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38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41篇
海洋学   23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本文依据南海低纬地区SA09-090孔高分辨率的孢粉记录,从下至上划分了4个孢粉组合带,从孢粉成分的变化,重建了15kaBP以来的植被和气候变化历史。研究结果发现:15.0—12.5kaBP期间研究区花粉主要来自当地出露的陆架,揭示出出露的陆架植被类型是以热带低山雨林和低地雨林为主。海滨地区生长着茂盛的红树林,当时气温比现在低一些,但无明显变干现象。12—10kaBP期间植被中低山雨林花粉增多,红树植物花粉减少,这说明此时海平面上升,气温也回升,花粉源区变远。全新世时(10kaBP至今),花粉主要来源于加里曼丹岛和周围岛屿,植被以低山雨林和海滨红树植物为主,但花粉浓度大幅降低,这种花粉浓度降低说明海平面继续上升,研究区距离花粉源区越来越远。全新世中期时为热、湿的气候环境,后期与现今相近。  相似文献   
72.
内蒙古辉腾锡勒全新世中晚期环境变迁的孢粉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内蒙古中部辉腾锡勒湖泊沉积特征及孢粉组合特征的综合分析,重建了该地区全新世中晚期以来气候环境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5390 a以来气候总体上由温湿转变为冷干,具体可以分为5个阶段: 5390 ~ 3970 a,以温暖偏湿气候为主; 3970 ~ 3300 a,气候仍为温和偏湿; 3300 ~ 2380 a,A/C比值明显降低,标志着全新世大暖期结束,凉偏干气候显著; 2380 ~ 1160 a,气候转为凉湿,为大暖期结束后一个特殊湿润时期; 1160 a以来气候向温凉偏干转变。   相似文献   
73.
运用古气候参数方法对滇西北高原YXL剖面进行孢粉分析,结合定年数据,重建了该地区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植被变化和气候变化并与我国南方石笋记录等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从大约31570cal.yrBP以来,滇西北高原总体经历了温凉偏干-冷干-略转暖湿-冷干-转暖增湿-冷干-转为暖湿-温和偏干-温凉偏干的气候变化历程,其间多有反复;YXL剖面孢粉记录与董哥洞、葫芦洞石笋记录在古气候变化大趋势上基本一致,对H2、H1、YD、MWP、LIA等气候事件反映明显;YXL剖面孢粉记录中全新世大暖期升温增湿的速度慢于石笋记录和冰芯记录,其干冷气候期持续时间较长,这些特点均与高原环境有关,并受到青藏高原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区域性意义。   相似文献   
74.
松辽盆地南部沙河子组自下而上划分为2个孢粉组合.1)克拉梭粉(Classopollis)-拟云杉粉(Piceites)-紫箕孢(Osmundacidites)组合,分布于沙河子组一段.2)三角粒面孢(Granulatisporites)-三角瘤面孢(Lophotriletes)-无突肋纹孢(Cicatricosisporites)组合,分布于沙河子组二段.上述孢粉组合研究证明,沙河子组一段的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凡兰吟期(Valanginian),沙河子组二段的地质时代为欧特里沃期(Hauterivian).  相似文献   
75.
根据二连盆地阿拉坦合力凹陷内坦参1井钻及的以红色砂泥岩为主的地层及其中分析出来的孢粉化石建立了伊和高勒组、吉尔嘎郎图组、代喇嘛庙组和沙木尔吉组4个新的岩石地层单位,根据前三个组中所包含的3个孢粉组合(从上到下为:Osmundacidites-Aratrisporites-Apiculatisporis-Cycadopites组合、Li matulasporites-Annu-lispora-Monosulcites组合和Li matulasporites-Lundbladispora-Florinites组合)可以确定伊和高勒组和吉尔嘎郎图组的时代为中三叠世,代喇嘛庙组的时代为早三叠世,二连盆地的三叠系可以和新疆、陕西、江苏及河南等地的相应地层较好地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76.
广西陶圩盆地蒸发岩系特征及其地质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横县陶圩盆地系一中生代小型断陷盆地。盆地内发育一套红色陆源碎屑-化学岩型沉积。蒸发岩系主要由钙芒硝岩、(硬)石膏岩、泥质白云岩及泥岩、粉砂岩组成,厚达500多m,从下至上组成一个淡-咸-淡的成盐旋回。该蒸发岩系的孢粉组合属晚白垩世上仑期-赛诺期,其所在地层应属上白垩统,而非前所惯称之下白垩统新隆组  相似文献   
77.
云南第三纪浅色褐煤成煤物质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冰  于红丽 《煤田地质与勘探》1996,24(4):12-14,T001
运用煤岩分析及植物残体分析方法,结合电子显微技术(TEM和SEM)。对云南第三纪浅色褐煤的微结构特征,成煤植物组成,孢粉组合等进行了研究,并将浅色褐煤与深色褐煤分层及不同植物成因的泥炭进行了对比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浅色褐煤的成煤物质及煤的成因提出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78.
南襄盆地南部更新世孢粉组合与古气候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童林芬  关康年 《地球科学》1991,16(6):609-620
  相似文献   
79.
通过对滇池湖心区晚更新世末期以来的沉积剖面、沉积物及其化学组合、古地磁特征及孢粉组合的研究,初步确定了滇池上更新统与全新统的分界,认为自晚更新世末期以来,滇池一直维持着稳定的湖相沉积。晚更新世末期,滇池处于温凉偏于的相对浅水环境。全新世早期气候逐渐转暖,湿度渐增,湖水面积扩大且渐深,至全新世中期,气候变得温暖湿润,湖水面积进一步扩大变深。全新世晚期滇池气候又变得温凉偏干、处于湖水面积缩小的浅水环境。  相似文献   
80.
20 0 3年的 1∶2 5万地质填图和实测剖面工作中 ,在新疆喀喇昆仑山地区岔路口一带原划二叠纪加温达坂组哑地层中首次采到了大量孢粉化石 ,鉴定为晚二叠世早期。同时 ,对该套地层进行了重新厘定 ,划定为上二叠统早期神仙湾组 ,并对其沉积环境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