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32篇
  免费   1818篇
  国内免费   3852篇
测绘学   379篇
大气科学   802篇
地球物理   2444篇
地质学   7523篇
海洋学   1231篇
天文学   83篇
综合类   406篇
自然地理   534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138篇
  2022年   292篇
  2021年   252篇
  2020年   406篇
  2019年   490篇
  2018年   466篇
  2017年   351篇
  2016年   500篇
  2015年   539篇
  2014年   666篇
  2013年   690篇
  2012年   663篇
  2011年   722篇
  2010年   592篇
  2009年   706篇
  2008年   649篇
  2007年   653篇
  2006年   659篇
  2005年   558篇
  2004年   482篇
  2003年   432篇
  2002年   351篇
  2001年   313篇
  2000年   270篇
  1999年   252篇
  1998年   237篇
  1997年   192篇
  1996年   181篇
  1995年   148篇
  1994年   140篇
  1993年   104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71.
Discussion on Coastal Erosion Near Xizhuang, Penglai,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this work, on the ba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astal erosion near Xizhuang (Penglai, Shandong, China) and the in-situ measured data and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the causes of coastal erosion there are obtained: (1) natural erosion, (2) beach sand borrowing, and (3) sand borrowing at the Dengzhou shoal near Xizhuang, which results in the loss of the function of the wave force resistance of the shoal. Since the wave energy is increased, the longshore sediment transport rate is increased. Coastal erosions are more and more serious. A scientific basis to reduced the calamity of coastal erosion in local area is presented. Some experiences are accumulated for studying coastal erosion.  相似文献   
72.
以上海市向阳圩海塘围堰主堤为工程背景,在大量原位实测的基础上通过对各测试结果的统计分析研究了软土海滩围堰堤坝及地基沉降位移特性。结果表明:围堰堤坝及地基沉降具有显著的时效特性,沉降与时间的相关关系可用负指数时效特性曲线拟合;各测点位移值随时间具有明显突变变化,整个沉降时域可分为快速沉降时域区及缓慢沉降时域区。同时,在充分考察了沉降速率随时间变化特性的前提下提出了用该参量预测堤坝稳定时间及最终沉降位移的建议。  相似文献   
73.
The wave pressure and uplift force due to random waves on a submarine pipeline (resting on bed, partially buried and fully buried) in clayey soil are measured.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parameters viz., wave period, wave height, water depth, burial depth and consistency index of the soil on wave pressures around and uplift force on the submarine pipeline was investigated. The wave pressures were measured at three locations around the submarine pipeline (each at 120° to the adjacent one). It is found that the wave pressure and uplift force spectrum at high consistency index of the soil is smaller compared to that of low consistency index. Just burying the pipeline (e/D=1.0) in clayey soil reduces the uplift force to less than 60% of the force experienced by a pipeline resting on the seabed (e/D=0.0) for Ic=0.33.  相似文献   
74.
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流体压力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民屯凹陷是辽河断陷内4个下第三系凹陷之一。在综合利用钻井、试井及地震等资料的基础上,系统研究并论述了大民屯凹陷流体压力特征。基于57口井的声波测井资料,凹陷内泥岩压力特征可区分为正常压力、异常压力或强超压等类型;根据152口井391个点的压力测试数据,凹陷内产油层段的压力梯度多接近于1;利用公式法模拟计算了47条地震剖面的流体压力、剩余压力及压力系数的分布特征,凹陷内剖面压力系统自上而下一般由正常压力、弱超压和强超压3部分组成。此外,还根据流体压力演化的基本原理及钻井、岩性与试井等实际资料,模拟恢复了大民屯凹陷的压力演化史,其可划分为超压原始积累、超压部分释放及超压再积聚3个阶段。总体上,大民屯凹陷的超压强度低于渤海湾盆地其他地区的超压强度。  相似文献   
75.
张国光 《海洋工程》2006,24(3):113-118
从高压水射流技术在水下工程中应用及高压水射流的作用效应和伤害特征着手,分析影响水下高压水射流作业安全的因素,总结各国制订高压水射流作业的安全标准规程现状,提出制订我国水下高压水射流作业安全规程若干认识和设想。  相似文献   
76.
基于分布式检测与决策融合的海底油气管线检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多传感器的信息融合思想,提出分布式检测与决策融合方法进行长距离海底管线泄漏监测。试验水管和天然气/凝析油管线现场数据分析表明此算法不仅降低了误报警概率,且对流体在输送过程中动态变化具有稳健性。  相似文献   
77.
夏季东海西部表层海水中的pCO2及海-气界面通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2001年夏季长江口及东海西部海域表层海水pCO  相似文献   
78.
波浪作用下海床的有效应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波浪作用下海床的稳定性分析是海洋工程地质评价的重要内容。海床的稳定性可通过计算分析其随时间变化的有效应力场来评估。本文建议了一个周期荷载作用下土体的本构模型 ,并用于计算波浪作用下海床的应力与变形。采用Biot固结理论和有限单元法 ,分析了海床的动态应力场与孔隙水压力场。波浪作用下两种渗透系数时有效应力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对比 ,反映了渗透消散作用对海床有效应力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9.
复合加载模式作用下地基承载性能数值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确定竖向荷载(V)、水平荷载(H)和力矩(M)共同作用下建筑物地基的破坏模式及在荷载空间(H,V,M)中的破坏包络面是地基设计中的关键问题。为提高Swipe试验方法计算精度,提出了改进方案,进而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复合加载模式作用下均质粘性土地基上条形基础的破坏包络面。计算表明,基于改进Swipe试验方法的数值模拟结果明显好于常规Swipe试验方法。针对海洋工程中实际复合加载模式的特点,探讨了竖向荷载分量V对地基破坏模式和H-M荷载平面上的破坏包络线的影响,结果表明竖向荷载分量显著地改变了地基的破坏模式及包络线的形状。  相似文献   
80.
泥河湾盆地东部的洞沟剖面出露一套以湖相为主的地层,其顶部覆盖了末次间冰期古土壤与末次冰期黄土。测量了该剖面的光谱光度和磁化率,结果显示,亮度(L*)随深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与色度a*、色度b*相反,即低亮度值对应高色度值。砂层的亮度值相对低,而质量磁化率高。亮度记录可以与洛川黄土剖面的磁化率记录对比,即亮度低值段可与磁化率高值段对比,这可能源于两者都受东亚季风的控制。对比后获得了30个时间控制点,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洞沟剖面测量参数的时间序列。谱分析表明,各参数的时间序列显示了主要的米兰科维奇周期,这显示泥河湾古湖沉积物对古气候的周期性变化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