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78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252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林双幸 《铀矿地质》1997,13(2):《铀矿地质》-1997年13卷2期,13(2)-97-97,13(2)页-《铀矿地质》-1997年13卷2期,13(2)-97-97,13(2)页
本文从盆地结构、沉积盖层构造特征、盆地沉积的岩相条件及岩石地球化学地特征、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以及沉积盖层中的后生改造作用等方面,分析准噶尔盆地北西部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形成的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82.
层间氧化带中褪色带的成因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细根  王乐民 《铀矿地质》2004,20(3):151-155
本文列举了国内外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中的一些褪色现象 ,从宏观到微观地分析了褪色带的成因 ,认为褪色带的形成是在层间氧化带形成后 ,由深部上升的还原性气体或油气对氧化砂体进行还原的产物。运用国内外典型的事例说明主要工业铀矿体产于褪色带与原生带之间 ,由于褪色带是次生还原的产物 ,往往会将褪色带误认为是原生带 ,从而导致主要工业铀矿体漏失。由此分析推断出 :乌库尔其地区西部的 2 5 3线一带和中部的 3 89~ 42 1线一带第Ⅴ旋回铀矿体可能还在沿倾向向前延伸 ,目前已揭露的铀晕带是褪色带而不是还原带 ,这些地段的铀矿找矿工作应重新认识评价。  相似文献   
83.
汤其韬 《铀矿地质》2004,20(3):156-162
本文论述了产于寿昌 梅城中生代火山喷发带的 1 99铀矿床的基本地质特征 ,在分析其矿化类型和控矿因素的基础上 ,探讨了矿床的成因 ,认为该矿床由淋积作用所形成。 1 99铀矿床具有品位高、埋藏浅、易于开采和浸出 ,经济效益较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84.
柱撑粘土的晶体结构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根据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等实验数据综合分析和理论计算,讨论了柱撑基团[Al13O4(OH)24(OH2)12]^7 和[Ti20O32(OH)12(OH2)18]^4 在粘土矿物结构单元层层间的分布,铝基和钛基的笼状离子作用范围分别相当于粘土矿物的10个和6个晶胞。羧基铝柱撑蒙脱石层间孔道高度为0.9-1.2nm,直径为1.5nm;理论孔道率为84%,有效孔道率为56%。钛基柱撑蒙脱石的层间孔道高度为1.34-1.60nm,直径为1.0nm,理论也道率为75%,有效孔道率为50%。根据柱撑离子基团的两种类型,可把柱撑粘土分为Keggin型柱撑粘土和Dawson型柱撑粘土。  相似文献   
85.
张万良  付湘 《铀矿地质》2002,18(2):85-88
通过对巴音戈壁盆地沉积盖层的分布,岩性组合及古气候环境分析,提出下白晋统巴音戈壁组上段形成于温湿的古气候环境,泥-沙-泥地层结构清晰,砂岩层中有机质含量较高,是巴音戈壁盆地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找矿目的层。  相似文献   
86.
拱坝坝基加固的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彭云枫 《岩土力学》2008,29(Z1):95-100
天然的坝基中总是存在不同程度的地质缺陷,坝基的加固处理是大坝建设的重要内容.应用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采用模拟岩石体渐进破坏过程的超载法和强度折减法,对含软弱夹层的拱坝坝基在加固前后的安全度给出了定量的结果,对加固措施的效果作出了定量的评价,并根据计算对比分析对加固设计进行细部优化,使其达到最佳效果,可为坝基加固处理设计提供直接依据.研究表明,通过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坝基岩石体的安全性可以定量地做出评价,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7.
通过对银洞坡的主要控矿因素进行野外调查和分析研究,认为朱庄背斜(形)及其伴生的共轭逆冲剪切带、层间(顺层)剪切带、左行或右行脆性断裂控制了矿床的产出部位,建立了构造控矿模型,对矿体进行了重新对比连接,扩大了矿体规模,使银洞坡金矿金金属量(C D)由30582 kg增加至42527 kg(111b 122b 333).  相似文献   
88.
赵雷  李小军  霍达 《地震学报》2006,28(5):523-528
采用平面应变有限元法,研究了地震断层错动时有软夹层的基岩上覆土层的破裂特征. 结果表明,软夹层使上覆土层破裂分为两个阶段. 软夹层埋置深浅的不同使上覆土层的破裂过程和破裂范围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埋置较深的软夹层使地表产生较大的破坏. 软夹层的厚薄对上覆土层的破裂进程和破裂范围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89.
福建省煤系石墨赋存于中二叠统童子岩组,是无烟煤受高温高压作用进一步变质而成,属隐晶质石墨。通过调查发现,福建省煤系石墨矿井、勘查区处于未开采或停采状态,开采矿区也多以煤炭开采的形式生产销售,造成资源浪费。为合理开发利用煤系石墨资源,采用d002(碳层间距)-R2(拉曼参数)模板鉴别煤系石墨并确定煤系石墨等级,结合区域构造的控制作用,划分了大田-漳平与永安-安溪石墨成矿区。在此基础上,综合实测数据和历年勘查资料分析,预测出永安长垇、永安下盖竹-甫弼-塘下洋、大田琼口-小溪洋-永安老鹰山、漳平可坑-乌石隔、漳平乌坑-华安福田5块煤系石墨资源远景区,其预测资源量8 196万t,展现了良好的开发前景。针对目前煤系石墨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提出“规范煤系石墨资源开采秩序、建立煤与煤系石墨鉴别指标并设立明确的煤矿与石墨矿权规范、优化石墨资源开发利用体系等”系列建议,以实现福建石墨产业结构协调化、技术高度化、产品系列化和价值链完整化。移动阅读   相似文献   
90.
用蒙脱石层间水化状态修正了土壤孔隙率的计算方程,以此建立蒙脱石层间脱水作用所产生的次要地面沉降量的数学表达式,并对无锡石塘湾地面沉降区进行了模拟计算。无锡石塘湾地区因蒙脱石层间释水所产生的次要地面沉降量为39.02 cm,占整个沉降量的19.51%,人工回灌后,次要地面沉降量变为36.04 cm,占整个沉降量的18.02%,表明人工回灌是阻止地面继续沉降的有效措施之一。计算表明,如果蒙脱石残余层间水全部释出,那么无锡石塘湾地区可能有117.39 cm的地面沉降空间。虽然这一结果在真实的外界环境下不可能实现,但对下一步就地面沉降灾害的治理、防治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蒙脱石层间脱水作用及其对地面沉降影响的研究,可能对地面沉降趋势的预测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