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5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72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38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利用涡动相关系统测定新疆石河子棉区覆膜滴灌棉田的CO2通量,分析2010年棉花各生育期净生态系统碳交换(NEE)的日变化特征,并将[NEE]拆分为生态系统总生产力(GEP)和生态系统呼吸(Reco),分析三者的生长季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播种期和苗期,棉田白天和夜间的NEE变化幅度都较小;其他生育期NEE白天呈‘V’形变化,夜间为正值且变化小。NEE的日变化主要受太阳总辐射影响。GEP、Reco和NEE的生长季变化趋势与叶面积指数变化相对一致,最大日累积量均出现在花铃期,分别为11.8,8.0和-6.2 g C·m-2·d-1。播种期、苗期、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期的日平均[NEE]分别为2.6,1.6,-1.2,-2.8和0.5 g C·m-2·d-1。整个生长季棉田NEE累积量为-122.2 g C·m-2,表现为碳汇。由偏相关分析可得,GEP,Reco和NEE的生长季变化与气温的相关系数最高,其次为饱和水汽压差,再次为太阳总辐射和土壤温度,结果表明气温是影响棉田GEP,Reco和NEE生长季变化的主要气象因素。气温对棉田GEP,Reco和净碳吸收起促进作用,而饱和水汽压差对其起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2.
Research for changes of soil water and salt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land sciences and agriculture sciences in arid and semi arid regions. In this paper, sampling in actual agricultural fields, laboratory analysis of soil samples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s are used to quantitatively analyze soil salinity changes under different irrigation methods throughout the cotton growing season in Shihezi reclamation area. The results show that irrigation method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oil salt content in the surface soil (0-20 cm) and sub-deep soil (40-60 cm), followed by deep soil layer (60-100 cm) and root soil layer (20-40 cm). Furrow irrigation yields the maximum soil salt content in deep layer (60-100 cm) or sub-deep layer (40-60 cm) and the maximum salinity occurs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cotton growing season (June or earlier). In contrast, drip irrigation yields the maximum soil salinity in the root layer (20-40 cm) or sub-deep (40-60 cm), and this usually appears in the second half growing season (July or after). The ratio of chloride ion to sulfate ion (Cl-/SO42-) and its change in the soil are on the rise under furrow irrigation, while the value first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 with a peak point in June under drip irrigation. This suggests that furrow irrigation may shift the type of soil salinization to chloride ion type moreso than drip irrigation. Potassium and sodium ion contents of the soil show that soil sodium+potassium content will drop after the first rise under furrow irrigation and the value is manifested by fluctuations under drip irrigation. Potassium+sodium content change is relatively more stable in the whole cotton growth period under irrigation methods. The maximum of sodium and potassium content of the soil usually occur in deep soil layer (60-100 cm) or sub-deep soil layer (40-60 cm) in most sample points under furrow irrigation while it is inconsistent in different sample points under drip irrigation. A nonparametric test for paired samples is used to analyze differences of soil salt content under different irrigation methods. This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impact of irrigation on soil salinity is most significant in July, followed by August, June, May, and April in most sample points. The most significant impact of irrigation methods occurs in the surface soil layer (0-20 cm), followed by deep layer (60-100 cm), root layer (20-40 cm) and sub-deep (40-60 cm). These conclusions will be benefitial for mitigation of soil salinization, irrigation and fertilization and sustainable land use.  相似文献   
123.
利用滴灌盆栽试验,研究蕾期和花铃期不同施N水平的条件下,滴灌棉花ABA浓度与土层20 cm田间持水率之间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蕾期不同处理纯N分别为N2、N4、N6 g/盆的条件下,滴灌棉花ABA含量与土层20 cm田间持水率之间的相关性系数(r)的分别为-0.946、-0.917、-0.966, T检验显著水平P为0.015、0.029、0.007;模型拟合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77、0.852、0.934;花铃期,滴灌棉花ABA含量与土层20 cm田间持水率之间的相关性系数(r)的分别为-0.788、-0.959、-0.861;模型拟合决定系数(R2)分别为0.737、0.937、0.872;因而,蕾期盆栽滴灌棉花在纯N分别为N2、N4、N6 g/盆的条件下,滴灌棉花ABA含量与土层20 cm田间持水率之间的相关性为负相关, N6 g/盆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 N6 g/盆处理拟合决定系数(R2)达到极显著水平,其模型为对数。花铃期滴灌棉花ABA含量与土层20 cm田间持水率之间的相关性为负相关, N4 g/盆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模型拟合决定系数(R2) N4 g/盆达到极显著水平其模型为指数函数。本文研究的回归模型很好地描述了滴灌棉花腾发量及需水特性,为内陆干旱区绿洲农业滴灌棉花耗水量的估算提供了新计算方法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4.
石河子棉区棉株倒伏的气象因子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邹陈  李新建  杨举芳  刘辉 《中国沙漠》2008,28(5):891-895
在对新疆石河子棉区乌兰乌苏和莫索湾两个观测点27a的农业气象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这两个测点棉花植株倒伏进行2 a平行观测,在排除品种、栽培措施、土壤性质和肥力等非气象因子以后,初步得出结论:石河子棉区棉株倒伏的关键时期是花铃期;造成石河子棉区棉株倒伏的主要气象因子是0—30 cm土壤相对湿度和当时的风速及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25.
快速、无损监测农田土壤水分含量,是智慧农业的重要研究内容.以新疆南疆阿拉尔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膜下滴灌棉田为研究对象,运用EM38-MK2大地电导率仪快速、高效的获取了4组不同时期的棉田土壤表观电导率数据,并同步采集表层土壤(0~20 cm)样品,通过构建表观电导率数据与室内测定含水量数据间的反演模型获取了测点的含水量数据...  相似文献   
126.
干旱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主要非生物胁迫因素之一,水分亏缺所造成的危害超过了一切逆境因子的总和,严重影响作物产量及农业生产。作为全国重要优质棉区之一的新疆,干旱及水资源缺乏也成为棉花产业发展的重大限制因素之一,棉花种植几乎完全依赖灌溉,而棉花或棉田是否需要灌溉,可根据土壤含水量以及植株本身受旱程度特征等指标来判断。本文从棉花干旱形态变化、生长发育进程、生理生态特征、产量结构差异、土壤水分变化、气象干旱等不同方面对绿洲棉田干旱指标研究的现状和进展进行总结,并对进一步开展滴灌模式下棉田干旱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干旱敏感性指标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7.
通过分析国内外棉花打顶机发展的历程与现状,对地面仿形、整体仿形和单株仿形3种现有主要棉花机械打顶机存在的总体仿形精度不高和单株仿形技术难度大等问题,分别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棉花打顶机械单株高度仿形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8.
巯基棉分离富集-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重晶石中痕量汞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陈焱  李勇  李长青 《岩矿测试》2008,27(6):431-434
重晶石样品研磨过筛,用EDTA-氢氧化钠混合溶液络合处理,盐酸调节至弱酸性释放出汞,处理后的样品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矿样中的痕量汞。采用巯基棉分离富集有机汞及无机汞,在pH 3~4时巯基棉可充分吸附汞,分别用2 mol/L和6 mol/L盐酸洗脱有机汞和无机汞,并将有机汞转化为无机汞。对影响汞测定的实验条件及干扰元素进行探讨。方法线性范围为0.00~5.00 ng/mL,相关系数为0.999 6;加标回收率为92.0%~114.0%。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基体干扰少、灵敏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9.
为定量评估风沙灾害对策勒棉区棉花生物量的影响,2011—2012年以新陆中21号为供试品种,在中国科学院新疆策勒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农民常规栽培模式田内进行有、无防风沙网防护对棉花最终产量影响的对比观测试验,发现频繁的风沙天气对棉花产量形成的影响分两个阶段,前期营养生长阶段,棉花植株抗逆性弱,而此时该地区风沙活动频繁,植被盖度低,平均风速较大,因此该时段棉花遭受风沙危害后其出苗率明显降低,导致后期严重缺苗;棉花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抗逆性增强,绿洲植被覆盖度增加,起沙风频次减少,从而导致风沙对棉花生长的影响减弱,仅使棉花植株发育期延迟,地上部分单位面积上的生物量在防护网内比网外多52%,但单株生物量仅多4%。  相似文献   
130.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G-AFS)应用于测定地质样品中的痕量硒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但复杂的基质仍会增加分析难度,尤其是富含有机质样品与硫化物样品中的有机碳、复杂配合物和共存离子等带来的干扰,故样品前处理十分重要。采用常规的巯基棉(thiol cotton fibre, TCF)富集分离方法处理富含有机质样品与硫化物样品时,常会出现回收率不稳定、TCF过早饱和的现象。因此,本文针对富含有机质样品,使用双TCF柱法,通过两次吸附可以有效减少有机质的干扰;针对硫化物样品,可通过增加TCF的用量或者减少称样量来提高硒的回收率。标准物质和实际样品的测定结果表明优化的方法可满足分析要求,对富有机质样品,硒的回收率大于95.1%±0.37%;对硫化物样品,硒的回收率大于95.5%±1.92%。同时,研究也表明,采用微波消解处理样品,能够有效地避免硒在消解过程中的损失。改进后的方法提升了富集分离效果,适用于有机质和硫化物地质样品中的痕量硒(ng/g~μg/g级)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