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73篇
  免费   1158篇
  国内免费   1592篇
测绘学   365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916篇
地质学   5637篇
海洋学   220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485篇
自然地理   179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185篇
  2021年   214篇
  2020年   198篇
  2019年   262篇
  2018年   213篇
  2017年   239篇
  2016年   276篇
  2015年   289篇
  2014年   362篇
  2013年   291篇
  2012年   406篇
  2011年   327篇
  2010年   288篇
  2009年   341篇
  2008年   309篇
  2007年   334篇
  2006年   366篇
  2005年   279篇
  2004年   284篇
  2003年   262篇
  2002年   214篇
  2001年   237篇
  2000年   252篇
  1999年   212篇
  1998年   205篇
  1997年   164篇
  1996年   125篇
  1995年   155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96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991.
构造-沉积分异是地球表层的常见地质现象,发生于沉积盆地、造山带与克拉通等岩石圈构造单元,表现为岩石圈的深、中、浅层始终发生着沉积物、流体、能量与力的交换与分异过程。文中从物质组成、时空分布与力学机制等方面阐述构造-沉积分异的基本特征,并以中国沉积盆地为例进行分析。作者首先将构造-沉积分异定义为“由构造应力、热力、重力、地幔动力等因素引起地表地形差异,从而导致沉积物源、搬运体系与沉积作用变化的过程”;认为构造-沉积分异发生在不同尺度的洋-陆系统、盆-山系统、隆-坳系统、凸-凹系统与高-低地貌系统,受基底结构、强度与活动性的明显控制,构造应力、重力、热力、地幔动力等控制了该分异机制; 强调随时间演变出现构造-沉积分异演化旋回,表现为伸展期裂陷向聚敛期隆坳转变,碳酸盐岩分异台地向统一台地转变。上述控制因素与机制在时空上可以发生复合,导致多类构造-沉积分异作用出现。研究构造-沉积分异作用,可以为重建地球历史、加快矿产资源勘查和改善人类宜居环境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92.
热穹隆构造及其对金矿的控矿作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李亚东 《甘肃地质》1999,8(1):28-32
热穹隆构造是在一个构造活动(逆冲)带中,由沿走向发生的地壳差异性升降运动(走向波浪机制)产生的构造穹隆中的热(液)活动事件,或是在这些部位由于中浅成岩浆岩的底辟式侵入而产生的热力性穹隆构造,它对金矿成矿的控制机理主要体现在适宜的浅层构造空间,贯深性构造通道及深源(下地壳)的岩浆源和矿质热液源的有机统一,主要的容矿空间为穹隆构造所产生的放射状(或束状)及环状构造裂隙系统。  相似文献   
993.
长期以来,对柴达木盆地中生代的大地构造属性一直存在争议.笔者根据柴达木盆地北缘的德令哈盆地中生代盆地充填序列、基底沉降过程和大地构造相分析结果认为,该盆地具有典型的前陆盆地沉积-构造演化特点.(1)二叠(?)一中三叠世发育类复理石盆地组合和早侏罗一早白垩世发育陆相含煤磨拉石盆地组合,构成前陆盆地的“标型”充填;(2)上凸的总沉降曲线反映前陆盆地的发育规律;(3)德令哈前陆盆地的形成说明柴达木板块和华北板块的末次陆一陆碰撞发生在晚三叠世,早侏罗-早白垩世的构造运动则归属于南祁连对柴达木板块的陆内逆冲推覆作用.  相似文献   
994.
鄂尔多斯侏罗纪盆地形成演化和聚煤规律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0  
王双明  张玉平 《地学前缘》1999,6(Z1):147-155
鄂尔多斯盆地是在演太平洋构造域和特提斯构造域共同影响下形成的中生代大型内陆拗陷。其演化过程可分为早侏罗世-中侏罗世早期、中侏罗世、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4个阶段,旱侏罗世-中侏罗世早期为重要的聚煤期。聚煤区围绕盆地沉降中心呈环带状展布,煤层层数、厚度及横向变化规律在盆地不同部位表现出不同特点。构造转折期与有利于植物大量繁殖的古气候的有机匹配是控制煤层形成的主要因素。现今盆地范围是后期改造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5.
提出地壳任一点静水压力部分是由重力所附加的静水压力和由构造作用力所附加的静水压力叠合而成的。处在挤压变形带、剪切变形带到引张变形带(及地域)中岩石所承受的构造附加静水压力有逐次变小的规律性。构造叠加致使同一地壳深度的水平面上静水压力值不相等,这种压力梯度是流体及油气长距离水平运移的主要原因。建立岩石矿床形成深度的构造校正测算方法,并提出构造物理化学成矿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996.
苏南地区地面沉降概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从苏南地区的地层结构特点出发,指出具有中等压缩的粘土和砂土互的地层结构是地面沉降的内因,而抽取地下水及地面荷载的增长是地面沉降的外因,分析几个地面沉降的力学机遇,并从岩土工程角度出发,阐述沉降机理,数学模型等当前地面沉降中亟需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7.
地应力驱动油气运移基本方程及有限元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首先叙述了地应力作用下空隙弹性介质中流体运移的基本方程及由基本方程推导的有限元公式。然后,在地应力测量及构造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所给出的有限元公式及相应程序,对辽河油田运移势场进行了模拟,得出了该区运移势场的分布。结果表明,处于运移势低势区及过渡区的地区大部分是有希望的油田地区。结合构造分析进行地应力和运移势场研究可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8.
IntroductionTheKtmlundearakorumMountainRangeislocatedinthesouthernpartoftheXinjiangUygUrAutonomousRegion,NorthwestChina,belongingtotheconnectionpaftbetWeentheQinghai-TibetPlateauandthePamirPlateau.So,itstectonicfeaturesandevolutionaryhistoriesarecloselylinkedwiththesetWoplateaus(seefig.l).ThecompIexityofgeologicalstrUctUresinthisarealeadstoalotofcontfoversiesabolltitsevolutionhistoryforalongtime.TheXinjiangGeotTansect,runningacrosstheTianshanMountains,theTarimBasinandtheKunlun-Kara…  相似文献   
999.
秦勇  张德民 《地质论评》1999,45(6):576-583
山西沁水盆地中、南部下二叠统山西组主煤储层现代构造应力场主应力差增大、煤储层渗透率梯度呈指数形式增长,煤储层压力梯度呈对数增长,这种规律主要受控于现代构造应力场应力方向与煤储层天然裂隙优势发育方向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两组方向对于煤储层来说近于平行,对煤储层顶板则表现为近于正交,由此导致主煤储层中天然裂隙处于相对拉张状态,而其顶板天然裂隙处于挤压状态,主应力 越大,相对拉张效应就越显著。基于这种规律和  相似文献   
1000.
中国东北地区新生代火山活动的构造背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瑜  李春风  陈洪洲 《地质论评》1999,45(7):180-189
中国东北地区新生代以玄武岩为主的喷发经历了60~29 Ma、25~15 Ma、<2 Ma三期及不同喷发期之间的过渡阶段,而每一期又可以分为若干旋回。火山作用形成于不同的构造部位,沿断裂和非断裂分布的玄武岩均有存在,且与不同时期的大陆边缘构造演化相匹配。不同的构造背景下火山活动的分布也不同,且具明显的迁移性。构造环境体现为非造山大陆边缘张裂隙、上地幔上隆的陆内拉张环境、陆内非造山环境等特征。上新世晚期—更新世以来的火山活动与中国西南部地区的大陆板块间的碰撞作用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