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94篇
  免费   2186篇
  国内免费   2916篇
测绘学   214篇
大气科学   1619篇
地球物理   1288篇
地质学   6804篇
海洋学   1077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813篇
自然地理   1059篇
  2024年   74篇
  2023年   256篇
  2022年   475篇
  2021年   568篇
  2020年   526篇
  2019年   713篇
  2018年   500篇
  2017年   469篇
  2016年   532篇
  2015年   571篇
  2014年   741篇
  2013年   567篇
  2012年   669篇
  2011年   656篇
  2010年   566篇
  2009年   553篇
  2008年   521篇
  2007年   551篇
  2006年   483篇
  2005年   435篇
  2004年   373篇
  2003年   304篇
  2002年   276篇
  2001年   215篇
  2000年   212篇
  1999年   182篇
  1998年   150篇
  1997年   138篇
  1996年   112篇
  1995年   103篇
  1994年   103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51.
将一个三维湍能封闭模型应用于开阔海区的风暴潮,通过数值计算探讨了Taylor底摩擦二次率的拖曳系数随空间的分布及拖曳系数与水深、海底粗糙度、风向和风速等因素的关系。本文对底摩擦二次率的可靠性做了评价。  相似文献   
52.
郑承忠 《台湾海峡》1997,16(4):386-392
本文对福清湾北部及其以东近岸海域的地质地貌,潮流和波浪等沉积环境因素,以及对沉积物和悬浮泥沙的粒度,矿物特征进行研究,认为福清湾为溺谷型的半封闭潮汐汊道海湾存在着较大的潮差和潮流流速,沉积物沿潮流方向呈东粗西细和岸边细、向海变粗的潮流分异特征,潮流控制着沉积物的布局,而属于潮控的浅海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53.
东海陆架外缘隆起带地质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地质、地球物理及钻探资料,结合周边区域地质资料,论证东海外缘隆起带前中中新世基底岩系组成及地质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54.
鳚亚目鱼类是鲈形目中较大的一个亚目,现知全世界有127属,700余种(Nelson,1994)。目前还不断有新种发现,多数为海洋鱼类,世界性分布。 鳚亚目鱼类大多体型较小,对它们的研究也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研究方法的不断完善,人们对这一类群的认识也愈来愈深入,其种类、区系与动物地理学等方面的特点正逐渐为研究者所揭示。其中有些种类由于在海洋生态学、环境生物学和渔业生产上具有重要意义而吸引着许多鱼类学家和生态学家的注意和对其进行研究(Kotrschal,1992;Springer,1993;Stepien,1993)。 印度-西太平洋是鳚亚目鱼类种类最多的海区之一,中国及周边国家和地区在此领域已有一定的研究基础。日本学者Masuda等(1984)总结了日本沿岸鳚亚目鱼类有86属212种,菲律宾已知有36属80余种(Herre,1953)。中国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适合于鳚亚目鱼类栖息的生境相当广泛,种类也相当丰富。作者根据目前已掌握的标本和文献资料,经初步分析得出中国海区现有鳚亚目鱼类33属78种。  相似文献   
55.
Gross sedimentation rates (GSR) have been measured using sediment traps placed at nine different levels above the bed (0·3, 0·5, 0·8, 1·0, 2·0, 4·0, 6·0, 8·0 and 10·0 m). The sediment traps were deployed for 1·25 years and recovered 28 times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Low average GSR values of 5·5 g m-2 day-1 were obtained at 10·0 m, and high average GSR values of 114·8 g m-2 day-1 were obtained at 0·3 m. An expression for the eddy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 (Ks), based on the measured GSR is given. The expression has been used for modelling of Ks at the different trap levels above the bed. High values (≈42 cm2 s-1) of Ks were obtained at the upper traps, whereas low values (≈2 cm2 s-1) were obtained near the bed. Comparison between level of turbulent energy in terms of shear stress at the boundaries of the water column, i.e. from the wind and the bed flow, showed that wind energy exceeded that of the bed flow by a factor 16. At 5·0 m Ks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r=0·66) to the eddy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momentum (Km) derived from the wind energy transfer to the water, giving an average β of 0·5 for KsKm. The density difference between surface and bottom waters has been designated a parameter of stratification, and is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variations of Ks and Km .  相似文献   
56.
南黄海表层沉积物中氮的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分级浸取分离的方法获得了南黄海表层沉积物不同形态的氮,首次探讨其分布的区域性特征:南黄海表层沉积物中各形态氮在不同测线上均呈现出波状分布。B测线的基本上呈现出中部海域高,两边海域低,而西部海域又略高于东部海域的趋势,D和E测线的基本上呈现出西高、东低的趋势,C测线的则呈现出西低、东高的趋势,F测线的变化趋势比较平缓,从整体上看,SOEF—N和TN的分布呈现出西部海区比东部海区低的趋势。受各测线上沉积物种类差异的影响,自北向南各形态氮的变化幅度逐渐减小,其中SOEF-N在各测线上的变化幅度最大,且自北向南降幅最大。受水动力及沉积物粒度的影响,不同形态氮在黄海槽内各站位沉积物中的含量较高。沉积物中各形态氮在不同测线上的分布还表明,陆源输入对南黄海沉积物中氮测线分布有较小的影响,海洋自生氮对南黄海表层沉积物中氮的形态、含量与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7.
泉州湾海域表层沉积物矿物碎屑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泉州湾13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矿物碎屑定量分析.通过矿物分析,发现泉州湾不同站位的轻、重矿物组分、含量和表征存在差异.根据矿物的分布和组合特征.将耒州湾划分为4个组合区,不同组合区所处沉积环境是不同的.分析表明,研完区表层沉积物的碎屑矿物具有明显的亲陆性,物质来源主要为河流输砂和沿湾海岸侵蚀来砂,且其分布受物源、水动力条件和矿物物理性质等因素所控制。  相似文献   
58.
台湾岛及其邻域地层和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碰撞造山带作为世界上最年青的造山带之一,具有其独特的地质环境。它位于菲律宾海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汇处,东北面为东北-近东西走向的琉球沟-弧-盆系,东侧为西北向运动的菲律宾海板块,向南为近南北走向的吕宋岛弧,并与冲绳海槽和马尼拉海沟的形成演化密切相关,从而造就了众多形态复杂、成因各异的区域地层和构造现象。台湾岛自东向西可划分为海岸山脉带、台东纵谷、中央山脉、西部山麓带和沿海平原带五个构造-沉积单元。以台东纵谷为界,两侧在地形地貌、地层组成、岩石性质、重力、磁力等地质地球物理特征上均表现为明显不同,分别隶属于不同的板块构造单元,西侧属于欧亚板块的中国大陆边缘,东侧的海岸山脉带则是北吕宋火山岛弧的向北延伸。  相似文献   
59.
StudyonthecharacteristicsofthemarineboundarylayerintheEquatorialPacific¥ZhangZiyuandZhouMingyu(ReceivedAugust21,1993;accepted...  相似文献   
60.
本文根据1983—1984年,1987—1988年台湾海峡中北部海域调查资料,着重讨论了该海域夏季溶解氧分布特征及其与上升流、生物活动的关系。该上升流区温度、盐度、溶解氧含量及其饱和度的特征值分别为24.4℃,34.3,4.49mlO_2/L和93%。溶解氧含量及其饱和度与温度呈正相关关系,与盐度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