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16篇
  免费   870篇
  国内免费   1191篇
测绘学   445篇
大气科学   620篇
地球物理   1119篇
地质学   3262篇
海洋学   468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435篇
自然地理   1907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248篇
  2021年   278篇
  2020年   288篇
  2019年   344篇
  2018年   255篇
  2017年   277篇
  2016年   276篇
  2015年   295篇
  2014年   328篇
  2013年   401篇
  2012年   353篇
  2011年   392篇
  2010年   333篇
  2009年   391篇
  2008年   337篇
  2007年   358篇
  2006年   342篇
  2005年   335篇
  2004年   335篇
  2003年   254篇
  2002年   204篇
  2001年   175篇
  2000年   177篇
  1999年   199篇
  1998年   171篇
  1997年   133篇
  1996年   134篇
  1995年   102篇
  1994年   97篇
  1993年   82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日本钢铁工业发展与空间格局演化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国平 《地理研究》1999,18(3):282-288
日本钢铁工业发展与空间格局演变,体现了工业发展及其空间组织变化规律的内在作用,是各种区位因素变化的结果。文章通过对影响日本钢铁工业发展的市场需求、原料供给、技术进步、企业市场分割行为、以及其他微观区位条件与产业政策、地域政策等因素的分析,揭示了日本钢铁工业发展与空间格局演化过程及其内在机制,并对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与空间格局重组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92.
用随机变形图案分析法计算极光全天空图象的移动速度。与过去直观估计方法不同的是,这样得到的是极光的整体移动速度或整个极光图象的平均速度,而不是个别部分(如最亮部分、边缘或某条亮射线等)的速度。对1997年6月23日一段持续100秒的平静带状极光记录进行了具体分析,得到极光东西向移动的最大速度为2.8km /s。  相似文献   
993.
煤变质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杨起 《现代地质》1992,6(4):437-443
本文从4个方面扼要地讨论了煤变质作用的近期进展。在煤级参数方面对镜质体反射率及其缺点和弥补的方法做了介绍,简述了近来提出的新的煤级参数。在煤化作用机理与特点方面概述了涉及煤化作用的煤结构研究新进展及其在煤化过程的演变中与镜质体反射率、挥发份的内在联系;煤化作用跃变与沥青化作用;“惰性组的煤化径迹”——煤化作用的一个新的方面。新的煤变质作用类型探讨。煤变质因素和煤化作用平衡,煤变质作用研究应用于其它地质学科。最后提出了应进一步研究的煤变质问题。  相似文献   
994.
辽西地区构造演化与盆地成因类型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辽宁省西部地区发育了一系列中生代小型含煤盆地。这些盆地内有广泛的油气显示,但勘探效果却不理想。本文分析了辽西地区地球动力学背景,结合地球物理勘探资料研究了辽西地区盆地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探讨了辽西地区构造演化史、盆地形成机制和成因类型,并以阜新盆地为例,阐述了盆地的构造特征和圈闭类型。   相似文献   
995.
汪新文  刘友元 《现代地质》1997,11(4):434-443
摘  要  东北地区前中生代构造演化可大致分为如下阶段:(1) 中、新元古代阶段;(2) 早古 生代加里东阶段;(3) 泥盆纪—早石炭世早华力西阶段;(4) 晚石炭世—三叠纪晚华力西—印 支阶段。多旋回构造演化使该区形成由多期褶皱带和多中间或边缘地块组成的 “镶嵌构造 区”‚并为晚中生代大型含油气盆地的发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6.
熊盛青 《现代地质》1997,11(1):66-72
摘 要  结构逻辑法是一种提取航空物探局部弱信息的新的解释方法。在介绍该方法原理的 基础上‚探讨了利用这种方法提取航空物探局部弱信息的效果及其在矿产资源快速勘查评价 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7.
本文以新活动论构造观和系统论为指导,建立了渭北东部区新生代伸展构造系统模式,并以岩体结构控制论为基础,系统地讨论了本区构造网络系统对奥陶系灰岩的空间分布、奥陶系灰岩地下水水文地质单元的边界条件、奥灰水单元的补、径、排特征及其富集等方面的控制作用以及宏观指导意义。最后,系统地提出了导水构造网络系统控水的实质。   相似文献   
998.
青海都兰地区控矿构造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地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划分了青海都兰地区构造体系,讨论了其成生发展和演化历史。指出区域东西向构造、南北向构造和西域系是成矿前构造体系。本区主要的控矿构造体系是青藏歹字型(头部外围褶带)和河西系,并确定了主要控矿构造型式。文中还讨论了构造体系对区内沉积建造、岩浆建造,矿产分布规律的多级控制作用和构造体系复合的控矿作用。   相似文献   
999.
江西虎家尖银金矿区构造特征与矿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虎家尖银金矿区位于华夏系婺源-万年断褶带的南段,以NE向压扭性断裂带为主要构造型式。NE向压扭性断裂的成生演化,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早期为左行压扭活动阶段,主要表现为塑-脆性形变;中期阶段以张扭性的脆性形变为主;晚期则显示出右行压扭的塑-脆性形变特征。笔者认为,矿区构造活动早期受华夏系应力场的控制,晚期受新华夏系应力场的制约,并认为矿区NE向断裂是新华夏系泰山式构造与华夏系构造复合的产物。
NE向断裂带也是矿区最重要的成矿控矿构造,其中虎家尖-峡岭(水库)断裂带北亚带控制矿区主要的银、金矿化带,南亚带则以银金和钨锑矿化为主;而库田-唐家边断裂带主要控制钨矿化.此外,矿体的分布、形态、规模、富集程度、矿化形式及矿化类型,均与NE向压扭性断裂的形变阶段有关,显示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1000.
张春晖 《地质与资源》1995,4(4):312-315
根据10个在不同地质及地表化学条件下形成的砂金矿床的研究资料表明,金的化学再分配机制序列为:原岩(或矿石)→地下水→地表水→含金砂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