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4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121篇
测绘学   14篇
地球物理   62篇
地质学   273篇
海洋学   38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海底天然气渗漏是海洋环境中广泛分布的自然现象,在世界各大洋中都有发现。海底渗漏可以极大地改变海底地貌特征,形成多种与之相关的微地貌类型。海底渗漏和天然气水合物的赋存具有密切的关系,海底渗漏区常伴有埋藏浅、饱和度高的天然气水合物。对南海东北部陆坡海域浅地层剖面、多波束测深和地震反射剖面等资料进行综合研究,识别出海底麻坑、海底丘状体、大型海底圆丘、泥火山等与海底天然气渗漏有关的微地貌类型,且麻坑、海底丘状体/大型海底圆丘、泥火山微地貌分别代表了浅覆盖层快速天然气渗漏、浅覆盖层中等速度天然气渗漏和厚覆盖层快速天然气渗漏3种天然气渗漏模式。以海底丘状体微地貌及声空白反射特征的浅层天然气聚集带,成为块状水合物最理想的发育场所,这可能成为南海北部陆坡勘察块状水合物的重要识别标志。  相似文献   
92.
Xie  Yongshun  Wang  Chengjin  Huang  Jie 《地理学报(英文版)》2022,32(5):932-956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 Submarine cable network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nnectivity infrastructures in the digital era. In the past 20 years, the submarine cable network of Chinese...  相似文献   
93.
海底电缆的监测和维护已成为海洋工程勘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精确跟踪定位更是世界性难题.文章首先对比分析了3种海缆追踪方法及相应的商业化系统,接着详细论述了有源系统TSS350国内首次对高压海缆的追踪应用效果.海缆追踪系统在国外小电流及断点电缆追踪上的成功应用已经证明了系统的性能;而国内湛江高压电缆实验高精度的路由追踪和埋深定位又为海缆追踪系统开辟了更广泛的应用空间.海缆追踪系统的原理、技术指标及其应用为国内海缆的监测和维护提供了解决办法,也为弥补国内研究空白提供了方法基础.  相似文献   
94.
埕岛油田位于废弃的黄河水下三角洲前缘,海底地形变化较快,该区域的海底管道悬空现象比较严重。本研究介绍了海底管道悬空的治理措施和检测方法,提出了海底管道悬空治理效果的三种检测方案,并以埕岛油田某输油管道一端的悬空治理效果的检测为例,说明了防冲刷仿生海草防护技术对海底悬空管道有一定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95.
简要介绍了差分全球定位系统(DGPS)的基本定位原理、DGPS测深技术中水深测量系统的硬件组成。重点分析了福建LNG站线湄洲湾海底管道工程成功采用DGPS测深技术进行勘测作业,使测量精度和工程效率得到极大地提高。这一工程实践经验说明,DGPS测深技术逐步为海底管道工程所采用,但其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对今后我国沿海地区的海底管道工程的勘测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6.
从管道尾流区泥沙颗粒的受力平衡着手,探讨了管道冲刷的临界压力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防止或减少管道冲刷的新方法,即在管道下方安装柔性阻流器。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单向恒定流及规则波作用下,柔性阻流器对管道两侧床面压力、冲刷深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柔性阻流器的安装能明显减小管道两侧床面的压力差。在单向恒定流作用下,管道的冲刷深度随阻流器长度的增加而减小;当阻流器达到临界长度时,冲刷消失。规则波时,因阻流器的扰动作用,冲刷深度有所增加;但随阻流器长度的增加,其扰动作用减小,对床面的防护作用增加,因而冲刷深度减小。  相似文献   
97.
根据在东南亚至日本海底光缆汕头段(300m水深以浅)路由勘察中所获得的多波束、侧扫声纳、浅地层剖面、柱状取样等资料,结合勘察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对路由区的自然环境条件、海底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该段路由条件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表明,此段路由在大陆架区域路由条件较好,适合海底光缆的铺设;在大陆架与大陆坡结合带路南条件相对较差,应做好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8.
Turbidity currents descending the slopes of deep‐water extensional basins or 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s commonly encounter normal‐fault escarpments, but such large‐magnitude phenomena are hydraulically difficult to replicate at small scale in the laboratory. This study uses advanced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numerical simulations to monitor the response of large, natural‐scale unconfined turbidity currents (100 m thick and 2000 m wide at the inlet gate) to normal‐fault topography with a maximum relief of nearly 300 m. For comparative purposes, the turbidity current is first released on a non‐faulted pristine slope of 1·5° (simulation model 1). The expanding and waxing flow bypasses the slope without recognizable deposition within the visibility limit of 8 vol.% sand grain packing. Similar flow is then released towards the tip (model 2) and towards the centre (model 3) of a normal‐fault escarpment. In both of these latter models, the sand carried by flow tends to be entrapped in four distinct depozones: an upslope near‐gate zone of flow abrupt expansion and self‐regulation; a flow‐transverse zone at the fault footwall edge; a flow‐transverse zone at the immediate hangingwall; and a similar transverse zone near the crest of the hangingwall counter‐slope, where some of the deposited sand also tends to be reshuffled to the previous zone by a secondary reverse underflow. The near‐bottom reverse flow appears to be generated on a counter‐slope of 1·1°, increased to 2·0° by deposition. The Kelvin–Helmholtz interface instabili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by causing three‐dimensional fluctuations in the flow velocity magnitude an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The thick deposits of large single‐surge flows may thus show hydraulic fluctuations resembling those widely ascribed to hyperpycnal flows. The study indicates further that the turbiditic slope fans formed on such fault topographies are likely to be patchy and hence may differ considerably from the existing slope‐fan conceptual models when it comes to the spatial prediction of main sand depozones.  相似文献   
99.
魏治利  钟路  谢振权  臧龙  彭莹 《探矿工程》2017,44(10):84-87,83
文章介绍了深海岩心取样钻机的主要部件动力头的结构及特点。根据深海钻进的特殊情况,专门在动力头上设计了钻杆自行抛弃机构和冲击卸扣机构。这两种机构可在发生卡钻事故钻机无法回收已经深入孔内的钻杆串时,可将其自行抛弃,或由于动力头扭矩液压马达出现故障不能拧卸钻杆时,冲击卸扣机构将对钻杆丝扣进行冲击使其松动而卸扣。文章重点介绍了钻杆自行抛弃机构和冲击卸扣机构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00.
异地碳酸盐岩块体是指已固结或半固结的、经过一定距离搬运再沉积而产于正常沉积地层中规模 较大的碳酸盐岩块,它和碳酸盐岩重力流沉积均属于再沉积碳酸盐岩。文章分析了岩崩、岩屑崩坍、海底滑坡、 滑塌和碎屑流沉积的过程,讨论了异地碳酸盐岩块体的沉积机制;归纳了异地碳酸盐岩块体形成的主要地质背 景,认为异地碳酸盐岩块体可见于活动大陆边缘、被动大陆边缘、海山和前陆盆地等地质环境中;着重介绍了 异地碳酸盐岩块体和碳酸盐岩重力流沉积的研究进展,即线源式的碳酸盐岩裙沉积和点源式的碳酸盐岩海底扇 沉积;最后,阐释了滑来岩块、滑塌堆积和碎屑流沉积的区别与联系,总结了孤立碳酸盐岩块体的搬运沉积机 制,对比区分了碳酸盐岩裙沉积和碳酸盐岩海底扇的沉积特征,认为它们在斜坡环境、沉积物类型和沉积特征 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