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37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41篇
海洋学   22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Three sporopollen assemblages are recognized for the first time from the Cretaceous Yimin Formation in the Hailar Basin of eastern Inner Mongolia. They are (in ascending order): the lmpardecispora-Aequitriradites- Clawttipollenites assemblage; the Triporoletes-Pilosisporites-Asteropollis assemblage; and the Appendicisporites- Asteropollis-Tricolpites assemblage, distributed in Members 1, 2 and 3 of the Yimin Formation respectively. Recognition of this biostratigraphic sequence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division and correlation of the Yimin Formation in the basin. Meanwhile, the age of the Yimin Formation is considered to be Barremian to Early Albian based on the palynological data.  相似文献   
82.
江西九江ZK08钻孔孢粉记录及其反映的古环境信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振东  范淑贤 《地质通报》2005,24(2):170-175
根据江西九江永安ZK08孔中的孢粉记录,划分出7个孢粉带和10个亚带,并探讨孢粉源区约12700aBP以来的古环境演化。初步研究表明,约12700-10200aBP,经历寒冷期和温暖期,森林植被为寒温带针阔叶混交疏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疏林的演化;约10200-9400aBP为孢粉缺乏带;而后约9400-8600aBP升温期以温带乔木林为主,约8600-3300aBP为大暖期,期间有2个低温期,植被以亚热带乔木林为主,约3300aBP进入新冰期,其中约3300~2100aBP的降温期以温带乔木林为主;约2100-380aBP为寒冷期,约890aBP以前为干冷,其后为湿冷,植被以山地的寒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交替变化为特征。约380aBP以来受人类活动影响,孢粉记录小冰期气候特征不明显,但约150aBP以来的气温上升显著。  相似文献   
83.
四川省若尔盖—南坪地区的杂谷脑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省若尔盖—南坪地区的杂谷脑组黄仕华(四川省地矿局区调队双流610213)四川省若尔盖县—南坪县一带大量分布的三叠系浅变质碎屑岩属川西地区“西康群”的东延部分。前人习惯以荷叶断裂为界,将南西侧的归为马尔康分区,北东侧的归为秦岭地层区,分别进行划分。...  相似文献   
84.
通过资料分析,通过对内蒙古东部各沙地第四纪全新世气候地层中的古土壤孢粉和C ̄(14)测年的分析,划分出四个气候湿润期:即10000—7000,6000—5000、3000—2500、1500—1000a,B.P与四个气候干燥期:即7000—60000、5000—3000、2500—1500、1000a,B.P—现在;以及相对应的风沙固定期和风沙扩展期,风沙固定期原始自然景观为疏林草原、森林草原呈现,此时沉积了黑沙土或古土壤;目前本区正处于A.D1000a后的气候干燥期内,特别是A.D1600a后,气候异常干燥,风蚀—风积作用加强。  相似文献   
85.
珠江口盆地第四纪孢粉组合及沉积环境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芳  童林芬 《地球科学》1993,18(2):227-234,T001
  相似文献   
86.
INTRODUCTION The Ordos basin belongs to the marginal terraceof North China ancient land,extendingtothe QinlingSea before the Mesozoic . The basin was formed dur-ing the Middle Triassic because of the extrusionfromwest to east onthe west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plate .It was gradually depressedinto a lake basinphase in the Middle and Late Triassic ,to form thedeeper southwestern part and shallower northeasternpart lacustrine-delta clastic sedi ments of over 1 000m,known as the Y…  相似文献   
87.
浙江湘湖地区全新世孢粉记录及其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钱塘江南岸跨湖桥全新世地层剖面的孢粉分析,结合14C测年以及沉积物岩性岩相特征,将浙江湘湖地区全新世早、中期(10~2.9kaB.P.)划分为3个古气候发展阶段。概述了孢粉组合、植被类型以及气候冷暖、干湿的交替、演化规律,并指出第Ⅱ气候阶段(7.7~5.0kaB.P.)相当于与全球变化相一致的全新世气候最适宜期,跨湖桥文化就是在这样的气候背景中孕育和发展的。本区全新世早期的气候变化与中国南方的深圳湾地区有很好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88.
黑龙江北部嘉荫盆地中南部原划新近系时代的重新厘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黑龙江省北部嘉荫盆地北端的黑龙江南岸渔亮子组是中国最早发现爬行类动物化石的层位,盛产恐龙化石.长期以来,盆地中南部的地层被划为古近系孙吴组.对乌拉嘎镇、庆林林场的孢粉研究显示,该地层的时代属晚白垩世晚期,相当于马斯科里赫特早期,可与黑龙江南岸嘉荫地区的渔亮子组对比.孢粉组合中含有大量耐干旱盐碱的克拉梭粉(Classopollis)、麻黄粉(Ephedripites),但未见前人在该地层中发现和报道的反映温暖潮湿气候环境的鹰粉(Aquilapollenites)和槐叶萍科(Ariadnaesporites)异孢.反映当时有一暂短的从温暖潮湿-干旱炎热的气候大变迁,这种变迁可能是造成恐龙大量死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9.
郭宪璞  王乃文  丁孝忠  王大宁  赵民 《地质通报》2007,26(12):1611-1619
东昆仑造山带万宝沟岩群是一套混杂堆积地层,有外来岩块和基质地层之分,以往根据岩块中的化石将该套地层的时代划为前寒武纪的蓟县纪—青白口纪。根据野外调查和研究结果,曾于2005年首次报道了在昆仑桥南剖面该岩群基质地层中发现古近纪晚始新世至中—早渐新世的孢粉50属12种;同年还报道了在该岩群命名地点万宝沟剖面发现古近纪渐新世的孢粉22属15种。本次报道的是在昆仑桥北剖面该岩群基质地层中发现的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早期的孢粉化石43属19种(比较种)。白垩纪和古近纪孢粉化石的发现对进一步厘定该岩群的地质时代、分析其古环境及东昆仑造山带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0.
青藏高原边缘河流阶地的成因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对湟水流域二级阶地形成时的孢粉分析结果表明:该时期湟水流域存在明显的垂直植被带且结构简单,山地高处生长着以云杉为主的森林,谷地则生长以蒿属、藜科为主要类型的草本植被。同时结合该时期相邻地区的孢粉资料并和现代植被特征比较,湟水流域二级阶地的植被显示出冰期的植被特征,阶地冲积物也是在冰期堆积的,河流可能在间冰期下切。气候变化在阶地形成过程中可能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