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2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63篇
测绘学   70篇
大气科学   30篇
地球物理   190篇
地质学   176篇
海洋学   40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44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地震数值计算表明:地震速度模型出现误差,对时间偏移和深度偏移有不同的影响,且深度偏移结果的误差往往大于时间偏移的误差,影响了深度偏移方法的广泛应用。根本原因在于时间偏移使用的是均方根速度,而深度偏移使用的是层速度,因此在速度模型相同的情况下,层速度的变化远大于均方根速度的变化。地震数值模拟分析同时说明,深度偏移结果的误差还取决于地下介质的结构和岩性。当界面二边速度差异比较大时,速度摄动值δ引起深度偏移结果的误差,远大于界面二边速度平缓变化的情况。深度成像的误差等于速度摄动值δ和界面二边速度对比度vi+1/vi的乘积。  相似文献   
42.
It′s essential to measure air concentrations and depositional fluxes of environmental radionuclides in different regions for modeling global contamination transfer and validation, tracing deposition process and dating, referencing watershed erosion trace and assessing natural radiation of ecosystem. This study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methods and explains weekly variations of 210Pb and 7Be concentrations in surface air and precipitation at Mt. Guanfeng/Guiyang since 2001.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210Pb and 7Be concentrations in surface air fluctuate periodically at 2~6 week interval because of the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 changes. The annual trend in 210Pb air concentration is overall influenced by air temperature variation and periodical rainfall. 7Be air concentration varies up and down regualarly. The synchronization of low concentrations for both 210Pb and 7Be in surface air and high ratio (210Pb/7Be ≥ 0.8) indicate oceanic poor 210Pb-7Be air mass invasion. The synchronization of high concentrations of 210Pb and 7Be in surface air and low ratio (210Pb/7Be ≤ 0.7) implies rich 7Be air mass invasion from altostratus atmosphere. Weekly concentrations of 210Pb and 7Be in precipitation and the Kd coefficients are high in late Autumn to Spring, and low in late Spring to Autumn. Although 210Pb and 7Be concentrations vary seasonally, their weekly concentrations in precipitation increase with that of air concentration. The 210Pb and 7Be weekly concentrations for seasonal division is about 0.2 Bq/L and 1 Bq/L, respectively. However, the Kd coefficient decreases when 210Pb and 7Be air concentrations increase. Deposition of 210Pb and 7Be with precipitation mainly take place in Spring and Summer; The weekly fallout of 210Pb and 7Be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precipitation; the increase of 7Be is triple of that of 210Pb and 2.5 when precipitation nears to zero. The weekly-high fallout of 210Pb and 7Be with precipitation corresponds with the dramatic decrease of their air concentrations within or vicinal weeks. The ratio of 210Pb to 7Be in rainfall is overall ≤ 0.5 and varies synchronously with the ratio in surface air, indicating that the two radionuclides are cleaned by precipitation from air at close speed. In the extreme freezing disaster in 2008, both 210Pb and 7Be air concentrations were low and coupling with coexist of low concentration of aerosol and high nuclides activities. Weekly concentration of 7Be in surface air at Mt. Guanfeng demonstrates the anticipated concentration level in the low-latitude and high-elevation region; the short-term fluctuations of 7Be concentration indicated the hysteresis was influcenced by the strong air current submersion and the low-elevation air mass rising differently at Mt. Guanfeng and Mt. Waliguan.   相似文献   
43.
??2012??1???????????????????г??????????????????????????????????????????????????????????????????????????????????????????????????????????????????????к?????????????????????????????????--??????????????????????????????  相似文献   
44.
通过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对长江三峡地区陡山沱组层型剖面--田家园子剖面成冰系南沱组顶部和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下部102个岩石样品进行了地球化学研究。重点分析了氧化还原敏感元素(Zn,Co,U,Mo,Ni,V)的富集特征,并探讨其可能成因机制以及三峡地区成冰纪-埃迪卡拉纪转换时期的水体特征。结果表明:在南沱组顶部仅Zn和Co富集;在盖帽白云岩下部,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均富集,而在盖帽白云岩上部,除Zn和V外,其他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均亏损;在陡山沱组Ⅱ段下部,氧化还原敏感元素由最初的亏损,逐渐变为较稳定的富集。在陡山沱组下部,出现2次明显的富集峰值,分别出现在剖面的0.4m处(盖帽白云岩中间)和6.5m处(陡山沱组Ⅱ段下部)。整个剖面大部分样品具有Eu的轻微正异常(Eu/Eu*<1.6), 而在剖面0.4m和6.5m处,Eu具有明显的正异常,结合稀土配分类型、Y/Ho值、La异常、Ce异常等指标,推测这2次异常均可能受到深海热液流的影响,而缺氧海水的上涌造成水体缺氧,导致这些元素出现富集峰值。U/Th、V/(V+Ni)以及稀土元素指标综合指示,三峡地区南沱组顶部冰碛岩应为氧化环境下的沉积物;随着冰川消融,冰融淡水注入古海洋,陡山沱组盖帽碳酸盐的沉积受冰融淡水的影响,深部缺氧海水的上涌使沉积水体经历氧化-缺氧-氧化的转变,海水的分层性较强;而陡山沱组Ⅱ段下部沉积环境以分层性较弱的弱氧化环境为主。  相似文献   
45.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以及测绘高新技术和先进测绘设备的广泛应用,在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且部分完成的情况下,地理国情监测的条件日益成熟。本文主要选择政府和有关部门关注的相关方面,结合地理国情的要素,从6个方面进行监测研究。  相似文献   
46.
非等间隔灰色GM(1,1)模型在沉降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李斌  朱健 《测绘科学》2007,32(4):52-55
本文用灰色系统理论的非等间隔模型GM(1,1)对西安市朱雀大厦周边建筑物及地表沉降观测数据进行了建模、分析和预测,并且与传统的回归模型拟合结果进行了比较,比较的结果验证了该灰色模型在建筑物及地表沉降变形分析中的实用性、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7.
探讨有利层段的沉积与湖平面变化之间的关系,可以对湖相致密储层的勘探开发部署提供一定参考。以柴达木盆地西部尕斯地区上干柴沟组下段为例,利用自然伽马(GR)曲线资料,进行Fischer图解和铀含量(U)-有机碳(TOC)回归拟合法,重建渐新世沉积时期湖平面变化过程,结合磁化率资料,讨论了湖平面变化的气候控制作用。结果表明:(1)尕斯地区上干柴沟组下段泥质含量和TOC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均反映其在沉积过程中经历了两次湖退和湖进过程,有利于烃源岩和储层的形成;(2)湖平面上升期形成的高水位沉积体系,对应于致密砂岩类储层中优质烃源岩的富集层段,能有效形成源-储共生配置;(3)渐新世湖平面变化受西风条件下的气候的控制,西风带来的水汽,形成相对湿润的气候条件,引起湖平面的上升,有利于烃源岩的形成,且与有利层段的沉积呈现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48.
唐烽  高林志  尹崇玉  王约  顾鹏 《地质通报》2015,34(12):2150-2162
新元古代与寒武纪之交,即伊迪卡拉纪—寒武纪过渡期,是地球历史上一个重大的地质突变期,出现了一系列地质环境变化事件和生物快速演化事件。云南东部位于扬子地区西南缘,在前寒武纪—寒武纪过渡期属于开放式浅水台地至台缘斜坡环境,是中国伊迪卡拉(震旦)系顶部与底寒武统基本连续沉积的典型地区,也曾是中国震旦系与寒武系界线层型候选剖面所在地。近年来,在此新发现了更为丰富的宏体藻类化石、遗迹化石和伊迪卡拉生物群的疑似后生动物化石等(江川生物群),以及大量以条带状Shaanxilithes为代表的宏体化石层。相关剖面自下而上从灯影组至磷矿沉积层(中谊村段)出露有连续的宏体化石记录,研究后可以细分伊迪卡拉系顶部灯影峡阶的化石带,并与底寒武统晋宁阶、梅树村阶对接,具有作为标准层型剖面的较大潜力,为伊迪卡拉纪末期年代地层单位的建阶分层、对比及确立层型剖面,以及与寒武纪最早期年代地层的界线划分提供了更为理想的标准。  相似文献   
49.
基于双位置的磁悬浮陀螺异常数据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磁悬浮陀螺全站仪在极端工作环境下受异常数据干扰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利用磁悬浮陀螺双位置采样数据特征进行异常数据检测、剔除的数据处理方法。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理想工作状态下的磁悬浮陀螺双位置采样数据与陀螺寻北方位间的函数关系进行拟合分析;通过区间预测的方法明确了陀螺寻北信息中异常数据的检验标准,并依据该标准实现了对寻北观测值中粗差等异常数据信息的有效识别。工程实测数据的验证结果表明:该检验法可以有效地对磁悬浮陀螺寻北数据中的异常值信息进行分离,提高陀螺寻北定向精度。  相似文献   
50.
针对遥感图像的安全保护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DCT-SVD和最近区间量化的鲁棒水印算法,将遥感图像进行分块,选择视觉掩蔽效应好的纹理子块作为嵌入区域,根据混合变换后的系数在各自所属区间上的位置,将系数进行最近区间量化来嵌入水印信息;利用密钥即可实现水印的提取,不需要原始遥感图像参与。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加噪、滤波、旋转、缩放、随机剪切、JPEG压缩等攻击均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可有效保护遥感图像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