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57篇
测绘学   51篇
大气科学   87篇
地球物理   37篇
地质学   55篇
海洋学   24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271.
Medium-term quantitative precipitation forecasts (QPFs) up to several days ahead are required to issue early flood warnings and to allow optimum operation of hydraulic structures or reservoirs. This paper describes an approach which can be seen as an adaptation of deterministic meteorological model outputs. It involves searching for a sample of past situations similar to the current one from a long meteorological archive. The analogy is considered in terms of general circulation patterns over a window covering western Europe. For this restricted sample of days similar to the day at hand, the corresponding sample of observed daily precipitation is extracted for each catchment. The rainfall to be observed during the current day is assumed to follow the same distribution, known from this empirical sample. This provides a probabilistic forecast expressed, for example, by a central quantile and a confidence rang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many choices underlying the optimisation of this approach: choice of predictor variables to characterise a meteorological situation, choice of similarity criterion between two situations, criterion for performance evaluation between two versions of the algorithm, etc. This method was calibrated over about 50 catchments located in France, Italy and Spain, using a meteorological and hydrological archive running from 1953 to 1996. Comparisons carried out over a validation sample (1995–1996) with three poor-man methods prove the interest of this approach, in a perfect prognosis context. In real-time operation, the use of forecast instead of observed predictor variables, essentially geopotential fields, produces only a minor decrease in performance. The use of the single-valued central quantile supplemented by the confidence interval provided a QPF that has proved effective and informative on the potential for extreme values.  相似文献   
272.
黑龙江省冰雹天气气候特征及近年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红斌  麻服伟 《气象》2001,27(8):49-51
利用近40年黑龙江省各气象台站冰雹资料,概述全省冰雹天气气候基本特征,对比统计分析近20年黑龙江省降雹的强度、频率及空间分布规律的特征变化。  相似文献   
273.
论历史地震影响烈度分析在工程地震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74.
城市热岛影响因子的数值模拟与统计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数值模拟和统计分析方法,分析研究了苏州城市热岛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进行,苏州城区与郊区平均气温差不断增大;苏州现有人为热对城市热岛强度的贡献率不是很大,当人为热增加到实际的2倍时,人为热对城市热岛贡献率也相应增加;假设太湖水体为农田时,模拟得到的热岛强度比太湖为真实水体时计算得到的值要大。统计分析表明苏州站与郊区平均气温差ΔT1.5℃时对应的风速一般较小;平均气温差ΔT较小时对应的风向比较一致;平均气温差ΔT1.5℃的现象基本出现在高温时期,云量较多时也易出现ΔT0.5℃的现象。  相似文献   
275.
李传夫  李术才  李树忱 《岩土力学》2006,27(Z1):198-202
常规方法研究非饱和裂隙介质往往采用宏观连续体的概念,然而现场试验证明,非饱和裂隙岩体中的渗流具有相当的非均质性。天然裂隙岩体的非饱和渗流是发生在三维裂隙网络中的多场非等温流,要在不完整的信息基础上刻画和表现介质的不均匀性,通常借助随机模拟的手段。将三维裂隙系统近似为概化的二维非均匀多孔介质的二维平面裂隙。采用模拟退火法将取自各种来源的信息资料通过建立适当的目标函数汇集至模型之中,以此模拟裂隙的空间特征。  相似文献   
276.
利用统计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对各种试验统计方案的功效、准确度和 灵敏度的分析,选择适宜的统计方案、确定试验周期和选择影响效果评价各种因子的最 佳值。为人工降水方案统计设计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分析表明:在各种随机化试验中, 区域随机交叉试验的功效、准确度和灵敏度高于其他随机化试验;多因子分层回归分析 方案是一种功效、准确度和灵敏度均较高的非随机化试验方案。  相似文献   
277.
应用非线性振荡理论研究云南局地气温的演变规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曹杰  陶云 《高原气象》2004,23(1):62-67
将描述局地气温变化的非线性振荡方程应用到云南省17个测站局地气温演变研究中,根据各测站1958年1月—2000年12月逐旬气温距平资料和反演理论获得具体描述各测站局地气温变化的非线性振荡方程。以经典非线性振荡理论为依据,研究了云南省17个测站的局地气温演变规律。结果表明,云南局地气温系统是弱的非线性系统;其演变的固有周期大致在6~10旬之间;在无外源强迫的条件下,云南局地气温振幅随时间增加总是衰减;考虑外源强迫的作用后,云南局地气温系统在其演变过程中只随外源强迫的振荡而振荡。应用反演获得的描述各测站局地气温变化的有外源强迫非线性振荡方程做出未来云南局地气温演变趋势预报,其平均预报准确率约为78.9%。说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报能力和预报稳定性。  相似文献   
278.
279.
辽河断陷西部凹陷油气成藏主控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辽河西部凹陷油气资源非常丰富,通过对己勘探发现的773个油气藏的地质特征参数统计认为,西部凹陷油气藏类型非常丰富,但主要以构造和岩性油气藏为主,且复合油气藏发育,统计表明,近90%的油气藏与断裂有关。油气藏类型受构造带控制作用明显,缓坡带最要以背斜、岩性构造油气藏为主,中央背斜带背斜断块油气藏较为发育,而陡坡带则多为岩性油气藏。沉积相带控油气作用明显,油气藏主要分布在扇三角洲、三角洲和浊积扇相。油气资源在空间上遵循“油气总量平衡模式”,无论在平面上还是层位上,油气资源互补特征性强。研究认为西部凹陷具有生烃洼陷、断裂、异常压力、沉积相带联合控藏的特点。首先沙三段、沙四段有效烃源岩大量发育,资源量极为丰富,为西部凹陷油气富集提供了物质保证,油气藏分布主要受生烃洼陷控制;各组段砂体叠合连片,平面展布连续,具较好的储集能力,也为油气的侧向运移提供的条件;另外东营末期因走滑引起的大量泄压断裂发育,为油气大规模远距离垂向运移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280.
目前国内外文献中对于粗差的检验,多数是采用改正数 V,主成分检验法是将V 改算成为主成分 W,然而对 W 进行统计检验。本文讨论如何应用数理统计中的主成分检验法探测粗差。此外还讨论了粗差的初步定位和最后定位的方法,提出了预测偏盖最大准则和极小极大主分量准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