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9篇
  免费   184篇
  国内免费   226篇
测绘学   321篇
大气科学   120篇
地球物理   249篇
地质学   412篇
海洋学   304篇
天文学   26篇
综合类   131篇
自然地理   6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赤道潜流变化及其与ENSO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TOGA/TAO实测海流和SODA全球海洋再分析资料,分析研究了热带太平洋赤道潜流的变化特征及其与ENSO循环的关系,初步探讨了赤道潜流变化对两种不同类型(中部型和东部型)ENSO事件的影响。对赤道潜流距平场的EOF分解表明,第一模态为"东太平洋潜流模态",特征向量主要反映东太平洋赤道潜流的变化情况;第二模态为"中太平洋潜流模态",特征向量主要反映中太平洋赤道潜流的变化情况;这两个主要模态基本可以反映赤道潜流距平场的主要信息。这两个模态对应的时间系数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并且与NINO指数都有较好的负相关,最大相关均通过99.9%的信度检验。相关分析表明潜流第一模态的变化滞后于NINO指数变化,而第二模态的变化则提前于NINO指数变化,即ENSO事件对东太平洋赤道潜流的变化有一定影响,而中太平洋的潜流变化又会对ENSO事件产生影响。通过个例分析表明,中太平洋赤道潜流的变化对两种不同类型ENSO事件的发生有重要影响。在东部型ENSO事件发生前,中太平洋赤道潜流增强,这样西太平洋暖池的异常海温在潜流的引导下快速向东传播,直接到达东太平洋形成东部型ENSO事件;中部型ENSO事件发生前,中太平洋赤道潜流明显减弱,西太平洋的异常海温不能迅速东传速,在中太平洋堆积上升到达海面,使得中部型ENSO事件爆发。  相似文献   
102.
利用曲线拟合法对山东流动重力部分具有趋势性变化的异常测点进行了拟合改正,获取更可靠的重力变化信息,并对趋势性变化显著的测点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3.
????????????????????????????????????BP???????????????????人???????????????????????????????????BP??????????????????г????????????????????????о??????????BP????????????????????????????????????????????????  相似文献   
104.
?????????????????????????????????????????????????????????????????????????伸?β????????????????????????????????????????????????????????????????????????С????????????,??Matlab?????????????????????????????????????????????????????????????????????????????Ч???á???????  相似文献   
105.
提出一种确定不等式约束Partial EIV模型解及精度评定的新方法,在总体最小二乘准则下,将附有不等式约束的Partial EIV模型转换为标准最优化问题。采取WHP拟牛顿修正的SQP方法求解,并利用SUT法对参数估值进行精度评定,可以减小迭代次数、提高收敛速度,且精度评定方法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106.
局部最优估计的参数求解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了飞行器轨道拟合的实际问题,介绍了在约束条件下基于局部最优估计的参数求解,阐述了其经验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7.
矿产资源是工业的粮食,矿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现代工业和工业文明的基石。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矿业经济的发展和矿产资源的行政管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文章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行政管理原理,阐述了当前矿业经济和矿政管理的严峻形势和突出问题,分析了体制转轨和增长转型期的矿业实际,从开展理论研究,提高对矿产资源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健全矿产资源管理新体制,完善矿业市场机制;强化矿业法制,切实依法管矿;适时调整矿产资源政策,改善矿业经济宏观调控等4个方面,就强化和完善矿产资源的政府职能,推进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8.
侯方国  刘欣  任秀波 《测绘通报》2022,(11):128-131
本文以成都市环城生态区生态修复项目为依托,利用飞马D200无人机实现了倾斜摄影和LiDAR技术的融合监测,通过三维模型制作、大比例尺地形图生产、点云处理、方格网计算、精度评定等步骤,验证了倾斜摄影和机载LiDAR协同监测方式可以满足1∶500地形图和方格网测量的精度,对后期无人机测绘实际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9.
共炮检距道集波动方程保幅叠前深度偏移方法   总被引:9,自引:9,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平方根算子的共炮检距道集波动方程保幅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将振幅误差补偿作为偏移的一部分与“运动学偏移”一起在偏移过程中实现.其基本内容包括:(1)从保幅的单平方根算子方程出发,推导出由双平方根算子定义的保幅单程波方程;(2)根据地震波摄动理论把速度场分裂为层内常速背景和变速扰动,分别在频率-波数域和频率-空间域求得波场深度延拓的偏移时移量及振幅校正系数,从而得到最终的DSR保幅波场延拓算子;(3)在高频假设条件下,把DSR保幅波场延拓公式中的积分运算进行稳相近似,得到保幅波场延拓的相移公式.理论分析和模型数值试验表明,该方法不但可以使散射能量聚焦、归位,提高成像精度;而且可以输出正确反映地下反射系数的振幅信息,为后续的地震属性分析(如AVO/AVA)提供更真实的地震信息.  相似文献   
110.
Monthly sediment load and streamflow series spanning 1963–2004 from four hydrological stations situation in the main stem of the Yangtze River, China, are analysed using scanning t‐test and the simple two‐phase linear regression scheme. Results indicate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sediment load and streamflow from the upper reach to the lower reach of the Yangtze River. Relatively consistent positive coherency relations can be detected between streamflow and sediment load in the upper reach and negative coherency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Interestingly, negative coherency is found mainly for larger time scales. Changes in sediment load are the result mainly of human influence; specifically,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reservoirs may be the major cause of negative coherency. Accentuating the human influence from the upper to the lower reach results in inconsistent correlations between sediment load and streamflow. Decreasing sediment load being observed in recent years has the potential to alter the topographical properties of the river channel and the consequent development and recession of the Yangtze Delta. Results of this study are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river channel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of the influence of human activities on the hydrological regimes of large rivers. Copyright © 201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