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9篇
  免费   473篇
  国内免费   234篇
测绘学   115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681篇
地质学   826篇
海洋学   19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7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Tension-Only Concentrically Braced Frames (TOCBF) exhibit deteriorating pinched hysteretic behaviour during strong earthquakes. Slender braces transit between an elastic buckling state, a restraightening state, in which they carry almost no load, an elastic tensile loading state as they are suddenly taut and, finally, a tensile yielding state. It has long been suspected that the sudden increase in tensile forces in the braces of TOCBSF creates detrimental impact loading on the connections and other structural elements. No experimental evidence, however, has been provided so far to confirm, or to quantify, this impact phenomenon. This paper addresses this issue through shake table tests of half scale, two-storey, TOCBF models. By normalizing the hysteresis loops of braces obtained from shake table tests to the yield strength of steel obtained from quasi-static tests, the increase in tensile forces in the braces was obtained. Results of dynamic tensile tests on steel coupons under similar strain rates as observed during the shake table tests showed that this increase in tensile forces is not the result of impact, but is rather caused by a yield strength increase of the steel under high strain rate. A procedure is proposed to estimate and account for this increase in tensile forces in the braces at the design stage.  相似文献   
82.
钢筋混凝土扁梁柱节点抗震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考虑扁梁柱节点内、外核心区的相互作用,对扁梁柱节点的内、外核心区进行了重新划分,认为内、外核心区有一个重叠的区域,给出了地震作用在扁梁柱节点内外核心区的分配方法,采用压杆模型和软化桁架模型,提出扁梁柱节点的设计方法。该方法可以考虑节点核心区钢纤维和扁梁中无粘结预应力对扁梁柱节点抗剪极限承载力的作用。该设计方法的可靠性得到四个钢筋混凝土扁梁柱节点试验数据的验证。  相似文献   
83.
型钢混凝土梁柱框支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框支剪力墙结构在实际工程中经常被采用,震害表明钢筋混凝土框支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较差,本文提出型钢混凝土梁柱框支剪力墙结构对此加以改进。作者进行了4个1/4缩尺模型在竖向荷载和单调及低周反复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对比试验,其中3个试件采用型钢混凝土转换梁、型钢混凝土框支柱,1个试件采用钢筋混凝土转换梁、钢筋混凝土框支柱。我们分析其承载力、刚度、变形、延性和破坏形态等。试验结果表明,型钢混凝土梁柱框支剪力墙结构承载力高、延性好、滞回曲线丰满,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84.
钢框架-混凝土抗侧力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双重抗侧力结构体系中,地震作用主要由支撑框架或剪力墙等抗侧力结构承受,框架则主要承受竖向荷载,但是对框架的水平抗力也有具体要求。我国规范和美国规范对钢框架-剪力墙结构中框架应该承担的剪力有不同的规定,并且给出相应的抗震校核方法。此外,人们需要了解在混合结构中减少柱的数量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为此,本文进行了2种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地震响应的有限元分析,并且考虑了柱距的变化,得到了轴压比的变化规律,对由两国抗震校核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提出了相关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85.
本文首先介绍了一幢安装了粘滞阻尼器的复杂体型高层方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的1/15缩尺模型的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结果;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梁、柱构件的多弹簧模型并组建了整体结构的计算分析模型,运用此计算模型首先对试验模型结构进行了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计算模型的正确性;最后,以同样方法对原型结构进行了计算分析,并结合试验结果研究探讨了此结构的抗震性能和阻尼器的消能减震效果。结果表明:该结构未出现明显的薄弱层,能够满足规范的抗震设防要求,阻尼器发挥了一定的消能减震效果,进一步提高了结构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86.
土-桩-钢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振动台模型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项试验是研究土-结构相互作用对结构TLD减震控制影响的系列振动台模型试验的组成部分,主要目的是提供相应的对比试验数据。在这组试验中,突出的问题是TLD、上部被控结构和土层三个子系统模型基频间的协调。为了尽可能降低土层模型基频,文中采用了一种具有低剪切波速特性的土层模拟介质。最后,通过土-桩-钢结构系统的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了土-结构相互作用对钢结构动力特性和地震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87.
低周反复荷载下两跨两层轻钢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两跨两层轻钢框架试件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了轻钢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滞回性能、耗能机制、耗能能力、刚度退化和破坏形态,结果显示轻钢框架具有很好的抗震性能,节点域耗能能力强。论文结论可为多层轻钢框架的抗震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8.
土-桩-钢结构-TLD系统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系列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土-结构相互作用对结构TLD减震控制影响。文中首先提出试验模型设计中应考虑的几个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然后介绍土-桩基础-钢结构-TLD相互作用体系的试验成果,分析TLD的减震效果,最后与刚性地基上钢结构TLD减震试验结果相比较,揭示土-结构相互作用对TLD减震效率的影响特点。试验结果表明:土-结构相互作用使得TLD减震效率降低,这一削减作用受到输入地震动的频谱特性和强度的影响。因此,对于建在土层场地上的结构进行TLD减震设计时,应充分重视工程场地条件和地震动特性等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89.
1 Introduction Braced steel frames are commonly used to resist seismic loads. Their seismic behavior was extensively studied during the past decades (Bertero et al.., 1989; Roeder, 1989; Jain, 1978). Their design is governed by the buckling behavior of the bracing members (ASCE, 1994,2002; CSA, 1994). To prevent or delay the seismic buckling of compressive members in concentrically braced frames in steel structures, a great number of methods have been proposed. These include the use of sp…  相似文献   
90.
大井头地区隐爆角砾岩主要分布在大井头、归后庄和埠西桥等地,隐爆角砾岩与中生代形成的铜石杂岩体具有成因关系.结合化学分析、微量元素、激电中梯测量资料,分析了该区隐爆角砾岩的金成矿性,确定了归后庄、埠西桥为不成矿隐爆角砾岩,查明大井头隐爆角砾岩具有较好的成矿前景,并通过激电中梯测量圈定了一个极具成矿前景的靶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