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7篇
  免费   757篇
  国内免费   553篇
测绘学   1274篇
大气科学   296篇
地球物理   472篇
地质学   1813篇
海洋学   379篇
天文学   35篇
综合类   477篇
自然地理   44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136篇
  2021年   189篇
  2020年   166篇
  2019年   205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229篇
  2016年   209篇
  2015年   228篇
  2014年   288篇
  2013年   274篇
  2012年   343篇
  2011年   327篇
  2010年   271篇
  2009年   271篇
  2008年   228篇
  2007年   204篇
  2006年   238篇
  2005年   193篇
  2004年   167篇
  2003年   168篇
  2002年   135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41.
The Basic Ocean Law (BOL) and Basic Ocean Plan (BLP) are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the maritime strategy of Japan, which has established a complete policy syste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n the other hand,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has started some major marine strategies and plans to promote the BLP. In this paper, the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lans launched by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and its participa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 research projects were introduced. The research of Japan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enter and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in the long-term planning and focus on the layout features, deep sea research technology layout, contents and advanced equipment were analyzed. At last, some recommendations for China’s development on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ere proposed, such as strengthening the legislation work and process, carrying ou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marine infrastructure with independen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ctively participating in international large-scale ocean plan, improving the discourse right and enhancing national maritime awareness and suggestions and so on.  相似文献   
142.
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建设由国土资源部和水利部联合立项申报,历经10余年的可行性研究和评估论证,最终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实施。项目财政投资20多亿元,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及新疆建设兵团,涵盖了全国7大流域和16个重要水文地质单元,共布设20401个地下水监测站点。项目的组织实施意义重大,事关地质环境、饮水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民生问题。其中,钻探工程决定着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建设的质量、运行效果及使用寿命。本文针对项目“地域分布广、施工战线长、地质条件复杂”等特点,从组织管理、钻井结构设计、成井管材和钻进工艺选择等方面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43.
岩心定向技术是一种可直接准确获得岩矿层原始产状的工程技术。本文介绍了澳大利亚Reflex公司生产的Reflex ACT系列岩心定向设备的结构组成、技术参数、工作原理以及该设备岩心定向工艺的操作过程。Reflex ACT系列岩心定向设备在青海滩涧山金矿的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达到了矿区的要求。结合该矿区90个钻孔的应用数据,分析了影响定向效果的因素,总结了使用该设备的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144.
邹道全 《探矿工程》2016,43(1):70-74,80
重点介绍了福建马坑矿区ZK8321分支孔受控定向钻进技术。施工中运用了国内先进的螺杆钻造斜技术及光纤陀螺测量定向技术,避开上部复杂孔段(松散破碎层、溶洞地层、采空区等)及对勘探工作的影响,达到了施工目的;总结了施工技术难点与措施,分析了施工技术效果,积累了宝贵的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145.
为解决槽、井探等传统地表揭露手段自身局限性问题及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提出以钻代槽勘查方法研究的技术路线,总结归纳出浅钻技术方法与钻孔布孔方案,同时初步探讨了基于钻孔数据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最后将以钻代槽方法成果在西藏等地进行了推广应用,验证了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6.
涪陵地区页岩层蕴含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具有较大的开采前景。区块主要目的层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下部页岩气层。上部泥页岩地层井壁稳定性差,地层承压能力低,溶洞发育、易坍塌、易漏失;海相沉积地层流体分布复杂,部分地层岩性变化大,可钻性差,机械钻速较低;采用丛式布井,水平井井眼轨迹复杂,靶前位移大,大井眼定向扭方位困难、托压严重。现场试验使用了旋转导向、扭力冲击器、旋冲马达、水力振荡器等新技术、新工具,大幅度提高机械钻速,缩短钻井周期,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阐述了几种新技术和新工具的工作原理、现场应用情况,并对其经济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47.
文涛  王伟  唐俊 《探矿工程》2016,43(7):49-51
涪陵页岩气产能示范区作为国内首个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自2012年启动以来,通过不断的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形成了完善的国产化水平井钻井技术系列。2015年随着区块的转移,地质条件更趋复杂,定向施工面临着更多新的技术难题,在已有成熟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技术优化和先进的降摩减扭工具的应用,有效地解决了新区块的施工难题,推进了页岩气产能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8.
朱恒银  王强  张正  蔡正水 《探矿工程》2016,43(10):160-164
根据页岩气、煤层气勘探对钻探技术的特殊要求,进行了大直径绳索取心技术的探索研究。文中重点介绍了加重管组合式绳索取心钻具的结构、作用原理及特点,以及施工试验效果。通过施工实践的启示,对大直径绳索取心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49.
景洪盆地内蕴藏有丰富的地热资源。通过对景洪市嘎栋地热资源勘查地热井地质、施工情况及成果进行介绍,结合勘查施工实践,针对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地热钻井施工、成井工艺及钻井过程中地质问题等有关内容进行经验总结并分析,对地热地质条件与地热井施工之间结合进行一些经验探讨,并对现行地热井规范中关于井身结构设计、取水层位确定、单井资源量计算等问题提出一定疑问。旨在通过实践及疑问探讨,力图找出为地热资源勘查开发提供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50.
Marine scientific research is crucial to forge solution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 new international legally binding instrument for the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use of marine biological diversity in areas beyond national jurisdiction (ABNJ) under the 1982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 . The transfer of marine technology, capacity development and marine genetic resources are key issues. This paper examines how the Intergovernmental Oceanographic Commission (IOC), as a competent international organisation for marin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transfer, can inform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strument. Synergies between marine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non-monetary benefit sharing of genetic resources are illustrated. Four key lessons from the IOC are examined: 1. Coordinating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marine scientific research; 2. Enabling open access to data and knowledge; 3. Facilitating capacity development through scientific training and education; and 4. Governance of marine scientific research. Realising the potential of the IOC to advance governance solutions for ABNJ will depend on increased political will from Member States and strengthened partnerships to reduce resource constraints and enhance the IOC's capacity at global and regional sca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