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4篇
  免费   617篇
  国内免费   1517篇
测绘学   334篇
大气科学   93篇
地球物理   505篇
地质学   4359篇
海洋学   33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297篇
自然地理   250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129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81篇
  2018年   126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38篇
  2015年   185篇
  2014年   282篇
  2013年   240篇
  2012年   286篇
  2011年   323篇
  2010年   284篇
  2009年   292篇
  2008年   299篇
  2007年   320篇
  2006年   306篇
  2005年   229篇
  2004年   254篇
  2003年   200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83篇
  2000年   150篇
  1999年   179篇
  1998年   163篇
  1997年   127篇
  1996年   99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自然地理学》2013,34(6):519-533
In the Midwest, the oak savanna is a unique plant community located between the western prairies and northern forests, but, once the most common plant community in Wisconsin, it is now one of the region's rarest plant communities. To assess the success of varying intensities of management practices, standard dendrochronology and vegetation surveying methods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age structure and species composition in oak savanna sites that varied from intensely managed to unmanaged. Size and age distributions revealed that the number of distinct cohorts of oaks increased in less managed sites. Seedlings and saplings were present in high frequencies in all sites; however, management practices such as fire applications that were too frequent apparently decreased oak survivorship, as did the competition in the closed canopies of the unmanaged sites. A fire frequency of 2-3 years eliminates competition, but a frequency of 4-6 years, typical of fire-adapted forest communities, allows for slower-growing species and younger oaks to survive, while still maintaining a low density. In these conditions, where growth rates vary in time, the use of dendrochronology is necessary to obtain an accurate canopy structure for fire-adapted forest communities. Quercus macrocarpa was dominant in the more managed sites, but shade-tolerant species were dominant in the unmanaged site. At present, the canopy composition in the managed sites represented an oak savanna assemblage; however, the unmanaged composition was shifting to a woodland assemblage. Thus, remnant oak savanna can be over- or under-managed, and unmanaged oak savanna can be overlooked as woodlands.  相似文献   
942.
地震、 降雨、 人类工程活动诱发的活动性地质灾害在黄土高原频现,但由于其地域广阔、 构造活跃、 地貌类型多样、 各地黄土特性差异较大,一直以来缺乏活动性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的系统认识.InSAR技术具有大范围观测地表变形的能力,文章利用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期间40期Sentinal-1 SAR数据,计算...  相似文献   
943.
介绍了GIS"位置分配"基本原理和优化模型,基于地形图构建路网模型,应用最小化设施点数和最大化覆盖范围模型确定布局方案,划定管理服务区优化消防站选址。通过对消防站可达性及消防出行机动能力分析,找出消防站布局规律,为城市消防站布局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4.
针对矿区环境地质监测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探讨了结合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和遥感技术对矿区进行环境地质监测的方案,并针对该方案面临的问题与难点,提出了运用这两种技术在矿区建立植被净初值生产力(NPP)动态模型来实时监测矿区的环境地质状况的设想。  相似文献   
945.
永安小磉调查区大面积出露外来推覆体即寒武系中一下统林田组、上统东坑口组,泥盆系上统天瓦崃组、桃子坑组,石炭系下统林地组、中统黄龙组、上统船山组,利用推覆构造理论,并结合深部钻探验证,推覆体下保存较厚煤系(童子岩组)和可采煤层,找煤潜力大,推覆构造理论对指导深部找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46.
构造作用是控制煤矿床形成、演化和现今赋存状况的首要地质因素。煤田构造以研究煤盆地和煤层构造的几何形态、组合型式、分布规律、成因机制和发展演化进程为主要内容,以此服务于煤炭资源勘查和开发。  相似文献   
947.
采用钙法氧化焙烧——酸浸的方法从钒矿石中浸出钒,克服了钠化焙烧过程中产生的H2S、Cl2,实验了矿石物料粒度、氧化钙添加量、焙烧温度、焙烧时间、漫出温度、浸出时间、酸的浓度、浸出液固比对浸出率的影响,获得了88%的浸出率。实验表明,焙烧温度、酸的浓度、浸出温度、浸出时间、液固比是影响钒浸出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48.
张林 《四川地质学报》2012,32(3):358-359,372
钱营孜煤矿东一采区地层复杂,在基岩胶结界面附近易发生钻孔漏失,给钻探施工造成困难,通过分析钻孔漏失原因,根据施工地层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护壁与堵漏技术措施,确保了钻探施工任务完成.  相似文献   
949.
孙孝波  朱玉祥  孙珂  王小国 《水文》2012,32(3):66-68,28
水资源承载能力制约和决定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拓展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能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大的水资源支撑空间。黄河两岸的浅层地下水含水层,具备相当大的蓄储调蓄功能,形成了巨大的地下水库。计算结果显示,在原有水资源总量不增加的情况下,运用地下水库调蓄黄河水和大气降水,使得中原沿黄经济带2020年75%、90%年型的缺水率从11.4%、21.7%下降为0.5%和2.1%。采用地下水库调蓄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中原沿黄经济带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缺水率,使该地区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950.
张鸿飞 《探矿工程》2012,39(10):26-31
介绍了在老矿区深部进行找煤所采用的工艺与方法,即在采空煤层井段采用风动潜孔锤钻进方法进行施工,在钻穿采空煤层后在深部采用绳索取心钻进方法施工。对施工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法及取得的经验与教训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