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5篇
  免费   2147篇
  国内免费   1002篇
测绘学   144篇
大气科学   318篇
地球物理   488篇
地质学   4306篇
海洋学   332篇
天文学   124篇
综合类   210篇
自然地理   262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180篇
  2021年   291篇
  2020年   235篇
  2019年   261篇
  2018年   222篇
  2017年   217篇
  2016年   268篇
  2015年   249篇
  2014年   331篇
  2013年   306篇
  2012年   299篇
  2011年   315篇
  2010年   254篇
  2009年   284篇
  2008年   250篇
  2007年   244篇
  2006年   189篇
  2005年   187篇
  2004年   170篇
  2003年   137篇
  2002年   141篇
  2001年   146篇
  2000年   144篇
  1999年   133篇
  1998年   106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99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段会军  郝世俊  武建军 《探矿工程》2016,43(10):215-218
针对王家岭煤矿综放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大、上隅角瓦斯超限的问题,使用定向钻机及机具,利用定向钻进技术进行高位定向钻孔瓦斯抽放。在分析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瓦斯运移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现场实践,得出适用于该矿区的高位定向钻孔轨迹布设参数,有效地解决了上隅角瓦斯超限问题,实现高瓦斯矿井工作面安全高效开采。  相似文献   
182.
深部盐矿勘探钻井液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ZK001井钻遇地层为大段泥岩,部分地层为页岩、含盐泥岩、盐膏层。在泥页岩地层进行大口径全面钻进,钻速较快,固控设备能力有限,引起钻屑中粘土颗粒重复性膨胀、软化及裂解分散,最终可能造成粘土侵,对井内安全造成威胁。深部岩膏层易溶于水,从而导致盐层蠕变、井径扩大、井壁失稳等问题。以ZK001井为例,通过优化钻井液体系及现场施工工艺,解决了地层强造浆、盐层失稳等问题。通过岩石力学测试、阳离子交换容量测试、钻井液体系优选及性能测试,确定了上部地层采用聚合物钻井液体系,下部含盐层取芯钻进转换为饱和盐水钻井液体系。通过选用合适的钻井液密度、粘度、切力量、滤失量、含盐量等指标,可以有效控制上部泥岩井壁稳定、含盐层蠕变、井径扩大的问题。钻进过程中钻井液性能稳定且易于维护,从而保证了钻进工作安全、高效、顺利的进行。  相似文献   
183.
沂蒙缺水山区地下水赋存规律及找水定井范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沂蒙山区是山东省重点贫困缺水地区,缺水区域分布较广,区内地质条件复杂,找水难度极大。通过综合分析区内气象水文、岩性特征、地质构造及地形地貌等地质因素,初步查明了不同地段含水层的结构和富水性;并结合水文地质调查、物探、钻探等综合勘探方法和手段,实施了探采结合孔8口,成功率100%,满足了区内约3万余人的饮用及300余亩土地灌溉用水需求,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我国北方严重缺水山区找寻地下水起到了宝贵的指导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84.
This work restored the erosion thickness of the top surface of each Cretaceous formations penetrated by the typical well in the Hari sag, and simulated the subsidence burial history of this well with software BasinMod. It is firstly pointed out that the tectonic subsidence evolution of the Hari sag since the Cretaceous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phases: initial subsidence phase, rapid subsidence phase,uplift and erosion phase, and stable slow subsidence phase. A detailed reconstruction of the tectonothermal evolution and hydrocarbon generation histories of typical well was undertaken using the EASY R_0% model, which is constrained by vitrinite reflectance(R_0) and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s of fluid inclusions. In the rapid subsidence phase, the peak period of hydrocarbon generation was reached at c.a.105.59 Ma with the increasing thermal evolution degree. A concomitant rapid increase in paleotemperatures occurred and reached a maximum geothermal gradient of about 43-45℃/km. The main hydrocarbon generation period ensued around 105.59-80.00 Ma and the greatest buried depth of the Hari sag was reached at c.a. 80.00 Ma, when the maximum paleo-temperature was over 180℃.Subsequently, the sag entered an uplift and erosion phase followed by a stable slow subsidence phase during which the temperature gradient, thermal evolution, and hydrocarbon generation decreased gradually. Th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period was discussed based on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s of inclusions and it is believed that two periods of rapid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events occurred during the Cretaceous rapid subsidence phase. The first accumulation period observed in the Bayingebi Formation(K_1 b) occurred primarily around 105.59-103.50 Ma with temperatures of 125-150℃. The second accumulation period observed in the Suhongtu Formation(K_1 s) occurred primarily around84.00-80.00 Ma with temperatures of 120-130℃. The second is the major accumulation period, and the accumulation mainly occurred in the Late Cretaceous. Th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process was comprehensively controlled by tectono-thermal evolution and hydrocarbon generation history. During the rapid subsidence phase, the paleo temperature and geothermal gradient increased rapidly and resulted in increasing thermal evolution extending into the peak period of hydrocarbon generation,which is the key reason for hydrocarbon filling and accumulation.  相似文献   
185.
地球科学的发展对地球深部数据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作为“入地”重要手段的科学超深井工程是研究深部地质学的重要方法,被誉为是“伸入地壳的望远镜”。与钢钻杆相比,铝合金钻杆以其独特的优越性(质量轻、比强度高、钻进深度深、所需能耗少),已成为难进入地区、大位移井、超深井等钻柱设计的优选方案。本文从科普的角度介绍了钻柱与钻杆的区别、钻柱的使用极限长度、铝合金钻杆的技术优势及其现存的不足之处,以此提高对铝合金钻杆的认识,促进铝合金钻杆的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6.
以新柯地1井钻井工程设计为例,简述了工程设计的一般要求和原则,对新柯地1井工程设计的难点、钻井结构设计、钻机选型和设备要求、钻具组合和钻进参数、钻井液、固井、井控设计、录井、测井以及钻井工程施工情况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87.
钻探作为获取深部地质信息的最直接手段,可查明第四纪地层序列,确定基岩顶面埋深与起伏、验证推测模型、研究地质构造、圈定地质体间的重要接触关系,服务于覆盖区填图。物探测井是一种科学有效的井内探测手段,利用特定的岩性或岩性组合对应着特定的测井参数组合的特点,利用测井参数组合可识别地层的岩性、确定地层的深度与厚度,可进行地层划分对比等。钻探-物探测井技术的综合利用,将提高覆盖区勘探效率,降低勘探成本,为下一步开展的覆盖区填图工作提供技术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188.
潘垚 《探矿工程》2018,45(3):37-41
西岭勘查区金矿找矿工作已全面进入勘探阶段,勘查区网度为80 m×80 m,对于钻孔质量要求十分严格:终孔靶点偏差不超过勘探网度的四分之一,即不超过20 m。对于西岭勘查区设计孔深均超过1500 m(部分钻孔设计甚至超过2500 m)的钻孔而言,这种要求远远超过地质岩心钻探规程要求。山东黄金地勘公司根据多年深孔施工经验,在防斜与纠斜方面均取得了一些突破,自主研发了钻具扶正器、独创了钻孔纠斜法,形成了一套实用的钻孔质量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189.
李春  沈立娜 《探矿工程》2018,45(2):56-60
为提高“松科二井”在深井硬岩钻进中的寿命与效率,选用了高性能胎体材料、高强度焊接材料,并采用了合理的钻头结构与水路结构设计,研制的φ216/124 mm金刚石取心钻头在“松科二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介绍了适用于深井硬岩的金刚石钻头的设计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0.
水文地质钻探、水井钻探是探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水资源需求量的增加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水文地质和水井钻探工程显得更为重要。在其成井过程中,常见过滤器腐蚀结垢,直接影响井眼进水量和抽水效果,甚至导致过滤器和井眼报废。俄罗斯南方国立技术大学Третьяк А.Я.教授等人发明了自动解垢过滤器,解决了过滤器腐蚀结垢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