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39篇
测绘学   81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59篇
地质学   106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21.
钟慧民 《探矿工程》2011,38(12):58-60
天津地铁3号线张兴庄站紧邻北环铁路,铁路路基及列车动载产生的偏压荷载对基坑稳定性影响不容忽视。对其基坑加固支护、降水、封堵等施工方案及措施进行详细阐述,对以后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2.
选取2017—2018年北京、昌黎、红山地震台GM4磁通门磁力仪观测资料,采用常规预处理方法,剔除地铁轻轨、地电阻率、高压直流输电对地磁观测数据的干扰,结果发现,经分转秒处理,数据出现缺记现象,且完整率多低于90%,而秒转分处理,数据完整率达100%,无缺记现象发生;采用小波变换方法,对受到地铁轻轨干扰的北京地震台地磁观测数据进行滤波处理,并与无地铁轻轨干扰的红山地震台地磁观测数据进行频谱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小波变换方法可有效抑制地铁轻轨对GM4磁通门磁力仪观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3.
地铁车辆段试车线区段的列车夜间运行车速较快,且行驶于上部建筑的立柱之间,振动由道床直接传递到建筑中,导致振动舒适度超标。以某地铁车辆段试车线上盖建筑为背景,建立基于舒适度评价的精细化有限元模型,结合实测数据核验模型准确性,分析楼板的振动规律。研究表明:楼板车致振动频率集中于楼板基频附近,最大振动出现在楼层中部;增大楼板厚度和混凝土强度使Z振级减小,设计时可适当加厚楼板;振动预测计算时需考虑隔墙和活荷载的影响,应禁止将隔墙拆除进行改装,拆除隔墙后楼板约束减少,自振频率降低,Z振级增大1~4dB。  相似文献   
124.
张成龙 《探矿工程》2013,40(9):80-84
以天津地铁三号线水上北路站—吴家窑站盾构区间左线施工为背景,针对盾构施工区间遇到的大坡度并小半径曲线的综合难题,利用施工过程中积累的各种数据,采用受力分析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了盾构推进过程中各项参数对掘进的影响,探讨了盾构掘进过程中的操作与纠偏技术,得出了正确分析所采用推力的大小和方向、铰接的使用以及在特殊曲线段设置纠偏曲线是大坡度并小半径曲线段盾构操作与纠偏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5.
以青岛地铁一期工程3号线中山公园为例,对信息化施工反馈技术在地下工程施工沉降控制中的的应用进行研究。施工过程中通过跟踪监测,及时将监测结果反馈给勘察、设计、施工中,确保周边环境始终处在安全受控状态。应用效果表明,信息化反馈技术能够有效控制岩土变形,实现了施工沉降控制,减小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126.
根据地铁施工的特点,对施工控制测量提出了较高的精度要求。结合工程实践探索后方交会测量方法进行地铁施工测量,提高了隧道的贯通精度,解决了地铁盾构施工一次成洞对测量提出的高精度要求,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7.
采用应用研究与生产相结合的方法,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结构断面测量的必要性和相关要求,引入地面3维激光扫描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并对采集数据进行去噪、拼接、影像匹配、点云数据抽稀、结构断面提取等操作,讨论了地面3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结构断面测量中应用的可行性、技术优势、测量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8.
移动式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地铁盾构隧道安全监测工作中应用较为成熟。本文以地铁盾构隧道监测点云数据为基础进行研究,实现了地铁盾构隧道病害智能诊断。首先通过激光点云生成灰度图像;在此基础上运用卷积神经网络CNN,对地铁盾构隧道中的渗漏水和裂缝的识别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最终生成隧道病害智能诊断系统,为地铁安全运营提供了智能监测方法,有效提高了我国地铁运营监测的技术水准。  相似文献   
129.
地铁车站人员疏散离散时间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疏散时间对于保证地铁车站这类复杂建筑结构内人群的安全至关重要,本文借鉴群集流动理论建立了用于计算地铁车站人群移动时间的疏散离散时间模型(EDTM),模型中的人群流动系数取值不同于传统计算公式中的常量,依据的是经典的车站人群密度与速度函数关系式。将此模型用于某地铁车站站台层,求解楼梯出口疏散人数与时间的关系,并与Building EXODUS疏散软件的模拟结果以及传统地铁车站疏散时间计算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EDTM计算结果与EXODUS疏散模拟结果非常接近,且比传统公式计算更为精确和符合实际情况。该计算模型可以为地铁车站人群疏散时间计算、建筑出口性能化设计,以及地铁车站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提供更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130.
爆炸波在地铁车站中的传播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LS-DYNA软件建立了北京比较典型的2层地铁车站有限元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地铁车站发生内部爆炸时,爆炸波在地铁车站内部的传播规律。研究表明:①在0.3m/kg~(1/3)〈Z〈1.6m/kg~(1/3)范围内,车站内部超压峰值可用Henrych经验公式估算;②爆炸波在地铁车站的封闭空间不断出现反射、绕射现象,使得结构构件遭受多次冲击作用;③楼梯口起到了一定的泄爆作用。本文研究结果可供地铁车站的抗爆设计与安全分析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