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216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472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91.
著名的盘古山大型钨矿与深部隐伏花岗岩体具有密切成因关系,但因该岩体隐伏深,相关研究资料较为欠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矿床岩浆-热液-成矿作用的深入认识。南岭科学钻探(SP-NLSD-2)揭露该岩体后,本文对其开展了岩石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该岩体具有超酸性、富碱、贫钠富钾等特征,属于准铝-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形成该岩体的花岗岩浆为高度分异演化的残浆,W、Bi等元素含量明显高于南岭燕山期花岗岩,为盘古山钨铋矿床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矿质。岩浆演化至云英岩化阶段时,岩浆中的Mo、Bi、Cu、Pb及REE含量增加,而W、Sn含量则因已转移到岩浆期后热液而降低。岩体形成于板内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492.
大黑山钨矿位于祁连山加里东造山带,其形成与宝库河黑云二长花岗岩密切相关。黑云二长花岗岩锆石LA-ICPMS U-Pb测年结果显示其形成年龄为:450.2±2.8Ma,为加里东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地球化学数据显示,宝库河黑云二长花岗岩富硅(SiO2含量为73.03%~74.18%)、富钾(K2O/Na2O为1.13~1.94,K2O+Na2O含量为7.25%~8.51%)、铝过饱和(A/CNK为1.04~1.12),为过铝质钙碱性-高钾钙碱性花岗岩。P2O5含量低(0.03%~0.08%),且具有随SiO2含量的增长呈现负增长的趋势。稀土含量低,Eu明显负异常,LREE分异强烈,HREE分异不明显。微量元素蛛网图中Th、U、Pb、Zr、Hf呈现明显的正异常,Ba、Sr、Ta、Nb、P、Ti呈现负异常,为I型花岗岩。结合对区域动力地质背景的分析,表明宝库河黑云二长花岗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由地壳物质熔融并结晶形成。  相似文献   
493.
黄凝  徐平  袁晶 《江苏地质》2014,38(4):630-637
江西省分宜县下桐岭钨(钼铋)多金属矿床,以花岗岩体内、外的网脉型钨钼铋矿化为主,并发育少量大脉型钨钼铋矿体。在进行江西省钨矿资源潜力评价时,对该矿床1号、2号花岗岩体及钨矿成矿特征进行了资料收集和综合研究。按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矿产预测有关技术要求,将其划归为岩体型钨矿,所在区域的预测类型归入"下桐岭式"岩体型。通过对该典型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要素、预测要素特征的综合分析,认为岩石类型、成矿时代、成矿环境、构造背景、矿体特征、控矿条件、化探和重砂异常是该钨矿的主要预测要素;在此基础上,对该预测工作区建造构造、成矿要素及预测要素等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认为大地构造位置、区域地层、区域主要断裂构造和区域岩浆岩、矿区断裂构造和成矿岩体、矿化类型、控矿断裂和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等,是该区钨矿主要预测要素,并圈定了8个最小预测区。按地质体积参数法估算,其800 m以浅潜在资源量为24.98万t。  相似文献   
494.
石英脉型与矽卡岩型是最重要的两类钨矿床,其成矿作用过程与成矿机制不同。矽卡岩型钨矿成矿作用经历了大规模隐爆过程,沟通了岩浆系统与地下水系统,体系中有大量大气降水的参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岩浆岩,岩浆热液体系与地下水体系的混合是大规模成矿的重要机制。石英脉型钨矿则不然,虽然发育大规模的控矿断裂体系,但成矿分带不明显,甚至发生逆向分带,大部分钨矿顶部以线脉带尖灭于砂岩中,矿床外围也不出现独立的铅锌矿体;一般划分不出明显的多成矿阶段,也不发育隐爆角砾岩;成矿流体温度、盐度变化范围小,无明显的沸腾流体包裹体组合,成矿流体的混合或降温演化过程皆不明显;成矿物质及流体都来自岩浆岩,成矿过程中无显著的外来成矿物质和/或大气降水的参与。与矽卡岩矿床相比,石英脉型钨矿成矿系统总体表现为相对的“封闭”性。石英脉两侧的云英岩化蚀变规模较小,石英的δ18O及流体包裹体δD变化很小,成矿体系的水/岩比例较低。形成黑钨矿石英脉的成矿流体可能并非简单的岩浆期后热液,而是一类含水相对低富含硅质和成矿物质的高温流体,通过快速充填形成矿床。  相似文献   
495.
安徽宁墩地区金钨地球化学异常找矿远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墩地区金、钨地球化学异常以Au、As、W、Bi元素组合为主,异常套合较好、分带明显,异常强度高、规模大,受北东向断裂控制。通过水系沉积物加密采样和土壤、岩石剖面测量及路线地质调查,该区存在次生晕异常和原生晕异常,查证方法技术有效。位于褶皱和断裂构造发育部位的异常,有Au、W等高背景花岗闪长斑岩脉的侵入,物质来源和热源充足,成矿地质条件优越。路线地质调查发现金矿化体四处,但与该区异常强度和规模不相称,尤其是在破碎带矿化蚀变岩石中,Au、W、Mo成矿元素与As、Sb、Bi伴生元素含量均较高,该区显示出较好的Au、W、Mo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496.
首次对横跨中蒙边境线的沙麦-玉古兹尔钨和钨(钼)矿化集中区代表性钨和钨(钼)矿床进行了系统研究。含矿花岗岩体锆石SHRIMP铀-铅同位素年龄为225.9±2.1 Ma, 钨(钼)矿石辉钼矿铼-锇同位素年龄为224±6.2 Ma, 二者具有明显的成因联系。无论是沙麦钨矿床, 还是玉古兹尔钨(钼)矿床, 其主要成矿期石英流体包裹体数据十分相似, 属中-高温度和中-低盐度NaCl-CO2±H2O流体。考虑到含矿花岗岩的?Nd(t)值均为正值, 同时结合其它地质证据, 可以推测, 钨和钨(钼)矿床是岩浆流体与大气降水相混合的产物。印支期中酸性岩浆活动不仅为成矿体系“注入”大量成矿物质, 而且为热液的对流循环提供了动力和热力来源。研究结果表明, 沙麦-玉古兹尔地区钨和钨(钼)矿床成矿作用与印支期构造-岩浆活动有关, 属与深成侵入岩有关的中-高温热液脉型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