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24篇
  免费   1783篇
  国内免费   1727篇
测绘学   156篇
大气科学   204篇
地球物理   2222篇
地质学   5845篇
海洋学   939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472篇
自然地理   780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176篇
  2021年   250篇
  2020年   275篇
  2019年   311篇
  2018年   289篇
  2017年   310篇
  2016年   355篇
  2015年   335篇
  2014年   421篇
  2013年   460篇
  2012年   410篇
  2011年   426篇
  2010年   381篇
  2009年   496篇
  2008年   509篇
  2007年   512篇
  2006年   462篇
  2005年   417篇
  2004年   443篇
  2003年   374篇
  2002年   343篇
  2001年   284篇
  2000年   300篇
  1999年   263篇
  1998年   247篇
  1997年   224篇
  1996年   224篇
  1995年   208篇
  1994年   168篇
  1993年   149篇
  1992年   115篇
  1991年   88篇
  1990年   73篇
  1989年   76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东天山大型韧性剪切带基本特征与金矿预测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5  
东天山大型韧性剪切带即秋格明塔什-黄山韧性剪切带,规模宏大,东西长逾600km,宽5~20km。变形标志明显,分四期变形。应变测量、岩组分析、剪切位移量计算、同位素测年等定量分析表明:①以平面单剪应变为主,稍晚向伸长应变转化;②存在逆冲剪切和脆-韧性变形转换;③剪切位移量在75km以上;④变形时代在300~250Ma之间,高峰期在285~265Ma,属海西中晚期。它是康-黄断裂带的重要组成体,控制着康古尔塔格金矿带的空间展布。据现有大中型金矿研究建立了区域脆-韧性变形转换带结构模式和金矿预测模式,可有效指导找矿勘探。  相似文献   
992.
甘孜生康剪切混杂岩带,它初始发育在陆棚与大陆基之间,是“再生”小洋盆关闭、俯冲-碰撞乃至斜冲剪切、左行走滑综合作用的产物。带内由不同岩性,不同层位,不同时代的构造岩块与遭受强烈剪切变形的粉砂岩、板岩“基质”组合而成。宏观上,无层无序,块体内有序,是造山带特有的非史密斯地层体。  相似文献   
993.
对龙门山中段彭灌杂岩体中的一条韧性剪切带进行了确定和命名,并着重从显微组构及岩组学方面对其变形环境进行了讨论,推断其形成深度为10km、温度为500℃、压力为500MPa,形成时的差异应力值为80~110MPa,应变速率为10-11~10-10m/s。  相似文献   
994.
松辽盆地西南部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找矿方向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松辽盆地西南部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找矿方向赵忠华刘广传崔长远(核工业东北地质局240研究所,沈阳110032)关键词开鲁盆地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找矿松辽盆地西南部系指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及昭乌达盟所辖地区,西临大兴安岭,南依辽西山地,面积约60000...  相似文献   
995.
东海陆架全新统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高分辨率14C测年、岩石、生物、化学、同位素、气候及磁性地层学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不同沉积背景典型钻孔的沉积学分析,运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对东海陆架全新统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划分及对比;建立了全新世层序地层格架及海平面变化过程;提出了相应的层序成因模式。研究结果表明,东海陆架全新统相当于一个发育中的六级(1~10ka)层序,可进一步划分为3个七级(0.1~1ka)层序和若干个更次级层序。代表1个六级或3个七级周期相对海平面变化过程中叠加有若干更次级的海平面波动,它们与地球旋回谱系中的太阳带、历法带密切相关。七级层序具有与三级层序相近的内部构型和成因格架。在东海陆架全新世沉积演化过程中,长江三角州至少有3次不同程度地越过东海陆架进入冲绳海槽,并滞留有至少3层海侵改造“残积砂”沉积。在东海陆架全新世海平面变化期间,最大海平面时期为约距今6~5ka,大致高于现今海平面2~4m,最低海平面在距今10ka左右,大约低于现今海平面130m。目前,由于温室效应的影响,海平面仍呈小幅度波浪式上升。事实证明,层序地层学不仅丰富了现代海洋沉积学的内容,而且解决了许多海洋沉积学未能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6.
阿尔金构造带是多次俯冲—碰撞而形成的塔里木板块东南边缘,构造带内的走滑活动始于奥陶纪中晚期,中新生代强烈活动,并将北部不同构造单元的一些地质体拖曳到断裂带中,形成北山与敦煌构造楔。北山—阿拉善及断裂两侧的其他地质体受到走滑拉分作用的强烈改造,形成许多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共同构成我国中西部一条巨型走滑断裂系。  相似文献   
997.
江西茅排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姣风  许静 《江西地质》1998,12(1):36-41
茅排金矿是我省近年发现、探明的又一小—中型岩金矿床。震旦纪—早古生代火山沉积建造提供主要成矿物质,多期次构造活动为成矿主要的控制因素,同期岩浆活动也促进了矿化富集。可注意沿北东—北北东向韧-脆性断裂带旁侧,多期次构造-岩浆发育地段寻找类似金矿。  相似文献   
998.
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对衡山界牌倾滑韧性剪切带(以下简称该带)的分带、变形特征、形成环境进行了探讨;对该带的几何学、运动学特点进行了分析,计算了该带的变应程度和位移量,并探讨了该带的成因及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999.
本文分析了龙门山陆内俯冲带两侧岩石圈的强度结构特征及在侧向力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形过程。盆地岩石圈中高强度层厚而紧凑,显示了较好的整体高强度性;造山带岩石圈上地壳具高强度,其下为低强度层。在侧向挤压力的作用下,变形主要发生于造山带一侧,最可能的变形方式是其脆性上地壳出现倾向后陆的逆冲断层,盆地岩石圈沿此断层俯冲,挤压其下部的低强度层,使之发生韧性增厚变形。  相似文献   
1000.
Abstract

Abstract Water balances for a re-vegetated xerophyte shrub (Caragana korshinskii) area were compared to that of a bare surface area by using auto-weighing type lysimeters during the 1990–1995 growing seasons at the southeast Tengger Desert, Shapotou, China. The six-year experiment displayed how major daily water balance components might vary for a bare and a re-vegetated sand dune area. Evapotranspiration from the C. korshinskii lysimeter represented a major part of the water balance. The average annual ET/P ratios varied between 69 and 142%. No seepage was observed for the vegetated lysimeter. For the bare lysimeter, on the other hand, 48 mm or 27% of observed rainfall per year occurred as seepage.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re-vegetating large sandy areas with xerophytic shrubs could reduce soil water storage by transpiration. Also,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re-vegetating large sandy areas could significantly change groundwater recharge conditions. However, from a viewpoint of desert ecosystem reconstruction, it appears that natural rainfall can sustain xerophytic shrubs such as C. korshinskii which would reduce erosion loss of sand. However, re-vegetation has to be balanced with recharge/groundwater needs of local popul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