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33篇
海洋学   7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倾斜裂隙介质反透射系数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然界的裂隙排列并非都是直立的,在复杂地壳应力作用下裂隙排列很可能是倾斜的.本文从各向异性弹性动力学基本方程出发,在特征矩阵方法基础上提出了计算任意倾斜裂隙介质水平界面上的反射、透射系数的简单方法,并利用该方法计算了倾斜裂隙介质P-P波、P-SV波和P-SH波的反透射系数.结果表明,P-P波、P-SV波和P-SH波的反透射系数与倾斜裂隙的倾角、测线方位以及偏移距这些物理参数之间存在一定的依赖关系.此外我们计算了C波的零入射相角时的反射系数,发现该反射系数跟裂隙倾角、裂隙的方位角有着明显的对应规律,且各向异性越强时,该反射系数越大.这些研究对于深入了解倾斜裂隙的动力学特征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2.
黄定华 《地学前缘》2000,7(2):509-516
在地质学背景后面隐藏着众多凝聚态问题。对它们需要运用凝聚态科学工具进行探索 ,才能发现蕴含其中的对称、相变、周期和突变等现象 ,以抓住其共有的科学本质。文中对结晶过程中的固熔体相变 ,上地幔部分熔融和地核差异旋转等典型地学问题 ,从凝聚态角度重新作了分析 ,指出尽管它们具有不同的时空范畴和地学内涵 ,曾分别被划归于不同的地学分支学科 ,但却共同体现出了大自然中模式形成的一个基本范式 ,即 :无序定态的空间对称破缺可以导致诸多宏观有序结构的形成。这也是其它一些类似的地学现象得以产生的共同原因。由此可认为 ,从各种地质分支学科的单一性探索 ,过渡到凝聚态地质学的统一研究 ,是地质科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由阶段。而凝聚态物理学的成熟与深化 ,恰好为之提供了发展的契机。因此 ,就有可能从凝聚态地质学这一新的观点出发 ,将传统的地质研究领域进一步拓深 ,并且将其拓宽、推广到水利 ,环境 ,材料和生命科学中去。  相似文献   
133.
建立在数理逻辑基础上的地图投影,具有科学美的和谐、简单、对称、统一和奇异等基本形态,它展示了地图投影的理性美。地图投影网络必须在可视化环境中使用的特点,使其又具有以形象展示的艺术美的特性。地图投影的艺术美,同样具有和谐、简单、对称、统一和奇异等基本形态。探讨地图投影的科学美和艺术美,有助于深化对地图投影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34.
西太平洋板块俯冲引发的强震与我国东北地区强震活动存在密切联系,对西太平洋板块俯冲带未来强震做出准确的趋势判断,对我国防御重大地震灾害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可公度信息提取方法对1900年来西太平洋俯冲带北部地区MS≥8强震进行分析,认为西太平洋俯冲带北部地区在2013年、2014年和2017年强震信号较强,有可能发生较大震级地震.其中2014年信号要强于2013年和2017年.通过震中迁移分析,发现其空间迁移经纬向具有同步性和对称性,其中有6次明显的南迁和6次北迁,纬向迁移对称轴在43°N左右;经向震中迁移,其对称轴在146°E左右,未来强震可能向东北方向迁移,其空间对称轴恰位于千岛群岛海沟和日本海沟两大地质构造的转换处.  相似文献   
135.
??С?????????????????????Σ??÷?????????????????????档????????????????????Jacobi????????????????????任???????????????????????????????????????????????????÷??????????????????ж????????????????????????????????????????????????????  相似文献   
136.
新疆M_S≥7地震时空对称性及未来趋势判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晶  延军平  苏坤慧 《内陆地震》2010,24(4):323-329
在时间对称性方面,通过可公度信息提取方法和蝴蝶结构法对新疆MS≥7地震的可能时间进行分析,认为新疆在2015年发生MS≥7地震的信号较强。在空间对称性方面,对新疆MS≥7地震信息统计分析,发现形成的4个四边形存在关于80°E经线及40°N纬线对称的规律,即"钟摆四边形结构"。经向上,"三点同侧,往返迁移"。纬向上存在"三北一南"与"两南两北"相互转换的空间迁移规律。由此判断2015年新疆MS≥7地震的震中位置大致位于80°E经线以东,40°N纬线以北。在信息预测方面更加逼近地震三要素的趋势预测内容,为今后新疆地震统计趋势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7.
An earlier paper introduced a new cosmological theory based on the proposition that all four metrical coefficients of space and time change with the cosmological expansion. Such a universal scale expansion would preserve the four-dimensional spacetime geometry and therefore by general relativity most physical relationships. In addition, if the scale expansion were exponential with time, all epochs would be equivalent. The theory resolves several outstanding problems with the standard model based on the Big Bang concept and better agrees with observations. Four independent observational programs support the SEC theory, which also provides an explanation to the Pioneer anomaly. A possible resolution to the recently discovered discrepancies between optical observations of the planets and their ephemerides is proposed.  相似文献   
138.
Analysis is done of the distribution of odd and even symmetric components of circulations on a global basis in termsof observations and technique for the odd/even symmetry,indicating that climatic features of the component patternsand their temporal evolution are able to reveal their influence of land-sea discrepancy in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Hemispheres,the time scale of atmospheric response to radiation heating,circulation waveform structure and seasonaladjustment of global circulation.  相似文献   
139.
A two degree-of-freedom earthquake model with static/dynamic friction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an a simple multi-block-spring model with total symmetry make interesting predictions for fault behaviour? Our model consists of a symmetric, slowly driven, two degree-of-freedom block-spring system with static/dynamic friction. The simple friction law and slow driving rate allow the state of this fourth order system to be described between slip events by a single variable, the difference in the stretch of the driving springs. This stretch difference measures the locked-in stress and is closely related to fault stress inhomogeneity. In general,smoothing is not observed. A spatially homogeneous stress state is found to almost always be unstable, in that the system tends toward an inhomogeneous state after many slip events. The system evolves either to a cycle that alternates between two types of earthquakes, or to a cycle with repeating but identical asymmetric earthquakes. One type of alternating earthquake solution is structurally unstable, which implies a great sensitivity to model perturbations. For this simple model, spatial asymmetry necessarily occurs, despite the symmetry in the model, thus suggesting that spatial structure in seismicity patterns may be a consequence of earthquake dynamics, not just fault heterogeneity.  相似文献   
140.
"049"川渝暴雨的Q矢量与湿位涡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采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049"暴雨过程的准地转Q矢量及湿位涡进行诊断分析,揭示了暴雨期准地转Q矢量散度场、涡度场以及锋生函数的分布特征以及与暴雨之间的时空配置关系,指出了Q矢量散度与垂直运动有很好的配置关系,低层Q矢量辐合有利于上升运动的发展和维持,Q矢量对此次暴雨过程具有一定作用;暴雨区对流层中低层的对流不稳定与条件性对称不稳定对此次暴雨过程起了关键作用,而且很可能是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