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6篇
  免费   563篇
  国内免费   1320篇
测绘学   43篇
大气科学   1669篇
地球物理   213篇
地质学   1407篇
海洋学   489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155篇
自然地理   281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131篇
  2021年   137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156篇
  2018年   144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121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224篇
  2013年   194篇
  2012年   220篇
  2011年   221篇
  2010年   198篇
  2009年   200篇
  2008年   229篇
  2007年   254篇
  2006年   263篇
  2005年   217篇
  2004年   160篇
  2003年   151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43.
The mimetic ocean environment and chemical method were used to research the bioavailability effect of humic acid on five heavy metals in sediment, including Cd, Cu, Zn, Pb and Ni. The sediment was separated into four containers with artificial seawater, and each of them had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humic acid. The values of concentrations covered the whole range found in natural sediment (0.1%-10%). According to the 48 hours LC50 of clam and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metals were added in artificial seawater, and their speciation was determined at first and then after two days' incubation. It was found the bioavailability of heavy metals was reduced in the presence of humic acid. The obvious negative effect on Zn was observed, but the influence on Cd was not remarkable. In addition, the contents of Pb and Ni increased obviously in organic phase, and they are correlative with the concentrations of humic acid.  相似文献   
44.
采集和分析了五通桥区不同功能区和乡镇73个土壤样品,以了解山丘平原过渡区土壤重金属的含量和污染特征。结果表明,重金属的平均含量为Pb32.18mg/kg、Cd0.82mg/kg、Cu28.61mg/kg、Zn108.08mg/kg、Ni32.66mg/kg、Cr72.44mg/kg;与四川土壤背景值相比,Cu、Ni、Cr的含量与之持平,Pb增加了0.11倍,Zn增加了0.32倍,Cd的积累较为严重,比背景值增加了10倍。污染评价结果显示该过渡区存在一定程度的重金属污染问题,不同功能区的污染程度排序为工业区〉生活区〉农业区。Cd在六种元素的土壤污染分担率中占55.46%,是最主要的污染元素;土壤Cd含量与Pb和Zn存在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525和0.500),表明存在Pb—Cd和Zn—Cd的复合污染。  相似文献   
45.
通过高密度电阻率法的模型实验,得出不等电极距情况对直立高阻薄板和低阻球体反演结果的影响:缺失电极对它正下方的ρs影响最大,而异常形态主要在水平方向有明显的变化,异常体随电极缺失的位置有趋势变化,电极缺失的数目越多,异常形态变化越大,但是从整体来看反演剖面图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46.
结合一次暴雨过程,将自适应网格技术应用于中尺度模式MM5中进行数值试验,同时对比自适应网格方案和固定网格方案的优劣,对模拟结果作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此次降水过程,自适应网格模拟的效果取决于一些参数的选择。  相似文献   
47.
长江下游一次大暴雨的中尺度模拟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谢义明  周国华  徐双柱 《气象》2005,31(11):55-60
运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V3.6)对2004年6月25日长江下游地区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合天气形势和卫星云图对此次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东北冷涡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两大天气尺度系统的作用下,西南低空急流的再次加强和中低层切变线共同作用是此次大暴雨过程的主要原因.螺旋度分析表明,在不均匀的强上升气流的作用下,涡旋的水平分量向垂直分量转化是此次强降水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8.
一次诱发山地灾害突发性暴雨数值模拟及诊断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慕建利  杜继稳  张弘  侯建忠  赵奎锋 《气象》2005,31(12):36-40
应用MM5V3.5中尺度非静力数值模式对2003年7月14~15日发生在陕西省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结果发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的暖湿气流和新疆冷空气是这次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充沛的水汽输送、能量的积聚和强烈的上升运动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充分的条件,700hPa低涡、切变线是暴雨形成的触发机制.模拟结果表明:涡度场和散度场及垂直上升运动互耦;特强辐合辐散柱的出现早于强涡度柱,而深厚的强气旋性涡柱则几乎与暴雨最强盛时期同时出现.  相似文献   
49.
对常规气象要素、卫星云图和T106物理量诊断产品进行分析,得出2001年10月2~3日发生在桂东南局地强降水成因及中尺度系统特征。  相似文献   
50.
通过对2001年9月22-23日南疆西北部山区特大暴雨的环流背景、物理量场、卫星云图分析,揭示了这场特大暴雨的物理机制和各要素场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