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0篇
  免费   310篇
  国内免费   138篇
测绘学   77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676篇
地质学   474篇
海洋学   201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34篇
自然地理   4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运用SPSS中聚类及PCA方法对湖北省7个台站三类基线(石英管、铟钢棒、铟钢管)洞体应变观测记录进行相关统计分析,归纳总结其潮汐参数变化特征差异,并针对观测中自然环境因素影响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1)三类基线中,铟钢棒类M2波潮汐因子、中误差及M1波相对噪声水平较低,铟钢棒管年均漂移量最小;(2)自然环境因素(气压、降水、雷雨、温度)对湖北地区洞体应变观测影响较为显著,等量气压影响下应变量最小的为铟钢管型,等量温度影响下应变量最小的为铟钢棒型。  相似文献   
182.
高强钢组合偏心支撑钢框架是一种新型的抗震结构体系,为分析其抗震性能,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简化分析模型。在验证该简化模型合理有效的基础上,建立了某十层算例的整体模型,施加竖向荷载的同时施加水平倒三角形循环荷载作用,进而分析了该算例的滞回性能。研究表明:本文提出的简化分析模型不仅可以较准确的模拟该结构体系的延性和抗侧刚度,还可以有效预测结构的变形分布和非线性性能。  相似文献   
183.
提出一种波纹钢管铅阻尼器,介绍了其构造、工作机理、布置形式及特点,采用ABAQUS软件,建立钢管阻尼器、波纹钢管阻尼器和波纹钢管铅阻尼器有限元模型,对其应力分布,传力路径和滞回性能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波纹钢管铅阻尼器耗能减震机理明确,工作性能和耗能性能稳定,滞回曲线饱满以及耗能能力强,具有良好的变形和延性,极限变形大;波纹钢管铅阻尼器通过在波纹钢管内设置铅芯使初始刚度、承载能力和耗能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既有效保持了波纹钢管的变形能力,又避免波纹钢管发生局部屈曲,使波纹钢管耗能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波纹钢管铅阻尼器在1mm小位移下就可以进入耗能,而且很快进入稳定耗能状态,等效阻尼比稳定在0.3~0.4之间。  相似文献   
184.
提出了一种附加位移放大杠杆的新型钢弹簧浮置板道床隔振装置并进行了理论分析,给出了该装置基于位移放大倍数的阻尼力和耗能计算公式。同时设计制作了附加3倍位移放大的新型钢弹簧浮置板道床隔振装置并进行了地铁振动测试,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隔振效果显著。通过建立新型钢弹簧浮置板道床隔振系统有限元分析模型,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振动数据可进行较好的吻合,结果表明:新型钢弹簧浮置板道床隔振系统能有效地减小结构的动力响应。  相似文献   
185.
为了进一步完善Q460钢材在抗震设计规范中相关限值的要求,本文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以轴压比、翼缘宽厚比、腹板高厚比和壁板宽厚比为变量,建立了共48根“工”字型框架柱和“箱”型框架柱,分析了其抗震性能。结果表明:翼缘宽厚比对框架柱的能量耗散系数影响较小;能量耗散系数随轴压比、腹板高厚比(“工”字型)和壁板宽厚比(“箱”型)增大而明显减小;框架柱的极限承载力随轴压比的减小及壁板宽厚比和翼缘宽厚比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当腹板高厚比接近规范限值时,承载力下降趋势明显增大。与采用Q235钢材的框架柱相比,Q460钢材框架柱的延性较小,仅为2左右;当采用Q460钢材时,“工”字型框架柱的极限位移角限值建议取为0.03,“箱”型框架柱的极限位移角限值建议取为0.032。规范中对翼缘宽厚比限值的规定偏于保守,其值最大可取至9。无论是“工”字型框架柱还是“箱”型框架柱,其腹板高厚比均不宜过大。Q460钢材框架柱的刚度退化率随轴压比的增大而增强,且翼缘宽厚比越大,腹板高厚比越小,柱的初始刚度越大,刚度退化程度越明显。  相似文献   
186.
为研究不同力组合效应对平齐端板连接力学行为的影响,采用ABAQUS程序建立不同受力情况下连接的非线性简化有限元模型,通过与国内外典型试验结果对比分析,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基于此通过考虑8种力组合因素的影响,分析了2种不同钢等级的梁柱节点力学行为,进一步讨论了EC3 Part 1-8规范的适用性。结果表明:简化有限元模型在弯矩-转角曲线、破坏形态、初始刚度和塑性抗力等方面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框架梁轴力对节点的力学行为影响显著,当轴拉力为20%的框架梁轴向塑性抗力Npl时,高强钢节点的刚度和强度分别降低68%和52%;当轴压力为-20%Npl时,刚度和强度分别增加89%和42%。此外节点的滞回耗能能力、破坏模式以及分类属性与梁轴力水平密切相关。对于高强钢梁柱平齐端板节点,EC3规范对框架梁轴压力的限值仍过于保守。研究结果对于提高结构的抗倒塌能力和组合力作用下的理论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7.
针对钢筋混凝土梁与钢管混凝土柱的穿筋连接形式,研究了钢管开穿筋小孔及加固对钢管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的影响。对于未开孔、开孔和开孔并加固三种情况,进行了3个直径为610 mm的足尺钢管混凝土柱试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未开孔试件在距根部100 mm处发生钢管屈曲破坏;开孔试件的破坏主要是开孔处屈曲撕裂,开孔对钢管混凝土柱初期刚度和峰值承载力影响不大,但在峰值承载力后受孔边撕裂破坏影响,开孔试件的刚度和强度退化较快、延性和耗能能力降低;开孔并加固试件的破坏位置上移至加固段上部约90 mm处,与未开孔试件表现出相似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88.
高轴压比钢管混凝土墩柱的试验结果对钢管混凝土拱肋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为明确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的抗震性能指标,研究了高轴比钢管混凝土构件的破坏过程及延性性能。以弯矩作为性能指标将高轴压比钢管混凝土构件的试验破坏过程分为轻微损伤、有限损伤与严重损伤3个阶段,结合钢管混凝土截面性能状态的数值分析,探讨了高轴压比钢管混凝土构件的破坏机理。结果表明:高轴压比钢管混凝土构件具有一定的可用延性;提出了以计算等效屈服弯矩作为抗震性能指标,适当利用延性和实现钢管混凝土拱桥的有限损伤抗震设计,并给出了与有限损伤相关的截面性能状态及参数。研究成果弥补了规范在此方面的不足,可供高烈度地震区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抗震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89.
Reinforced concrete (RC) precast shear walls are extensively applied in practical engineering, owing to their fast construction speed. However, because of the transport conditions, RC precast shear walls have to be separated into small wall segments during the factory prefabrication procedure before being assembled on site. Typically, wet-type jointing methods are adopted to link the segments, which is time-consuming and results in unreliable post-pouring area strength. To overcome this problem, the novel scheme of the steel shear key (SSK) featuring steel shear panels and combined fillet and plug welding is proposed. Three RC precast shear wall specimens with different linking strength, termed as weakened SSK wall, standard SSK wall, and strengthened SSK wall, respectively, and an integrated shear wall specimen were designed. Quasi-static cyclic loading was applied to investigate the specimens' dynamic properties. The test results suggest the prefabricated wall segments equipped with SSKs showed reliable stiffness and bearing capacity and were improved in energy dissipation ability,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shear walls. As the shear stiffness and number of equipped SSKs increased, the specimens exhibited higher strength, but their ductility and energy dissipation were slightly decreased. Most importantly, the standard SSK wall specimen could achieve satisfactory bearing capacity and deformability and is thus recommended for precast building structures.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models were established to validate the test results, and parametric study analysis was conducted based on the coupling ratio of the SSK walls. Finally, an appropriate coupling ratio range is recommended for practical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90.
为了更真实地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评估,应该考虑材料的应变率效应影响。600 MPa级高强钢筋作为新一代建筑钢材,尚无考虑应变率效应影响的600 MPa级高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首先进行了不同应变率下600 MPa级高强钢筋拉伸力学性能试验,利用试验数据拟合得到600 MPa级高强钢筋在不同应变率下的强度提高系数表达式,并利用OpenSees软件进行了配置600 MPa级高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模拟分析,研究了应变率效应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应变率的增大,钢筋的屈服强度和极限强度均得到提高,屈服强度最大提高11.5%,极限强度最大提高8.9%;随着所考虑的材料应变率增加,配置600 MPa级高强钢筋框架结构最大顶点位移总体上呈减小趋势,地震波强度越强,应变率效应影响越大,而层间位移角减小幅值相差不大。研究成果可作为600MPa级高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评估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