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1篇
  免费   153篇
  国内免费   107篇
测绘学   51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90篇
地质学   586篇
海洋学   58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地理   5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Windows 2003 Server提供的远程终端服务功能实现了多用户同时操作,远程终端多用户通过远程终端功能可以同时在远程终端服务上运行程序、保存文件和使用网络资源等,为业务应用提供了便捷.介绍利用Windows Server 2003远程终端(包括远程桌面和终端服务),开发了气象业务中多用户共享MICAPS20、雷达PUP产品及其它气象应用系统的信息服务平台,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2.
针对惠民凹陷大芦家地区各断块地层单元划分不一致,沉积相认识存在分歧等问题,依据旋回级次、旋回性质等,将馆陶组三段划分出2个四级旋回、4个五级旋回、16个六级旋回;并以岩芯及室内分析资料、测井资料等为主要依据,综合分析岩石类型、粒度及结构特征、垂向粒序变化、层理构造类型及自然电位曲线形态等。结果表明:惠民凹陷大芦家地区馆陶组三段主要发育冲积扇及辫状河;冲积扇主要发育辫流砂岛、辫流沟道、辫流带、漫流席状砂、远端砂丘等微相;辫状河主要发育心滩,辫状河道充填,天然堤、漫滩和道间洼地沉积,泛滥平原沉积,废弃河道等微相;2个四级旋回的沉积相类型及空间展布特征相似;第Ⅰ五级旋回在研究区中偏西部属冲积扇沉积,主要发育辫流砂岛、辫流沟道、辫流带微相,在东部属扇前平原沉积;第Ⅱ五级旋回早期以辫状河沉积为主,河道规模较大,仅在第Ⅱ1六级旋回的东北部位见冲积扇的辫流砂岛及辫流沟道微相;第Ⅱ五级旋回中期属辫状河沉积,河道规模减小,2个河道群自NW向SE方向流动;第Ⅱ五级旋回晚期河道规模更小,逐渐向曲流河沉积过渡。  相似文献   
63.
塔河油田巴楚组底部砂泥岩段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河油田下石炭统巴楚组底部砂泥岩段岩性复杂,沉积相类型及分布规律不清楚。利用岩心观察、连井剖面对比、薄片分析、地震属性分析等方法,对巴楚组底部砂泥岩段沉积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巴楚组底部砂泥岩段主要为冲积扇、潟湖、障壁型滨岸相沉积。冲积扇沉积发育于工区北部S85井附近,为北东-南西向展布的朵状体,岩性以大套细-中砾岩为主,物性差,不具储集能力;潟湖沉积分布于工区南部古鼻凸西南轴部,岩性主要为钙质泥岩、泥灰岩;障壁岛沉积位于工区南缘,沿北东东向平行于阿克库勒古鼻隆轴线分布;滨岸沉积位于工区西南部,主要发育临滨亚相,以细砂岩沉积为主。障壁沙坝和滨岸临滨砂岩的储集能力良好。  相似文献   
64.
干旱区坎儿井与山前凹陷地下水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邓铭江 《水科学进展》2010,21(6):748-756
在分析研究坎儿井主要技术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河流冲洪积扇地形地貌特征、储水构造以及水资源转化特点,提出了建设山前凹陷带"横坎儿井式"地下水库的具体思路,并以台兰河地下水库示范工程为例,对构筑"横坎儿井式"地下水库的可行性及其"引渗回补"调蓄系统、"横坎儿井"集水系统、"自流虹吸"输水系统三大工程组成部分的结构设计原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山前凹陷地下水库是非常理想的应急抗旱水源工程,其研究和示范工程,为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水资源高效利用探索出了一种新模式.  相似文献   
65.
Based on an unusual data set comprises bathymetric data, backscatter imagery, seismic-reflection and Chirp profiles, and sediment cores, the Late Quaternary lobe at the mouth of the youngest turbidite channel off the western Nile deep-sea fan was investigated. The large-scale construction of the lobe through time and space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1) a pre-existing topography inherited from the downslope movement of Messinian evaporites, and 2) the type and nature of gravity flows delivered to the basin floor. The margins of the lobe are defined by high-backscatter acoustic facies that contrasts strongly with the low-backscatter facies from the surrounding abyssal-plain deposits. Within the lobe, low-backscatter facies characterise the main channel-levee systems and lobate bodies immediately beyond the end of the channels. Cores reveal that the high-backscatter facies corresponds to a series of extensive but thin debris-flow deposits with a fingered margin. These debrites comprise a muddy-sand matrix and dispersed clasts with diameter of 5 to 10 cm. The lower backscatter facies at channel mouths corresponds to alternations of thin sandy turbidites and muddy hemipelagites. Extensive thin debris flows therefore traversed surprisingly low gradients to reach the distal fringes of the lobe complex but are never found in the lobate bodies just beyond the channel mouths. Although the Nile deep-sea fan is considered as a silt/mud-rich accumulation, sand-prone deposits exist within the lobe. This sand/mud segregation results either from the presence of channelized features in the lobe and/or from the hydrodynamic process of particle transport by debris flows and turbulent flows.  相似文献   
66.
宜昌砾石层的沉积环境及地貌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宜昌砾石层上覆中更新世网纹红土,下伏白垩纪红层,共有22个岩性层组成,总厚超过100m。通过对宜昌地区剖面出露砾石层的沉积相分析表明,善溪窑和云池剖面由下至上出现冲积扇扇中-扇根亚相;李家院剖面与上述两剖面间有沉积间断,由下至上出现冲积扇扇端-扇中亚相。粒度分析也证明了该砾石层中的砂体属冲积扇中的辫状水道沉积,与沉积相分析所得结论一致。研究认为,宜昌砾石层具有典型的冲积扇沉积环境特征,主要为冲积扇扇顶部分。该冲积扇在宜昌东南地区如此大规模的发育,显示其形成时具有强大的水动力条件,通过对其形成的地貌环境意义进行探讨,初步认为,该冲积扇为长江三峡贯通的产物。据前人研究推断,宜昌砾石层的形成时代应该在1.08~0.73MaB.P.,三峡贯通应在1.0MaB.P.之前。  相似文献   
67.
珠江口盆地荔湾井区珠江组深水扇沉积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荔湾深水区为油气勘探有利区域,通过岩石学和古生物组合特征研究,认为该区珠江组下部属于典型的深水扇沉积,可划分为早期盆地扇和晚期斜坡扇两种类型,两类深水扇都以发育颗粒流、砂质碎屑流及低密度浊流等顺坡重力流沉积为主,同时夹有少量内波和等深流等深水牵引流改造沉积。砂质碎屑流为两类深水扇水道砂体的主要沉积类型,发育有逆-正粒序层理、平行层理和水平层理,粒序层内可见各种丰富的液化变形和生物逃逸构造,而水平层内发育有更多的生物钻孔和扰动现象。两类深水扇的沉积构造和古生物特征有明显差异,其中盆地扇水道砂岩中普遍含硅质小砾石,水道间泥岩中含有较多保存完好的抱球虫化石,斜坡扇水道砂岩以富含炭泥屑为典型特征,水道间泥岩含有更丰富的颗石藻和抱球虫化石,其中部分抱球虫和颗石具有遭受海底溶蚀作用的现象,指示斜坡扇相对盆地扇有更大的水体深度。平面上两类深水扇具有相似的重力流沉积的分带性,都具有自陆架坡折向盆地方向由颗粒流沉积逐渐向砂质碎屑流和近源高密度浊流、远源低密度浊流等单向演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68.
通过岩心观察描述和测井、录井、分析化验资料等综合分析,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对高邮凹陷深凹带东部古近系戴南组二段的沉积相类型及其分布、演化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戴二段发育扇三角洲、三角洲和湖泊三种沉积相类型,扇三角洲分布在南部陡坡区,三角洲分布在北部缓坡区,湖泊分布在扇三角洲、三角洲侧翼及深凹带中央地带,这种沉积格局受凹陷周边断层和古地形控制。平面上从凹陷边缘至中心,沉积相由扇三角洲相或三角洲相渐变为滨浅湖相;垂向上自下而上,沉积物粒度呈现粗-细-粗的变化规律。戴二段沉积演化可划分为初、早、中、晚和末期五个阶段。各时期的沉积特征、沉积相展布表现各异,总体表现出水体由浅变深,再次变浅,扇三角洲和三角洲先退积后进积的特点。末期湖盆整体抬升,戴二段地层顶部遭受剥蚀,与上覆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相似文献   
69.
本文以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为例论述了陆相断陷盆地陡坡复杂扇体油藏评价思路与方法。分析了陡坡带特殊性及复杂性,针对复杂扇体油藏精细等时地层对比、控砂机制、有效储层划分和油气分布的纵向分带性提出了有效的研究方法,并形成了一整套有针对性的勘探技术流程,在东营凹陷乃至济阳坳陷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70.
面向服务的移动GIS开发与应用逐渐成为移动GIS领域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本文首先介绍了Android终端和UCMap开发平台等相关知识;其次详细研究了基于移动GIS应用的Android平台开发环境搭建和基于UCMap平台的Android终端应用二次开发模块;最后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GIS应用的UCMap平台开发与应用模式,并在Android平台上进行了相关技术验证,对移动GIS应用研究具有较高的技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