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72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122篇
海洋学   3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利用超声共振法测量声速和声衰减系数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本文介绍利用超声共振法测量声速和声衰减系数的原理及自来水和乙醇的测量结果。文中首次导出了超声共振腔的 Q 值和声衰减系数的关系,为干涉仪法精确测量声衰减系数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介绍了一种实用的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242.
介绍了由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自主研制的一型可用于铀矿勘查和开采领域的CS404小口径超声成像测井探管,其直径Φ40 mm、换能器工作频率为1.2 MHz、方位精度±1°、单圈成像扫描点数为180点、测井速度2 m/min时纵向分辨率为6.67 mm。在探管研制实现的基础上,进行了该型探管与QL40探管在室内模型和相山铀矿田CUSD1科学钻孔的对比测量试验,结果表明:CS404小口径超声成像测井探管声幅成像与时差成像对比明显、成像效果清晰,系统实现性能指标及成像结果均达到国外先进进口设备水平,能够为铀矿勘查和开采中的裂隙、破碎带识别以及产状提取提供一种全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43.
水合物饱和度参数的准确计算对于水合物资源量的评价至关重要。本文提出利用超声波测井资料与等效介质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可有效评价祁连山冻土区孔隙型水合物储层水合物饱和度变化特征,并在典型孔隙型水合物钻孔DKXX 13进行了应用。基于等效介质理论的弹性波速度模型正演模拟的纵波速度相比基于双相介质理论的弹性波速度模型更加吻合实际测井纵波速度,可用于分析孔隙型水合物储层的纵波速度特征;通过正演模拟的纵波速度与实际测井纵波速度的对比,识别出X30. 0~X30. 2m、X30. 3~X30. 4m、X31. 1~X31. 6m、X31. 7~X31. 9m、X32. 0~X32. 2m井段存在水合物,水合物赋存井段地层的水合物饱和度变化范围为13. 0%~85. 0%,平均值为61. 9%,与标准阿尔奇公式估算结果和现场岩芯测试结果基本一致。研究结果可为祁连山冻土区水合物地层测井评价与地震勘探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44.
上海地区浅部地应力测量及其构造地质意义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张浩  施刚  巫虹  邵磊  王乾 《地质力学学报》2020,26(4):583-594
通过水压致裂法与超声波成像测井法相结合的方法,对上海地区浅部(180 m深度范围)原位地应力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表明:最大水平主应力值在9.54~12.91 MPa之间,最小水平主应力值在5.41~6.96 MPa之间,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为北西42°-62°,优势方位为北西,地应力结构为SH > Sh > Sv,可以反映区域构造应力场特征。依据区域内断裂空间分布特征和现今实测地应力结果综合分析认为,北东向断裂易于发生压性或压扭性逆断活动,断裂相对稳定;而北西向断裂易于发生张性或张扭性正断活动,在现今相对较高的应力水平状态下仍值得关注。测量结果可能对于揭示区域构造界线(江山-绍兴断裂)的走向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245.
Arctic sea ice area and thickness have declined dramatically during the recent decades. Sea ice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raditional methods of studying ice mechanical parameters such as ice-coring cannot realize field test and long-term observation. A new principle of measuring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ice using ultrasonic was studied and an ultrasonic system was proposed to achieve automatic observation of ice mechanical parameters (Young’s modulus, shear modulus and bulk modulus). The ultrasonic system can measure the ultrasonic velocity through ice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 salinity and density of ice. When ambient temperature decreased from 0°C to ?30°C, ultrasonic velocity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ice increased, and vice versa. The shear modulus of the freshwater ice and sea ice varied from 2.098 GPa to 2.48 GPa and 2.927 GPa to 4.374 GPa, respectively. The bulk modulus of freshwater ice remained between 3.074 GPa and 4.566 GPa and the sea ice bulk modulus varied from 1.211 GPa to 3.089 GPa. The freshwater ice Young’s modulus kept between 5.156 GPa and 6.264 GPa and sea ice Young’s modulus varied from 3.793 GPa to 7.492 GPa. The results of ultrasonic measurement are consistent with previous studies and there is a consistent trend of mechanical modulus of ice between the process of ice temperature rising and falling. Finally, this ultrasonic method and the ultrasonic system will help to achieve the long-term observation of ic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ice and improve accuracy of sea ice models.  相似文献   
246.
多普勒激光雷达在大气、环境以及风能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对于复杂天气下多普勒激光雷达的适用性仍然有待深入研究。为此本研究采用2020年8—10月期间位于福建三沙的地基多普勒激光雷达与边界层高塔所搭载的超声风温仪观测的风场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多普勒激光雷达在水平风速、风向方面具有稳定的高精度探测性能,与超声风温仪之间相关系数达到了0.948和0.984。相比之下,激光雷达垂直风速的探测误差较大,与超声风温仪之间相关系数仅有0.353。研究发现,降雨强度与激光雷达垂直风速误差呈正相关关系,强降雨下垂直风速偏差最大可达到9 m/s。  相似文献   
247.
压电式超声风速传感器相对于传统的机械测风仪器具有更高的精度和可靠性,但实际使用过程中,一些地区户外气候环境复杂,当遭遇恶劣天气时会对超声换能器发出的辐射声场造成影响.利用COMSOL有限元分析软件针对压电式换能器在已知半径的球型区域内声场分布进行模拟分析,通过改变换能器与空气耦合的边界条件,模拟了暴雨和沙暴两种恶劣天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