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0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257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39篇
海洋学   20篇
天文学   27篇
综合类   48篇
自然地理   4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The exponential growth of natural language text data in social media has contributed a rich data source for geographic information. However, incorporating such data source for GIS analysis faces tremendous challenges as existing GIS data tend to be geometry based while natural language text data tend to rely on natural language spatial relation (NLSR) terms. To alleviate this problem, one critical step is to translate geometric configurations into NLSR terms, but existing methods to date (e.g. mean value or decision tree algorithm) are insufficient to obtain a precise translation. This study addresses this issue by adopting the random forest (RF) algorithm to automatically learn a robust mapping model from a large number of samples and to evaluate the importance of each variable for each NLSR term. Because the semantic similarity of the collected terms reduces the classification accuracy, different grouping schemes of NLSR terms are used, with their influences on classification results being evaluated. The experiment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learned model can accurately transform geometric configurations into NLSR terms, and that recognizing different groups of terms require different sets of variables. More importantly, the results of variable importance evaluation indicate that the importance of topology types determined by the 9-intersection model is weaker than metric variables in defining NLSR terms, which contrasts to the assertion of ‘topology matters, metric refines’ in existing studies.  相似文献   
62.
在图形简化中面状目标间拓扑关系渐进式转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庆胜  蔡永香 《测绘科学》2007,32(1):30-31,39
拓扑关系是空间关系中最为重要的关系,在空间抽象中,拓扑关系会发生变化,如何控制这种变化?如何在更抽象的层次上维护空间拓扑关系的一致性,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以拓扑关系成分抽象的转换方法为基础,研究了面之间拓扑关系的抽象规则,并详细探讨了这些拓扑关系的渐进式转换方法,绘制了相应的面之间基本拓扑关系渐进式转换图。  相似文献   
63.
自然连续面群边线化简是地形图中自然面状要素和地理国情普查数据中自然图斑自动制图综合的重要实施步骤。现有面要素边线化简算法大多以线化简算法为基础,未有效化简弯曲特征、保持面积平衡和满足图面视觉清晰性要求,且化简结果存在共享边界不一致、边线自相交和边线之间相交的拓扑问题。为此,结合自然连续面群表达特点和化简要求,本文提出一种面向自然连续面群边线的协同化简方法。首先将自然连续面群转换为拓扑数据结构组织,以待化简弧段及其相邻弧段为基础构建约束Delaunay三角网,标识化简区域;其次利用弧段双侧层次多叉树模型渐进式退化条带状弯曲、化简细小弯曲;最后自适应夸大狭窄“瓶颈”,实现边线的协同化简。以河南省某区域1:5万地形图中的植被与土质面要素进行化简实验,相较于对比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保持自然连续面群边线化简前后的拓扑一致性、要素之间的面积平衡,充分化简目标尺度下的局部不清晰细节,化简结果精度高。  相似文献   
64.
近百年中国、北半球和南半球气温内在结构比较(I)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气温气候资料是一个含有月、年、十年、百年等时间尺度的分形客体.大尺度上是冷暖之分,而每个冷(或暖)又分为较小尺度上的冷暖,形成层次结构.利用它的子波变换的尺度α-时间位置t0表述,可以构造出分段线性一维映射动力系统,这个映射表征气候的层次结构,反映气候变化的突变点时间位置的规律和标度不变性.文中讨论了构造一维动力映射的基本原理,并以中国气温为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65.
三维体目标间拓扑关系与方向关系的混合推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重点研究了三维空间中拓扑关系和方向关系间的混合空间关系推理。用Allen区间关系对描述基于投影的空间划分方法得到的方向区域和用九交矩阵描述的拓扑关系,用定义法研究混合空间关系推理,推理结果用组合推理表表示。  相似文献   
66.
针对SOM内在原理和基本特性中一些未解决的重要问题,定义了输出阵列上神经元i承受的、正比于模式向量及权向量之间距离的2种模拟弹性力:输入模式向量对胜者i的拉力,以及阵列中胜者j对邻近i的牵动力;分析了弹性力的9个性质,对SOM学习过程中神经元权向量的演变过程及拓扑映射保序的机理给出了易于理解的、形象的解释。  相似文献   
67.
针对地理实体之间的时空拓扑关系,阐述了当前被普遍接受的空间和时态拓扑关系模型、基于点集和逻辑谓词集的描述方法。基于8种时态和空间拓扑关系逻辑谓词,提出时空数据库中时空拓扑关系集成表达(或称联合表达)的64种情况,分别利用英文缩写字母和关系图2种形式对其进行了描述。最后,通过示例的应用说明时空拓扑关系集成表达的具体情形。  相似文献   
68.
空间拓扑关系是GIS中空间查询和分析的基础。针对当前空间拓扑关系模型在表达较复杂对象间拓扑关系存在局限性的突出问题,以线对象为实例,根据点集拓扑理论,重新定义和区分线对象的复杂性;以9I模型为基础,提出一种适合二维复杂线对象的拓扑关系的线性序列描述模型,将复杂线-线的拓扑关系表示成基本拓扑关系的组合。分析不同情形下线之间拓扑关系不同的计算方法。为实现复杂线-线拓扑关系的计算,提高扫描线算法的效率,探讨包络矩形粗滤、线节点重合或共线的斜率坐标判断法等改进方法,提出判断线-线是否相交的矢量叉乘法,具有快速高效的特点。最后,通过实验系统导入线坐标串,进行图形绘制、拓扑关系计算并输出结果,从而验证该模型和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9.
As I learned it from extensive geo-electromaguetic analogue modeling experiments, some specific nonconventional interpretation parameters, in certain conditions, give more detailed information about the geometry of subsurface resistivity inbomogeneities than the routinely used parameters. In this article, I show several examples, and I present how these early results influenced our later research. An enhanced geometric sensitivity may be due to special array geometry (as we call It "null array"), or it may be due to a narrow and very special frequency range (Le., the so-called "keyhole" range). Nonconventional but physically based interpretation parameters (like the Poyuting vector) or higher order invariants of resistivity or impedance tensors may also give useful additional information about the shape of subsurface bodies. One should be very careful in their application because a large part of these nontroditioual approaches are strongly constrained by measuring errors and geological noise.  相似文献   
70.
模糊面元素空间拓扑关系抽象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郭庆胜  杜晓初 《测绘学报》2004,33(4):307-310
空间拓扑关系的判定是地理信息系统中进行空间查询、空间分析、空间推理等操作的基础.在分析模糊区域空间拓扑关系的基础上,用空间关系向量定量描述这些拓扑关系.依据空间抽象的要求,通过计算向量之间的相关程度,对模糊区域的空间拓扑关系进行抽象,并根据空间拓扑关系的区域分布特征对抽象后的结果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