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7篇
  免费   164篇
  国内免费   190篇
测绘学   204篇
大气科学   187篇
地球物理   268篇
地质学   383篇
海洋学   100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03篇
自然地理   2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抗差估计等价权函数一般由正态分布统计量构造,其临界值(或称准则)一般由实际经验确定。首先分析了正态分布统计量和学生化残差统计量的区别,然后分别讨论了基于这两种统计量构造的等价权函数的区别。研究表明,利用学生化残差统计量构造的等价权函数以及顾及误差显著性水平确定的临界值,不仅考虑了观测误差的大小,而且还可以顾及了实际观测的图形强度和多余观测数,可以克服人为确定临界值可能带来的参数估计的有效性和抗差性方面的风险。  相似文献   
82.
综述了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有机质下限研究的若干进展,认为针对不同需求,应提出碳酸盐岩烃源岩最低下限、有效烃源岩下限、战略选区下限3个不同的下限标准。高成熟碳酸盐岩原始有机质丰度恢复一直存在争议,根据生烃动力学,结合热史,可实现原始有机质总量的恢复。碳酸盐岩中泥质与有机质丰度、排烃能力是否相关仍存在争论,认为碳酸盐岩中泥质的作用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3.
陈伯舫 《华南地震》2007,27(1):15-20
选择了北京、关岛等6个地磁台,作它们的观测值与IGRF值之差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结果发现,以上6台站地磁测值的异常变化都与附近发生的大震相关,而且震级越大、离台站越近,异常变化越大、越早.而且用IGRF作参考场既可靠又方便.  相似文献   
84.
型钢高强混凝土柱轴压比限值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20个型钢高强混凝土柱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对其受力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剪跨比、轴压比、配箍率以及混凝土强度对型钢高强混凝土柱延性的影响,提出了不同剪跨比、不同配箍率的型钢高强混凝土柱的轴压比限值。其中,剪跨比大于2.0的型钢高强混凝土柱的轴压比限值由大、小偏心界限破坏时力的平衡条件并结合试验结果确定,而剪跨比小于2.0的型钢高强混凝土柱的轴压比限值则通过与剪跨比大于2.0的型钢高强混凝土柱的延性对比加以确定。  相似文献   
85.
1480型多普勒天气雷达中尺度气旋识别模块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鉴国内外中尺度气旋识别算法的研究成果特别是NSSL(National Severe Storm Laboratory)的中尺度气旋识别算法,结合多普勒天气雷达二次产品软件的特点,提出了改进的中尺度气旋识别算法,以动态链接库的形式,设计完成了中尺度气旋识别模块.对2002年5月27日安徽省北部地区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雷达资料进行了分析,并与北京敏视达(METSTAR)雷达有限公司Build 10.8软件系统生成的中尺度气旋产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块有比较好的识别能力,预警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6.
对女山碧玄岩、超镁铁岩包体和高压巨晶中微量元素及过渡金属元素进行探讨。研究表明,碧玄岩中LREE较之HREE更为富集,其分配型式属LREE富集型;包体中LREE较HREE略显富集之势,分配型式属平坦型,这与地幔具有平缓的REE模式相符,其中略富LREE与碧玄岩对应。碧玄岩、包体和高压巨晶中过渡金属元素具有不同的分配型式。但是不管在碧玄岩与包体之间,还是在巨晶与碧玄岩之间,某些过渡金属元素的含量都具有相关关系。可见,碧玄岩与包体具有成因联系,巨晶与碧玄岩也具有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87.
唐小锋  牛铭理  周晓国  刘世林 《海洋学报》2010,32(10):6940-6947
对电子和离子同时采用速度聚焦电场收集的阈值光电子-光离子符合成像谱仪能够有效提高电子的收集效率和能量分辨率.利用该符合成像谱仪,开展了Xe/Ar/Ne 惰性混合气体及NO 分子的阈值光电子谱、阈值光电子-光离子符合质谱和质量选择的符合光谱等实验研究,精确测量了NO 分子的电离势,并且获得了NO+离子振动态分辨的X1Σ+,c3Π和B1Π态光谱.还进一步研究了NO+ 相似文献   
88.
 At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Portuguese mainland, the upflow zone of several hot and cold HCO3/Na/CO2-rich mineral waters is mainly associated with important NNE–SSW faults. Several geochemical studi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on thermal and non-thermal hydromineral manifestations that occur along or near these long tectonic alignments. The slight chemical differences that exist between these meteoric hot and cold HCO3/Na/CO2-rich mineral waters seem to be mainly caused by CO2. δ13C(TIDC) values observed in these groundwaters range between –6.00 and –1.00‰ versus V-PDB (V denotes Vienna, the site of the 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PDB originates from the CaCO3 of the rostrum of a Cretaceous belemnite, Belemnitella americana, collected in the Peedee formation of South Carolina, USA) indicating a deep-seated (mantle) origin for most of the CO2. Nevertheless, in the case of the heavier δ13C(TIDC) values, the contribution of metamorphic CO2 or the dissolution of carbonate rock levels at depth cannot be excluded. Concerning the hot waters, the lack of a positive 18O-shift should be attributed to water-rock interaction in a low temperature environment, rather than to the isotopic influence of CO2 on the δ18O-value of the waters. Received: 9 August 1999 · Accepted: 8 March 2000  相似文献   
89.
黄土丘陵沟壑第三副区水文地貌关系正确DEM的建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黄土丘陵沟壑第三副区的藉河流域为研究区,利用ANUDEM软件和1:5万地形图研究了水文地貌关系正确DEM的建立方法,从派生等高线与原始数字化等高线对比等方面对建立的DEM进行了质量评价。并且与传统TIN方法建立的不同水平分辨率的DEM做了比较。结果表明:由等高线、高程点、河流和陡崖线在ANUDEM5.1中生成的DEM质量优于由等高线、高程点和地形特征点用TIN方法生成的DEM。ANUDEM建立的DEM更能精确地反映水文地貌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确定集水面积阈值的方法,通过在Arc/Info环境下运行AML程序自动提取了基于水文地貌关系正确DEM的流域特征。  相似文献   
90.
农业集聚的环境效应相比其他产业更为复杂,然而学术界对此探讨较少。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2007—2015年中国33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核算农业集聚水平与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并采用空间分析技术、计量模型,实证探究农业集聚与农业面源污染的时空特征及农业集聚对农业面源污染的门槛效应。结果显示:① 农业集聚与COD、TN、TP三种农业面源污染在时序变化、空间布局、空间关联以及空间趋势变化上特征相异。② 农业集聚对COD、TN、TP农业面源污染皆呈现正相关的单门槛效应。低于门槛值阶段,农业集聚水平的提高显著加剧了农业污染,集聚水平跨过门槛值后,污染加剧形势有所缓和。③ 农业集聚与农业面源污染之间经历的两个阶段,取决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社会效应、累积效应分别对农业面源污染排放的加剧与制约作用。随着农业集聚水平提高,各效应增污作用明显,导致污染水平显著提高,进入高于门槛值的阶段,各效应对污染排放的抑制能力提升,削弱了部分负环境外部效应。④ 农业经济水平、农业生产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COD、TN、TP污染;畜牧业结构、环境规制对COD、TP污染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生产者素质的提高可以影响农户生产行为并改善农业环境。⑤ 农业集聚对COD污染的降污效应较弱,农业COD污染较为严重且主要来源于畜牧业养殖,畜牧业污染防治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