,认为昌乐五图组中的煤及油页岩地层年代为古近纪中始新世;临朐牛山七贤店山沟中出露的一套粘土岩、泥岩夹含油泥岩,可与五图组上煤段对比,其地层年代为中始新世晚期;临朐山旺村山沟中出露的一套粘土岩夹硅藻岩等,前人认为地层年代为中新世山旺组.本次勘查获得的孢粉谱对其提供了佐证;柳山坪南头村山顶上出露一套厚层花岗质含砾粗砂岩(底部夹泥煤一层),平覆在花岗片麻岩山顶,依孢粉谱与山旺组对比,其地层年代要晚于山旺组,可与尧山花岗片麻岩山顶的尧山组相比。地层年代属于上新世尧山组。  相似文献   
28.
宁夏银川水洞沟遗址2号点剖面孢粉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在晚更新世晚期孢粉组合以草本植物花粉占绝对优势,有Chenopodiaceae、Artemisia、Zygophyllum、Ranunculaceae和少量的Euonymus、Ephedra和Nitraria等,木本植物花粉次之,有Pinus、Picea、Abies、...  相似文献   
29.
云南全新世气候变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尺度时间段气候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最年轻的地质时期全新世(11 500年前至今)的气候特点是研究现在气候变化的重要依据。通过对比云南不同地点的湖泊沉积、岩溶化学沉积物、洞穴沉积物等例证研究,总的来说,云南全新世气候整体演化与全球气候变化具有一致性,在地理位置、季风等因素的影响下又具有独特的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30.
冲绳海槽千年来陆源物质输入历史与东亚季风变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近1000年以来东海沿岸地区气候演化及其对南冲绳海槽陆源物质输入的影响, 对取自南冲绳海槽的MD05-2908孔上部(0~810cm) 共78份孢粉样品和199份有机碳同位素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近1000年以来南冲绳海槽陆源物质输入存在着显著波动, 其中1100~1040aBP、960~880aBP和800~480aBP期间, 陆源物质输入比例增加; 1040~960aBP和480~230aBP期间, 陆源物质输入比例减少.将陆源物质输入指标与陕西佛爷洞δ13C含量记录对比分析, 发现陆源物质输入比例变化与季风的变化密切相关.当夏季风减弱时, 导致降雨带长时间集中在南部地区, 增强的降雨量提高了风化剥蚀以及沉积物向海洋搬运的能力, 使得陆源物质供应量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