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90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306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广西373铀矿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73铀矿床是我国南方典型碳硅泥岩型铀矿床之一,主要发育一套黑色弱硅化泥岩、粉砂岩,硅化生屑灰岩及其过渡型岩类地层,矿床明显受断裂发育影响,铀矿化于次级断裂带中.通过系统地球化学研究表明:3组不同期次脉体普遍亏损过渡元素Ti、Sc、Cr、Cu、Zn和高场强元素Nb、Ta、Zr和Hf;相对较富集Mn、Ni、As、Sr、Mo、Sb、Tl和U等微量元素.后期热液活动使脉体Ba、Sb、As和Mo等元素异常富集.后期热液叠加改造,使得岩石普遍亏损过渡元素Sc、Ti、Cr和高场强元素Nb、Ta、Zr、Hf,普遍富集Co、Ni、Zn、As、Sb、Mo、Cd、W、Tl、Pb、Bi和U,其中As、Sb、Mo、Tl和U尤为富集,富集系数平均达到100左右,U与W、As、Sb和Pb相关系数都在0.9左右,具有高度同源性,铀成矿与热液活动有关.典型剖面微量元素富集与硅化密切相关,当硅化达到一定程度后微量元素富集出现反转,即随着硅化强度增加而富集能力反而降低.V/Cr、V/Sc、Ni/Co、V/(V+Ni)、U/Th、δU、δEu和δCe等特征元素比值反应铀预富集形成于缺氧的古海洋环境.高丰度的As、Sb和Ba等元素,以及U-Th关系图解和Zn-Ni-Co三元图解均显示热水沉积成因.微量元素特征表明碳硅泥岩形成于缺氧的还原环境,铀预富集与热水沉积有关,铀成矿与热液叠加改造有关,后期热液沿运移通道上升进入储集空间,与铀预富集地层热液叠加成矿.  相似文献   
282.
我国西部叠合盆地油气资源丰富,随着勘探难度逐年增加,如何准确定位有利成藏区带对增加勘探成功率至关重要。通过对比叠合盆地主要大中型油气田发现,叠合盆地大都为多期成藏,且晚期成藏有利于油气规模化保存。在大量总结叠合盆地多个油气成藏过程、特点和模式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带的构造演化特点,按照叠合盆地构造变动模式划分,将西部叠合盆地油气多期成藏模式划分为5种,分别是油气连续充注型、早期强烈改造型、中期强烈改造型、晚期强烈改造型和多期充注改造交替型。在晚期成藏有利于油气勘探的前提下,分析认为具有油气连续充注型油气成藏的区域和周边地区由于构造变动轻微,破坏幅度最小,因此油气藏类型较多,规模化可能性最大,最具油气勘探有效性,而多期充注改造交替型成藏模式在构造变动频繁剧烈的影响下,使得油气藏破坏量较大,保存下来的可能性很小,因此也最不具备勘探有效性,此类地区应该尽可能规避。  相似文献   
283.
产于金沙江结合带与维西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火山弧交接部位加仁岩体北倾覆端羊拉铜矿,含矿岩系为泥盆系江边组和里农组,属一套火山岩、砂泥质硅质复理石建造,是火山-喷流沉积作用产物,形成(似)层状块状硫化物矿体;中-晚印支期中酸性岩侵入对原生层状矿体进行了叠加,形成了矽卡岩富厚矿体,里农矿段KT1和KT5层状矿体在产状、规模、分带性和矿物组构等方面与传统接触交代矽卡岩存在显著差异,并从矿物学、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具明显同生矿化后期叠加改造特征,该期也可单独形成矽卡岩型矿体,及由钙铁榴石、钙铁辉石、阳起石、绿帘石等组成无矿化矽卡岩;晚印支-早燕山期形成NE向大脉状矿体,部分小型脉状斑岩型矿体。显示主要为三期叠加型矿床,是金沙江洋及其邻区构造演化在矿区的集中体现。根据矿体类型、保存条件及围岩性质等进行缺位预测、找矿与勘查。  相似文献   
284.
中秦岭北侧特异重力场及其探榷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陕西榆林-重庆综合地球物理大断面中在陕西咸阳至中秦岭北侧测段特异重力场给以分析和探讨.研究结果认为:秦岭北侧断裂带(或秦岭造山带与华北地块的接触带)的位置恰在该重力异常突跃地段内.断裂构造的上部近于陡直、且略向北倾斜,倾角约为70°左右;断裂构造中部为近垂直形态;断裂构造下半部略向南倾斜,倾角70余度.秦岭北侧断裂以北的大幅度落差、大规模的巨型重力异常低谷区的形成,是由于上部地壳存在一个厚达6 km、宽40余公里的新生代沉积地层区引起的.中秦岭北侧断裂构造带和沉积岩层区的形成,是与地质历史时期中秦岭地区的多次复杂构造运动的叠加、特别是华北板块的下插、并与秦岭多级次造山运动具有极其密切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85.
古腊布陶勒盖金矿床位于阿拉善地块巴彦乌拉山中段,金矿体均受韧性剪切带及EW向、NE向、近SN向断裂控制。赋矿层位为褐红色赤铁矿化绢云母石英糜棱岩,不论是石英脉型金矿,还是蚀变岩型金矿均产于这类岩石中,具有一定的层控特征。矿床经过了中元古代原始沉积地层预富集,后期经过改造富集形成了现在的金矿体。脉内矿物中强烈的热液蚀变和矿石中浸染状、角砾状的构造,显示了岩浆热液矿床的特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区内花岗斑岩和矿床特征,认为古腊布陶勒盖金矿床是古亚洲洋整体于三叠纪闭合、石炭纪末期至三叠纪发育了古亚洲地区规模宏大的成矿事件的响应,矿床类型应为花岗岩叠加改造的韧性剪切带金矿。  相似文献   
286.
黔西地区位于上扬子地块西南缘,大地构造处于古特提斯构造域与太平洋构造域共同控制与影响的区域.该区广泛出露中上泥盆统-下三叠统(D2-T1)碳酸盐岩为主的沉积岩,下伏下泥盆统与志留系巨厚页岩和粉砂岩,构成了该区的底部滑脱层.在D2-T1碳酸盐岩为主的强硬岩层中夹有的页岩-粉砂岩、炭质页岩构成了次级滑脱层.在中生代,受上述两大构造域远程复合作用,黔西地区发生了多次构造活动与叠加变形.在挤压收缩过程中,强硬层与软弱层之间的滑脱作用形成了黔西地区复杂的构造格局.不同阶段不同规模的逆冲滑脱作用(顺层滑脱→切层滑脱→小型逆冲→大型逆冲)对铅锌富集起到了不同的控制作用.顺层滑脱形成了与层理一致的铅锌富集;切层滑动(小型逆冲)控制了稍陡于岩层的铅锌矿富集;小型平移或张性断层控制了陡倾铅锌矿的富集;而大型逆冲断层则控制了大型、超大型铅锌矿床的富集.因此,逆冲滑脱作用是控制黔西铅锌矿床富集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87.
文章通过对以地南金矿床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构造叠加晕特征研究,建立了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模型,并用模型对矿床深部进行了预测,提出了盲矿预测靶位,为进一步探矿增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88.
The Western Qinling has been acknowledged to witness superimposed orogeny including north subduction of Paleotethys ocean and collision between North China and South China blocks; however, the precise timing constraints on transition of tectonic regime are remaining enigmatic. The Wenquan composite batholith comprising five phases and mafic enclaves is an ideal example to unlock this puzzle. The host granitoids are felsic, metaluminous to peraluminous, and high-K calc-alkaline to shoshonitic suite with I-type affinity. The mafic enclaves, however, are intermediate, and high-K calc-alkaline to shoshonitic. Zircon ages of multiple phases indicate an episodic growth lasting nearly 30 million years ranging from 238, 228, 218 to 208 Ma, consistent to Triassic igneous activity recording a transition regime from a subduction setting to a syn-collision setting and a post-collision setting in Western Qinling. Lead isotopes of whole-rock and K-feldspar at Wenquan and Lu-Hf isotopes of zircons separated from biotite monzogranite porphyry, porphyritic monzogranite, monzogranite porphyry, and hosted mafic enclaves suggest that the heat and the hot mafic melt initiated by the break-off of the northward subducting South China block lithosphere triggered partial melting of the Mesoproterozoic subcontinental lithospheric mantle to produce mafic magmas, and the underplated mafic magmas caused partial melting of the shallow subducted Mesoproterozoic lower crust generating granitic magmas at Wenquan. Combined our field observations and petrology study with a holistic review on previous geochron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data of Triassic granitoids throughout the Western Qinling, we in this contribution proposed that the Triassic igneous activity in the Western Qinling corresponding to superimposed orogeny evolved from the northward subduction of Palaeotethys ocean (250–235 Ma) through syn-collision (228–215 Ma) to post-collision (215–185 Ma) between the North China and South China blocks.  相似文献   
289.
金矿床型构造叠加晕样品中的砷锑铋银锡钨等金属元素含量对金矿多期次多阶段成矿具有指示意义。此类样品采集于金矿中,样品各元素含量范围大,从克吨级至百分之几,分布也不均匀。采用常规的检测方法分析时,存在元素间干扰不易消除、记忆效应严重等问题。本文建立了粉末压片-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金矿型构造叠加晕样品中砷锑铋等18种次量元素的定量分析方法。通过研究角度扫描图,选择了干扰少、强度高的分析线;充分混匀样品,消除了偏析效应;选用与样品基体类似的国家标准样品建立工作曲线,通过数学校正和内标法校正了谱线重叠干扰和基体效应。方法检出限为0. 14~2. 23μg/g,精密度(RSD,n=12)小于4%。本方法可快速、准确地测定金矿床型构造叠加晕样品中各元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290.
花林宝 《地质与勘探》2010,46(5):814-827
我国处于"三面受挤压"、多旋回、多期造山运动的大地构造地质背景,多为叠合盆地展布,其"盆""山"耦合格局,基本上控制着油气田和金属矿床的分布。石油和天然气均产于现行盆地和残留盆地内。在石油、油层水中常含有Au、Ag、Hg、U、Fe等多金属组分;天然气中亦含有He、Xe等稀有元素。在盆地内或周边(山脉)常分布金、银、铅、锌、铀等多金属工业矿床共生或伴生,有的矿床规模已达大型、超大型。油气是来自盆地内"有机"和"无机"物质经一定温、压条件下,在"生、储、蓄、圈、移、保"封闭的还原环境下的产物;金属矿床是深部来自地壳、地幔含矿流体,多沿断裂构造密集、开放环境条件下卸载的结果。两者在空间上相互依赖、又相互分离的关系。研究其规律对当今深部找矿和找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